□鄭夢凡 郭冬梅/文
在高校當中,高校藝術類社團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學生組織。通過高校藝術類社團作為載體來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能夠更好的體現高校對“培養什么人”問題進行關照。不僅如此,高校藝術類社團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顯性文化特點,其還需要利用強化學生興趣、表演方式創新以及關注高校藝術類社團傳承發展等手段進行推動,進而帶動著高校藝術類社團和校園文化持續健康發展。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深化改革,高校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高校藝術類社團也體現出了上升發展態勢。在這種背景下,高校藝術類社團發展狀態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新的內容,同時也給學生全方位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高校藝術類社團如何更好地對現有狀態進行突破,不斷豐富時代意蘊,已經變成目前高校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
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高度文化自信來引導高校藝術類社會文化健康發展,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多元化文化在我國社會思想領域不斷激蕩,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了文化格局受到了挑戰[2]。所以,通過高校藝術類社團作為載體,積極建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格局有著重要的意義。
文化庸俗化指通過自我享受作為核心,通過現代媒介作為載體,利用不入流的表揚試圖對人們緊張生活進行放松的一類文化現象。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進而給文化庸俗化帶來新的生長土壤。目前,在文化方面過度包裝,進而發生了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商業性質的現象。這就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更多為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迎合,失去了人文精神發展需要[3]。自古以來,優秀文化不僅擔負著傳承知識和道德教化的重擔,還有著引導社會人文向著真善美方向發展的義務。高校藝術類社團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其需要始終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比較高的站位來解決文化庸俗化的問題。
長期以來,高校都是大力對優秀傳承文化進行弘揚的主陣地。同時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是高校深入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義務和職責。伴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更多的學生通過抖音等媒體出現的快餐文化所吸引,眾多時間花費到智能產品當中,進而忽視了現實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這對高校弘揚優秀文化帶來巨大沖擊[4]。不僅如此,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各類文化越來越多,一些大學生容易在對新媒體信息瀏覽的時候被不良信息所誤導。在輿論氛圍不理想的狀況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認識容易被沖擊,進而影響了高校藝術類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弘揚。高校要想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就需要充分發揮藝術類社團文化傳承作用。利用健全高校藝術類社團管理系統,推動著藝術類社團和傳統文化融合,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理解,進而更好的解決高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弱化的現實境遇[5]。
在高校各種社團當中,藝術類社團有著特殊藝術氛圍,和其他類型社團相對比,其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水平,讓高校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較多的育人資源,高校藝術類社團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渠道來進行育人工作,其體現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在高校藝術類社團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充分表現了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通過構建師生友誼作為基礎,聽取學生的訴求。同時,對學生進行重視,通過學生全方位發展作為出發點,統籌調配資源,更好地滿足學生基本需求。高校要相信學生,通過合理規范社團制度作為保障,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服務。和其他社團相對比,高校藝術類社團有著更強的感染力和文化渲染力,其開展活動的形式也更多元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藝術審美觀、美學鑒賞能力以及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包含著以人為本基本教育理念,高校藝術類社團積極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著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修身正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寶貴的財富。它在目前還發揮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藝術類社團是大學生聚集場所。他們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僅僅對高尚的藝術目標進行追求,在社團當中共同進步。對于學生來說,藝術類社團的學生是他們共同愛好的朋友。在藝術類社團集體當中,通過學生所提供的實踐和學習平臺,更好的相互進步、相互學習,在實踐過程當中深入對優秀作品進行挖掘,不斷促進弘揚傳統文化藝術作品。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之間有著巨大影響。同學間能夠相互促進和影響,進而實現正己。不僅如此,在社團當中學生在對優秀作品進行創造的時候,他們將精力聚焦到社團活動和實踐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熏陶,自覺對不良行為進行抵制,進而達到修身效果。創作藝術類作品是發揮人們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在高水平的藝術類活動當中,學生精神得到熏染和熏陶,其思想進一步深化。所以,這也是學生修身正己成長的一個過程。
文化藝術最高境界就是發展真善美。高校藝術類社區目的是積極引導著學生發現真,尋求善,有效收集真善美因素。利用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造新產品。利用展覽和表演的方法,積極對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舍利取義思想進行弘揚,進而在一定情況下弘揚積極向上價值觀。大學生在校園當中,除了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外,還需要強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舍利取義思想是重要的構成,藝術類社團為這種思想的宣傳提供平臺。
通過高校藝術類社團作為載體來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要充分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和價值,另外也要通過更加有效的手段,進一步帶動校園文化整體的建設。
高校藝術類社團的大學生按照自愿基本原則前提上,根據一些藝術興趣愛好所形成的學生組織,其涉及到了文學、攝影、舞蹈、音樂、戲劇、書畫等各領域,其有著明確性和自發性。利用多樣性和廣泛性等特征,充分表現出學生全方位發展的實質要求。高校藝術類社團為高等素質教育補充,在豐富校園生活當中,它發揮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要作用。第一,強化學生參加高校藝術類社團積極性。學校需要提升藝術類社團關注度,規范社團內部管理,增加資源的投入,健全硬件和軟件,降低藝術類社團的門檻,讓更多人學生都參與其中。同時,在社團指導教師方面,需要下達任務,真正開展教學工作,開展和傳統文化相關文藝活動,例如:詩詞大會、書法繪圖展覽等。第二,在強化學生參與興趣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吸收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當學生感受高雅傳統藝術之后,自然會放棄網絡當中國低俗化、同質化以及碎片化的信息。學生注意力將會從虛擬網絡轉移到現實生活當中。比如:一些高校藝術類社團能夠舉行詩詞歌會、音樂展、詩歌朗誦以及書畫展等多樣的活動,其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通過傳統文化洗禮,提高學生鑒賞力、批判力,進而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活動在高校當中成為新的熱潮。
高校藝術類社團需要面向社會,走出校園,有效開展文藝表演活動,將大學生熱情完全融入進表演當中,利用表演來對文化進行傳遞,體現傳統文化魅力。在對文化民生改善的過程中,產生文化自信和認同。在這過程中,大學生社團在社會屬性進一步增大,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參加活動過程中,積累更多社會經驗,更好地完成學校和社會間的轉換,給學生今后工作打下牢固基礎。同時,有關部門需要強化對高校社會文藝演出進行支持,提供一定的人員、物資以及場地等資源的保障。不僅如此,嚴格對藝術類社團管理體系進行規范,藝術類社團發展需要投入比較多的資金,進而需要強化藝術類社團廉潔教育。特別在開展高校藝術類社團對外活動過程當中,需要避免社團活動利益化和商業化,給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帶來較大的阻礙。
我們從當前高校藝術類社團發展模式和經驗來分析,多數高校藝術類社團基本是通過學生所主導,高校引領的模式,其表現出比較高的自由性、分散性。高校對藝術類社團管理如果缺少管理和規劃,將會在一定情況下造成高校藝術類社團持續性發展缺少保障。所以,高校藝術類社團發展需要關注傳承發展,大力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夯實持續發展基礎。第一,關注傳承發展,對傳統方式創新。高校藝術類社團自身就定位到為高校文化建設所服務,其目的是提高高校文化藝術性。所以,要提高高校藝術類社團藝術性,就需要始終堅持創新傳承方法,通過更加適合時代發展的方法來強化自身建設。藝術類社團能夠主動對新媒體陣地進行占領,充分發揮網絡傳承功能。對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維護和運營,及時對有關信息進行更新。同時,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提高社團新媒體平臺關注度,強化和廣大群眾良好互動。不僅如此,高校藝術類社團還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鼓勵社團學生拍攝有著傳統藝術氣息的視頻。比如:學生能夠對有一些中國戲劇、琴棋書畫以及民間工藝等優秀傳統文化實行視頻拍攝。同時,使用新媒體平臺來強化宣傳力度,增加受眾溝通和交流渠道,增加影響力。其次,高校藝術類社團積極尋找技藝傳承人合作,利用請一些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技藝表演,聯合學校有關部門來強化非遺技藝培訓,進一步發展和傳承傳統文化。第二,高校相關部門要構建規范的藝術類社團規章制度。任何事物發展都需要構建一定規則,高校藝術類社團也是這樣。高校有關部門在構建高校藝術類社團章程的過程中需要具體到成員招募條件、考核內容以及管理方案等內容,同時根據有關要求來細化。另外,還需要把相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規定寫到章程當中,確保高效藝術社團工作在積極推進的基礎上,促進校園文化整體的建設。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主力軍。他們的思想在一定情況下,對社會發展趨勢產生影響。高校藝術類社團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主陣地,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團結和凝聚學生方面的作用。高校藝術類社團傳統中華優秀文化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其有著特有的工作優勢,能夠服務廣大學生成長需求,然而目前高校藝術類社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過程中還往往存在著一些思想站位不足和資源渠道短缺等問題,進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加強高校藝術類社團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水平。■
引用
[1] 楊帆,李朝陽,許慶豫.高校學生社團的學生評價與影響因素[J].教育研究,2021(12):43-51.
[2] 關玥.民族高校學生社團在弘揚傳統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黑河學刊,2021(3):149-150.
[3] 楊震,王林.新媒體傳播環境下高校社團文化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4):46-47+56.
[4] 翟博.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華夏國學,2018(3):31-34.
[5] 黃一玲,焦連志,程世勇.網絡文化“泛娛樂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培育[J].湖北社會科學,2016(11):17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