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華穎外國語學校 陳莉敏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教師需要把教育信息化當成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力,利用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營造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育生態,讓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得到保障,推動學生全面成長。這要求教師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調動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實現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開展課堂學習。
“學習金字塔”理論由美國學者愛德加·戴爾在1946年總結提出。愛德加利用數字展現不同教學方式和效果之間的聯系,通過研究發現,聽講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5%,閱讀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10%,視聽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20%,演示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30%,這四種學習方法是被動學習。而討論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50%,實踐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是75%,教授給他人的學習內容留存率更是高達90%,這三種學習方式是主動學習,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學習金字塔”理論圖示
學習方式主要包括學習主體、客體和中介三項內容。學習方法不僅受到這三種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學習目標、環境等因素的干擾。所以,學習方法多種多樣,學習內容、中介以及學習者實際情況的變動都會讓學習方式出現改變。
微課的使用會對學習內容、學習手段、學習工具等產生影響,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或獲取網絡資源的過程中,學習資源會越來越多,學習中介也有所增加,因此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都會受到影響,學習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老師第一次提出“微課程”的概念,認為微課程是在結合國家制定的標準的基礎上,讓教師結合某一主題或重難點內容,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整合教學資源。
微課知識內容微化、時間利用碎片化、需求個性化的優勢比常規教學更有效率及針對性,微課還能夠將學習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用視頻呈現,這與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兩方面吻合。
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微課微化知識的特點給學生獨立理解知識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學會一邊學習一邊思考,遇到困難自己解決。在動機上,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基于任務、情境,帶有目的性地學習。教師在學習中起到的是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如何學習,怎樣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生既能主動學習,也能主動選擇如何學習。
英語的學習需要注重在具體情境中的運用,利用微課,讓學生的學習方法由接受學習、他主學習、機械學習向發現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意義學習轉變。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完成學卷并記錄重難點等方式掌握自主學習策略,也可以教會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反復觀看或暫停觀看微課視頻,以理解知識的發現學習策略。從加工的深度上,轉變從書本到實踐的學習能力。
站在加工深度的角度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不僅在記憶層面進行學習,還要站在更深層的角度進行探索,重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創新。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拓展課本以外的知識點,并讓學生進行基于情境的學習。英語強調語言輸入,聽、說、讀、寫都要兼顧。利用微課,學生學習活動的深度可以從課本的文字、概念轉變為語音、圖片、視頻等形象化、動態化的內容。學生處理知識可以從認知記憶轉化為對多媒體信息的加工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多以運用、講授、討論為主,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綜合訓練。
以九年級下冊 Unit 4 “More practice The ice storm”為例,教師把“More practice”作為閱讀課程的拓展補充,在ICE教學模式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指引下,利用微課、視頻、動畫、音樂等多模態學習資源,讓學生課間自主學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開闊視野。這種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是教師作為教學設計者、課堂組織者、學習引領者、學生語言顧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整個教學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Unit 4 More practice The ice storm教學流程
課前利用微課,提前學習關于世界災害的新聞報道相關視頻,包括重點詞句的學習及關于災難介紹的主要內容。課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回顧課前其他學生對不同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的概況及感受,談從別的同學的小結中了解到的新內容,并將微課所學遷移到課堂中,總結出談論災害主要要介紹的方面。然后閱讀課文篇章,根據學生自己的發現,快速地分析出課文The ice strom主要介紹的方面、寫作邏輯及分段依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結合微課所學進行了分析、推理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活動。
在結束課文理解性閱讀時,教師可以提出:“How did people feel about the ice storm and what did they react?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對應內容,接著提問,“If you experienced the ice storm, what would you do to save yourself and help others?”讓學生根據課文中人們的反應推斷該如何自救,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經歷過災難,很難對“how to help others”產生想法。因此,在這個環節,可以加入一個多模態的微課視頻,介紹應從哪些方面展開自救和幫助他人求援。通過觀看多模態視頻,從畫面和文字兩方面對學生產生沖擊,學生進行思考,并發言分享。課中利用微課,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將課堂知識與事實內容銜接,從更多的方面認識冰災,培養不畏懼自然災害、有困難積極面對的想法。
觀察對比常態授課與微課課堂學生學習方式,結合金字塔理論關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知識點,了解到聽講、閱讀、視聽和演示這四種學習方法屬于被動學習,討論、實踐和傳授他人這三種方法屬于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步驟Lead in中,傳統教學課堂的教師大多以文字和圖片展示冰災,激活課堂。而微課參與教學背景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前用數字教材平臺準備微課視頻、提出問題、制作學卷,并在數字教材平臺布置分享任務,讓學生完成課前微課作業。在微課平臺上,學生可以閱讀、做題、討論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選擇。
將微課運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性教學,以高質量的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對學生來說,利用微課可以整合教育資源,讓復雜的知識點變得形象、生動,減輕預習和復習的難度,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化、合作化、靈活化,提高英語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