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墨 郅 錦
(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 063000)
日本在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伊始,就對實踐型教師的發展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自2003年日本創設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至今,實踐型教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現狀如何,未來又將朝哪個方向發展?希望對以上問題的探討能夠對我國實踐導師的發展帶來新思考。
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度尚處于研究階段時,日本官方教育機構等已經對實踐型教師的作用給予了厚望。中央教育審議會在關于研究生院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報告中指出:“從實踐性教育的觀點來看,要求實踐型教師在專任教師中占一定比例是有必要的”。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實踐型教師的必要性已經成為公認前提。據中央教育審議會所說,“實踐型教師站在產業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世界前沿”。這些都體現出了官方教育機關對實踐型教師的高度期望和高度重視。
當然,官方對實踐型教師的關注也不只是停留在制度創設之初。近幾年間,中央教育委員會指出:為確保實踐型教師的高水平,應制定和實施培養實踐型教師的方案。中央教育審議會關心實踐型教師未來的發展,說明在日本官方教育機構看來,實踐型教師能否順利發展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影響重大。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發布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院制度概要》中明確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院教師的編制獨立,應當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任教師,由學術型教師和實踐型教師組成。
學術型教師指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教師,一般是研究學術理論的教師等,類似于國內的校內導師。而實踐型教師雖然同樣負責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活動,但和國內的校外實踐導師有不同之處。國內的實踐導師一般在企業任職,不會參與學校課程教學,僅僅負責在學生實習期間進行指導。而日本的實踐型教師每學期至少要負責6學分的課程,有一些教師是某些企業、社會團體中任職的高水平專業能力人員,在專業領域工作的同時還需在校負責實踐教學;還有一些則是已經離開從事多年的領域后,比如說辭職后、退休后來到研究生院擔任實踐型教師。
除此之外,日本對實踐型教師的比例也有明確要求,一般學科種類的實踐型教師人數需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30%以上,教育專碩實踐型教師的人數需占專任教師總數40%以上。日本高校研究生院(不包括法律專碩和教育專碩)每年從企業等機構聘用的實踐型教師約占聘用總人數的一半。據2016年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招聘1316人中有666人歸屬于實踐型教師。從以上的數據和規定要求不難發現,日本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師資隊伍結構相對均衡合理,且實踐型教師占比明確。
為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發揮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社會中的作用,專任教師也必須有過硬的質量。因此對教師資質方面的要求也比較嚴格。
日本文部科學省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專任教師應當在所擔任教學的專業領域具備高水平指導能力。專任教師指導能力必須達到以下水平之一:①在專業領域的教育和研究上有所建樹,包括具有專業領域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水平實踐能力;②在專業領域擁有高技術水平;③在專業領域擁有相當優秀的知識和經驗的人員。這三項對專任教師的能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和限定,對實踐型教師的能力做出最基本的要求。而針對實踐型教師的資質,文部科學省也做出了明確規定:實踐型教師需要在自身專業領域有五年以上的實踐經驗,并且具有高水平的實踐能力。
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實踐型教師現狀》顯示,2010年時被聘用為教師之前,有30年以上實踐經驗的教師占所有實踐型教師的35.8%,而20年以上未達到30年經驗的人數也達到了三分之一,實踐經驗不足10年的僅為6.8%。并且,有近9成的實踐型教師在入職之前還處于行業領域一線,掌握最新實踐能力。由此而見,工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實踐型教師大多有著豐富且符合時代要求的實踐經驗。
日本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實踐型教師在政策的支持下,在人數占比和師資質量上都呈現出高水平趨勢。社會也期待著實踐型教師能夠改善當下的教育環境、增加教師間的交流、活躍教學氛圍。但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二十年間的不斷探索,目前日本的實踐型教師在發展中也存在著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保證師資占比帶來的問題。因為只規定了實踐型教師必須占專任教師的30%,但相對的學術型教師的比例卻沒有明確規定,導致部分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實踐型教師占比過高,研究生院的理論教學能力惹人懷疑;其次則是實踐型教師如果離開專業領域來到高校任職后,遠離一線工作時間過長如何確保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問題。此外,實踐型教師聘用方面,5年實踐經驗的限定條件是否合理?以及實踐型教師每年最少只需教授6學分的課程是否過少?這些都是實踐型教師當下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社會環境不斷發展變化,實踐型教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也將不斷面臨挑戰。關于實踐型教師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具體措施等,日本近些年來也做出了改變。
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實踐型教師作為教育即戰力,承擔著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生的重任。為了適應變化激烈的社會,實踐型教師在應對變化、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長年奮斗在專業領域實踐第一線的人才并非取之不竭,培養“進化版”實踐型教師有其必要性。
除了原本的實踐型教師的資格規定外,“進化版”實踐型教師還必須在“至少完成過一份工作”的基礎上,轉任大學職務。既要有基礎理論應用經驗,還需要有運作組織的經驗(組織內管理經驗)和從全局視角進行工作的經驗。為了培養“進化版”實踐型教師,日本各大學和尖端教育機構分別開展實踐型教師的培養項目。尖端教育機構自2018年10月開始實踐型教師培養課程,授課內容包括教學大綱的制定、教育方法,以及論文的寫法等作為高校教師的必備基本知識。日本部分大學則共同構筑“進化版”實踐型教師的培養項目。參加該培養項目,不僅需要接受基本課程教育,學習教育概論、研究方法等理論性知識,還需要參加專業實習、修足學分,兩項課程相結合以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最終成為“進化版”實踐型教師。
實踐課程的改進,不僅需要將實踐型教師引入課堂當中,還需要推行“教師發展(Faculty Development)”。日本文部科學省認為,教師發展(FD)是“教師為改善和提高教學內容和方法而采取的組織性措施的總稱。其含義極其寬泛,具體的例子如:教師相互參觀教學、召開教學方法研究會、為新教師舉辦研修會等。”自2008年,日本對大學設置標準進行修改,FD成為教師需履行的義務后,各大學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FD研修。FD包含的內容豐富多樣,除了舉辦研討會之外,還會召開講座,研究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學術評價方法,乃至教學設備的使用方法等。
除專門針對實踐型教師的培訓外,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院專任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學術型教師和實踐型教師都需要參與FD活動,如二者通過合作來開發新課程、探討有效的團隊教學方式等,促進學術型教師和實踐型教師教育能力的提高,以達到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FD,實踐型教師不僅可以充實自身并不擅長的教學理論知識,還可以和其他教師共同研討如何提高教學能力、保障自身實踐能力。從而不斷充實自己,做到實踐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實踐型教師,如果長期不與實踐活動保持聯系的話,也會變得不熟悉領域內最新動向,因此有必要通過認證評價制度等,確認實踐型教師是否具備最新實踐知識。對實踐型教師進行學術理論方面的指導也是有必要的,所以加強和企業間的合作,部分實踐型教師在一線工作的同時,也可以接受學術理論課程。另外,專業學位研究生院若想聘請到具有最新實踐知識的實踐型教師,與企業、機構等的合作,通過輪換派遣的方式確保教育的先進性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
目前,設有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的大學,每五年內必須對專門學位研究生院的教師等教育研究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認證評估,檢驗實踐型教師的能力。為了防止實踐經驗和能力的陳舊化,很多專業學位研究生院為實踐型教師設置了任期制。允許實踐型教師暫時離開講壇,再次磨煉實踐經驗,待實踐能力恢復后恢復職務繼續教學。在文部省制度規定和各研究生院的積極應對下,實踐型教師即便遠離社會多年,也能夠保證其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優質的實踐指導。同時,認證機構也應修改其評估標準,并確保適當地組織教學人員,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基于保證實踐型教師實踐能力的角度,有必要讓學校以外的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監督和指正。
面對新挑戰,專業學位研究生院和各種組織、相關機構之間互相理解和合作才能促進實踐型教師的進一步發展。
國內的雙導師模式、實踐導師等尚處于摸索階段,可以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經驗以獲得啟示,為解決當下遇到的問題提供新思考。
首先和日本的實踐型教師隊伍相比,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當中,實踐導師發揮的作用有限,在人數、比例方面也沒有明確的規定。為了保障專業學位教學中,學生能夠掌握充分的實踐知識,有必要對授課教師中實踐型教師所占的比例進行明確。
在實踐型教師的選用方面,一方面可以返聘一些有著豐富實踐經驗,在相關領域內長年工作的行業專家。這些專家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每周在校內展開授課,學生保證了實踐知識的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間方面也有充足的保障,不易出現因企業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實踐教學的情況。另一方面,實踐型教師的隊伍也需要目前在企業內工作的技術專家。在職的實踐型教師能夠接觸到行業內最前端技術,他們將先進的符合社會當下需求的實踐經驗教授給學生,避免了實踐指導內容的老舊化和陳腐化,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此外,教學質量和雙師隊伍的強化,即教師自身水平息息相關。所以在聘用實踐型教師時,對水平能力方面應當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實踐型教師應當為該領域內的佼佼者,至少有5年以上該領域的實踐經驗。
在明確實踐型教師責任的前提下,應當建立對實踐型教師的評價制度,量化評價體系,從而得以提高實踐型教師的教學能力,保障實踐教學水平。高校應當從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對實踐型教師進行評價,考察其在指導教學的過程是否發揮了作用。另外,為了保證評價的公平,有必要請校外的專業評價機構參與到教學考核中來,形成多元評價體系。
在對實踐型教師進行考核的同時,也需要保障教師的合理需求。應建立溝通平臺,促進實踐型教師和學生、學校間的互相了解,加強交流合作。當有新的實踐型教師,高校應當根據教師個人能力水平和需求等合理安排課程。實踐型教師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溝通平臺及時表達,還可以跟進學生的學習動態、對教學的意見等。
針對實踐型導師建立培訓制度,提倡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發展,可以有效提高實踐型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加強實踐型教師的理論知識培訓。實踐型教師在入職高校任教之前,一般不了解專業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方法。所以當實踐型教師新人入職時,有必要進行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培訓。在豐富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完善其理論知識,從而使實踐型教師將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對專業教學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其次,高校應當引入教師發展體系,鼓勵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在教師發展體系下,幫助新教師快速融入;教師間也可以通過召開研討會、講座等方式,就課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進行研討。通過教師發展體系,增加學術型導師和實踐型導師之間的有效交流,共同構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