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千
(碧瑤大學,菲律賓碧瑤市 2600)
合唱是一種多人配合演唱的演唱模式,對演唱者的要求相較于獨唱而言會更高,同時,對聲樂演唱技巧的標準也會有所提升。而要提高演唱水平,則需要演唱者在合唱過程中更加合理地運用各種聲樂演唱技巧,完成不同聲部之間的協調合作,打造更深刻、更細膩以及感情更豐富的合唱現場。本文通過強調演唱者個人音樂素養和技巧技能訓練提升的重要性,進一步討論了聲樂演唱技巧在合唱過程中的運用。
合唱演唱是常見的演唱形式之一,而人聲作為合唱演唱藝術中的重要表現方式,更有著其獨特的作用。演唱者將藝術具象化地傳遞在歌聲里,利用人的聲音以及各聲部之間的平衡,最直接地表達出音樂作品的內涵,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因此,聲樂演唱技巧對于演唱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演唱者通過對氣息的運用,例如吐氣、換氣等技巧,調整演唱者的呼吸方式,從而控制好演唱的節奏。
在表演過程中,聲樂演唱技巧在合唱藝術中的意義以及定位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聲樂演唱技巧連接了合唱表演和演唱者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技巧訓練的重要性,能夠讓演唱者明確技巧訓練的提升和藝術價值的展示這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進一步為音樂作品的全面展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聲樂演唱技巧是合唱表演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合唱是多人、多聲部協作的演唱形式,講究的是不同聲音之間的“和諧”搭配,而聲樂演唱技巧則可被視為“和諧”的根本。它是音樂表演中作品情感升華和表達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舞臺上以不同的聲音旋律帶來最優美的聽覺盛宴,達到完美的共鳴。而缺乏技巧的運用,在情感表達方面,就會缺失其作品內涵展示的連貫性和藝術性。最后,演唱者可以通過自身聲樂演唱技巧的訓練,從而不斷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和綜合技巧能力,在藝術表達過程中,結合個人的表達,完善藝術的多維創造,進一步增強音樂的渲染力。
一個優秀的合唱作品,根本在于演唱人員能夠音樂的內涵清晰而又富有情感地表達出來。而這種表達手段則需要演唱人員對音色、節奏、聲音強度以及音高有著精湛的個人能力以及極高的控制水平。
音色是一個人或者一件物發出的聲音的最基本特征,凸顯了個體的聲音個性。“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正體現了音色對于個體而言的聲音特點,展示了不同音色下的聲音辨識度。通過對不同音色之間運用的合理控制,可以起到個體之間相互呼應的作用,豐富感情表達的層次性。就好比《二泉映月》中二胡的演奏,二胡獨有的音色給以人悲涼之感,而古箏音色的空靈典雅在《高山流水》中更有體現,所展示出來的藝術作品充滿了文化雅韻。
音色作為合唱表演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變化以及不同音色間的碰撞反應會對音樂內涵的展示帶來直接的影響。在不同聲部、不同強弱的音符的配合下,每位演唱者通過對音色的把控,能夠協調音樂的整體藝術性,從而達到理想的聲音效果。《黃河大合唱》的演奏過程中,各演唱部門之間的層層配合,以管弦樂為序曲進行演奏,再到混聲合唱、男女聲合唱以及配樂詩朗誦,在不同個體音色的協調控制下,傳遞給我們了磅礴的力量和堅定的民族信念,形成效果上、聽覺上的饕餮盛宴。
在合唱過程中,演唱者的聲音強度和虛實程度體現在對聲音節奏的合理控制上。演唱者要想在演唱過程中準確把握住整體的節奏性,優化表演的整體美感,就應當深入研究聲音的結構并加以理解。將聲樂演唱技巧中對聲音強度的具體控制方式運用到實際表演中,合理把握演唱節奏,展現聲音的虛實,對音樂作品各部分內容的敘述進行完美銜接。
在合唱表演時,不同的聲音強度能夠給聽眾帶來不同的情感共鳴。“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在婉轉悲涼的曲調下,聽眾更容易體會到作品內涵的哀傷之情;在激昂高亢的聲音強度下,聽眾的大腦能夠興奮起來,進入一個情緒激動的意境。因此,通常情況下,聲音強度的控制能夠給聽眾帶來相應的情感震撼,充分展示了作品的意境氛圍。合唱過程中,演唱人員以及曲目指揮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把握并控制表演過程中展示出來的不同的聲音強度,通過不同音強的體現,描繪給聽眾真實、豐富的作品意境,將作品的情感充分表露出來。
音高的延長可以強化音樂片段中感情傳遞的效果,曲目指揮可以根據演唱情況以及音樂作品的具體內容展示,對音高的部分進行合理的調度,深化音樂作品的高潮情緒,讓高潮的演唱能夠更好地抓住聽眾的情感,在短時間內,讓聽眾產生情感的共鳴。《五月的鮮花》音樂作品的表演過程中,根據該作品歌詞的內涵以及敘述的內容,演唱者就通過了對音高的二次調整提升和延長,將作品情感推向高潮,有效凸顯了高潮部分與音樂其他部分的差異性,進一步強化了高潮部分的情感效果。
重視發聲技巧的訓練是合唱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想完整地體現合唱效果,使得演唱能夠在整體上達到“和諧”,離不開每位演唱人員進行的數以百次的發聲技巧的訓練。結合不同音樂作品的具體聲音要求,首先要對演唱者音高、音色以及音準等方面進行基本的篩選和判斷,并需要了解不同演唱人員的聲部定位。在準備過程中,演唱者需要確保聲音的干凈和發音的準確性,體現聲音最清脆的效果,再加以發聲技巧的運用,合理運用氣息對聲帶進行沖擊,并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氣息沖擊的平穩,確保每個發聲器官之間協調運作。
其次,在進行發聲技巧的訓練時,應保證訓練的規范性以及專業性。為了避免演唱人員出現氣息不穩的現象,而導致出現在發聲過程中由于氣息不足帶來的影響。在合唱時,演唱人員應首先明確平穩氣息沖擊的關鍵作用。采取“先出氣,再出聲”的訓練方法,讓聲音在發聲過程中能夠隨著氣息的逐漸推動而發出,保持氣息的穩定性,降低顫音的可能性。同時,還需在發聲練習中注意的是,口腔肌肉在吐字練習的過程中應當保持張開狀態,用氣息將口腔包裹過后,再進行簡單傳遞,這樣能夠保證充足的吸氣量,以丹田的氣體對發聲作為支撐,提升對發聲頻率等方面的控制效用。
第四,演唱者可以通過利用高位置的假聲訓練在內的方式,維持發聲后的聲音波動,減小合唱過程中聲因音波動變化對演唱效果帶來的影響,協調聲音在整體演唱過程中的一致性。
最后,為了表達聲音展示的多元性,讓聲音在聽覺效果上能夠更加集中。對于部分作品中弱音的展示,演唱者可以通過對輕聲、半聲等聲音形式的訓練,處理好真假聲的轉化效果,利用科學的方法展示音樂作品豐富的美感,提升對聲音強弱的控制能力。
合唱往往需要很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從而實現各聲部之間的協調一致,保證合唱表演過程中的連貫性和流暢性。演唱者在平時進行聲樂演唱技巧訓練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多聲部之間的配合與統一,應當合理運用聲音處理技巧。以曲目實際情況以及自身音色為基礎,對聲音變化處理的方式加以訓練,達到與各個隊員配合與互動的最優效果。
在演唱過程中還應善于傾聽團隊成員發聲的變化并及時跟進演出進程,尋找團隊演唱的共性,避免一些個性化行為的出現。在具體的演出環境下,應當適當控制自身音量以適應整體的音量和節奏,根據不同聲部之間的具體要求,共同協作提升演出效果,演唱者在訓練聲樂演唱技巧時,應當明確演唱力度的重要性,訓練自身技巧以具備發聲強弱進行靈活變化的能力。同時,由于不同人的音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在演出過程中一點細小的差異都會對演出的整體效果帶來影響,因此,演唱者應該注重并學會控制自身音色的特殊性,根據演唱以及團隊集體音色的特點對自身音色加以調整,適應并融合到團隊的演唱當中。最后,音準的把握對于合唱表演來說至關重要,每一位演唱人員都需要合理把握音準節奏,在熟悉個人所處聲部的音準的基礎上,還應學會從其他聲部的節奏變化上找到并改進自身的音準,從而提升音樂旋律展示的節奏性以及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合唱表演過程中,聲樂演唱技巧協作性的體現主要可以從演唱者個人的音量、音色和音準三個方面進行了解,其中還涉及演唱力度對音量的關鍵性作用。
氣息控制歌唱的基礎,也是聲樂演唱的基本技巧,在合唱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體現。例如,在演唱過程中,頻繁的換氣以及粗重的換氣聲在聽覺效果上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合唱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氣息技巧,良好控制氣息的變化,達成團隊聲音的協調一致。根據不同歌曲強度以及音樂作品的情緒表達,呼吸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總體來講,所使用的技巧方法不盡相同。主要可以劃分為“整體呼吸法”“輪流呼吸法”以及“循環呼吸法”三個方法。
首先是“整體呼吸法”,其根本含義在于曲目指揮根據曲目的整體結構對演唱者呼吸進行的整體的指揮控制,以確保整體節奏。在此方法下,演唱者應該學會輕吐快吸的方式,并結合歌詞長短,和不同樂章的節奏以及音樂旋律對演唱氣息進行控制。其次是“輪流呼吸法”,“輪流呼吸法”不同于“整體呼吸法”對于每一句的果斷斷句,它立足于不同聲部之間的連貫性以及音樂的延續性,需要曲目指揮針對具體演出中不同聲部之間的演唱進行協調控制。最后是“循環呼吸法”,相比前兩種方法,“循環呼吸法”更顯獨特,對于演唱者能力水平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循環呼吸法”的使用可以讓演唱效果延伸出更遠的意境,本質在于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隨著不同聲部的演唱進行自由調整呼吸,但是又能夠恰當地融入合唱之中。
無論如何,演唱人員都應注重在氣息運用方面的訓練,在充分了解團隊成員所有音域的情況下,組織全體演唱人員進行統一呼吸方式的訓練,在長期的堅持中,就可以達到團隊成員如一人呼吸的良好效果,實現作品的和諧統一,進一步深化作品的主題,豐富歌曲的內涵情感。
音色變化的體現實則是聲樂演唱技巧協調性體現的延伸,由于每一個個體的音色特點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不同的音色效果在合唱過程中能夠呈現出不同的意境,這種差異性會影響合唱表演的協調性,從而對音樂作品的表達帶來一定的影響。
不同音色蘊含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根據合唱具體需要的表現效果,演唱者需要呈現出不同的音色效果,進而抒發出不一樣的情感表達,并對其故事情節的敘述以及人物性格的展示加以塑造。例如《黃河大合唱》高昂的音色給人帶來的磅礴的聽覺感受,同時,當人在不同心情情況下時也會有著不同的聽覺偏好。因此,在實際合唱過程中,演唱者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作品進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以此來展示作品中不同的情感藝術和風格。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膾炙人口,都是因為其演唱者以自身合適的音色去演唱了合適的作品,例如騰格爾在進行歌曲演唱時,總是能夠給人帶來草原直爽的形象,其雄厚嘹亮的音色,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騰格爾的歌曲風格多以雄偉壯闊為主。由此可得,在進行合唱曲目演唱時,演唱者更應該根據曲目情況,對自身音色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表達,從而提升合唱的演唱效果。
一首曲目的高潮部分是否能夠迅速抓住觀眾的情緒是音樂作品展示演唱的關鍵,這往往是感染觀眾、表達情感的最佳點,同時也是展現團隊演唱水平的重要部分。高潮部分聲樂技巧的運用并非完全固定的定義,需要根據作品的主題內容以及團隊的演唱水平進行合理的調整運用。因此,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針對音樂作品的高潮部分,曲目指揮以及演唱人員應當恰當運用高潮演唱技巧,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對高潮演唱部分進行高音的延長或者提高高音。進一步渲染高潮所表達的作品情感,改善高潮部分的演唱節奏,進而優化合唱效果。
總而言之,合唱藝術愈發成了受大眾群體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之一,合唱藝術不僅展現了其“和諧”之美的魅力,更是豐富了聽眾的精神文化世界。但是,合唱同時是一門很嚴謹的藝術,對于演唱者演唱水平的要求較高,需要達到音色、聲部和諧統一的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人員更應注重對聲樂演唱技巧的運用,使得合唱本身的發展更具專業性,從而進一步在群眾中普及合唱藝術,做到有效地從外部推動并加以內部改善,更好地促進合唱事業的繁榮發展,讓更多人愿意在舞臺上表達自己,了解合唱,共同唱出一首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