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洋,魏姝敏,劉建文
(1.湖南工業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2.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先進的漁業科學技術是我國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技術支撐,高效的水產技術推廣是促進漁業現代化和實用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漁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體系是現代漁業建設中需要強化的“五大支撐保障體系”之一,是實施科教興漁戰略的主要依靠力量。近年來,江西省漁業按照“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促加工、活流通、穩增長”的發展方針,圍繞做強千億產業總目標,著力推進“綠色興漁、質量穩漁、品牌強漁”戰略,通過全面推廣水產技術、全面調整產業結構,江西省水產業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得到了長足發展。
與處于水產業發展核心地區的沿海地帶相比,江西省水產業發展還有一定差距,在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上,存在水產技術研發與推廣銜接不穩、技術推廣工作不能全面鋪開、水產技術供求矛盾突出等問題。
圍繞水產業技術推廣問題,江西省根據2018 年印發的《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的通知》精神,聚焦水產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積極籌劃,全面部署,實施創新了“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模式,將稻魚(稻蝦、稻鱉)共作及池塘養殖尾水排放處理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作為重點任務,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實施以來,實施成效、特色水產業養殖戶滿意度、影響其政策滿意度的因素是什么、協同推廣的體系建設中存在著哪些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分析。
樣本調研數據來源于江西省開展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9 縣(區)中的九江市彭澤縣、鷹潭市余江區、上饒市鄱陽縣、撫州市東鄉區、吉安市吉水縣、南昌市進賢縣6 縣(區)的規模經營主體(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以及普通養殖戶農戶。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420 份,有效回收382 份,有效回收率為90.95%。其中,“綠色高效稻蝦種養綜合技術推廣”問卷115 份,滿意度問卷267 份。
1.2.1 特色水產業發展的區域環境特征
調查6 縣(區)的地形總體多以丘陵為主,平原其次,山區極少,與稻漁綜合種養要求的養殖稻田地勢相對平坦的自然條件相符合。6 縣(區)中,余江區、進賢縣、鄱陽縣地勢較為平坦,以平原地形為主,平原面積分別占村總面積的58.3%、58.1%、96%。東鄉區、進賢縣外出務工人員比重最大,分別達64%和61.3%,這與區域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發達程度有關。55 歲及以上務農人員數據顯示,55 歲及以上人員均半數以上在村務農,這與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和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相符。稻漁綜合種養比重上,鄱陽縣、彭澤縣漁民的稻漁面積占其總水產養殖面積1/2 以上,分別達55.1%和54%。
歸納后發現,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較好的地區表現出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勞動力外流少、中齡群體務農為主的特點,例如鄱陽縣和彭澤縣。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的首要條件是水質,要求清澈無污染,附近沒有工業“三廢”及居民生活、醫療廢棄物等污染源。盡管丘陵地區存在一定地勢高差,需解決滲漏問題,但水質條件好。勞動力是否充足、勞動力價格是否高昂是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的限制條件,因此稻漁綜合種養發達地區表現出外出務工人員少、中齡群體務農為主的特征,具體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區域特征
1.2.2 特色水產業養殖戶特征
東鄉區農戶平均年齡最小,為36.22 歲,可見東鄉區特色水產養殖從業人員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進賢縣平均年齡最大,為49.32 歲,低于50 歲??傮w來看,各縣(區)農戶平均年齡為44.47 歲,可見江西省特色水產養殖擁有一支年輕的生力軍。
受教育程度情況上,農戶的主要學歷水平為初高中或中專,占比分別為40.1%、30%。東鄉區農戶學歷水平層次最優,有62%的農戶受過高中或中專及以上教育,有22%的農戶受過大專及以上的教育,同時東鄉區農戶平均年齡最小。從調查對象類型上看,普通農戶占39.3%、家庭農場主占12.0%、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占19.1%、專業大戶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各占6.4%,同時具備兩種身份的農戶占16.5%,具體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個體特征
農業收入是調查對象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超過1/2 的農戶有70.4%,有40.4%的農戶農業收入占總收入比重90%以上。進賢縣農戶家庭收入結構比例上呈“U”型,即農業收入占比大于90%和小于10%的人數都較多,可見進賢縣農戶呈現出分化態勢。部分農戶以純務工為主,可能與進賢縣距省會城市南昌市近有關,反映在農戶生計方式借助區位優勢,出現以工資收入為主和農業收入(主要指特色水產業養殖收入)為輔的現象。各縣擁有自媒體的農戶占比都超過90%,其中吉水縣和東鄉區更是達100%,反映出從事特色水產養殖對信息的豐富、便捷程度要求高,與市場聯系十分緊密。
實施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一年以來,養殖戶對該政策有較好反響。特色水產養殖戶普遍認為技術協同推廣方式使得特色水產養殖效果有了明顯改善,認為技術培訓效果明顯及以上的農戶占比達79.2%;對實施的試點工作總體也較為滿意,滿意及以上程度的農戶占比達82.6%,具體見表3。

表3 特色水產養殖戶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評價
對于規模經營主體而言,技術獲取滿意度一般以下只占6.2%,絕大多數規模養殖戶認為重大技術推廣服務獲取及時、便利;技術推廣增產和增效方面,近80%農戶評價在滿意及以上,可見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初步達到了提升特色水產養殖效益的政策目標,具體見表4。

表4 規模經營主體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的滿意度情況
2.2.1 變量設置
首先,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特色水產養殖戶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政策的滿意度,將農戶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的滿意度評價劃分為5 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并分別賦值為5、4、3、2、1。
其次,解釋變量。通過對現有農業技術推廣滿意度文獻的學習以及調查問卷信息的實際情況,最終選取了特色水產養殖戶的認知特征、所處村域的環境特征、個體特征和特色水產經營特征的具體變量,解釋變量包括4 個層面、13 個變量。
一是認知特征。該特征包括項目了解途徑、項目了解程度、培訓參加次數3 個變量。從項目了解途徑看,公共途徑獲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其滿意度會更高。從了解程度上看,了解程度越深,體會項目的效果越好,其滿意度也會更高。培訓參加次數越多,技術應用效果會更好,其滿意度也越高。
二是環境特征。村莊的環境特征包括村莊地形、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比重、是否技術示范基地3 個變量。從地形看,平坦的地形更加適宜特色水產養殖,也會使農戶滿意度更高。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比重更高,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源,其滿意度會更高。有技術示范基地會輻射周邊的養殖戶,從而正向影響養殖戶的滿意度。
三是個體特征。選擇特色水產養殖戶的年齡、身份類型、文化程度3 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來衡量特色養殖戶的個體特征。不同年齡的養殖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年輕的養殖戶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更強,滿意度會更高。文化程度較高的養殖戶的理論知識基礎較好,其技術推廣效果也可能會更好,滿意度會更高。養殖戶的身份類型主要有普通養殖戶和規模經營主體兩類,規模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程度較高,享受的社會資源更多,滿意度也會比普通養殖戶更高。
四是經營特征。主要從養殖戶的農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特色水產養殖收入所占比重、特色水產產量變化情況、特色水產養殖規模4 個方面來衡量。一般養殖戶的農業收入占比越高,會更看重農業生產和農業技術,其滿意度會更高。特色水產養殖戶的水產養殖收入越高,就會更加重視特色產品養殖經驗,更加關注特色水產養殖技術,其滿意度也會更高。產量的增加說明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效果良好,會正向影響養殖戶的滿意度。規模越大的養殖戶會獲得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所給予的更多關注和幫助,其滿意度會更高。
變量具體含義和賦值如表5 所示。

表5 特色水產養殖戶變量描述性分析
2.2.2 模型構建
本研究被解釋變量“政策滿意度”為典型的有序變量,因此采用有序Probit 模型進行分析,構建模型如公式(1)所示。

其中,被解釋變量Satisfaction是第位特色水產養殖戶的滿意度情況;第一組解釋變量Person表示第位特色水產養殖戶的個體特征(年齡、文化和身份);第二組解釋變量Manage表示第位特色水產養殖戶的經營特征(農業收入所占比重、特色水產養殖收入所占比重、產量變化情況、特色水產養殖規模);第三組解釋變量Cognize表示第位特色水產養殖戶的認知特征(技術了解途徑、項目了解程度、培訓參加次數);第四組解釋變量Rural表示第位特色水產養殖戶所處村莊環境特征(村莊地形、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比重、是否有技術示范基地);、、、是相應解釋變量對應的待估系數向量;ε是隨機擾動項。
2.2.3 結果分析
對所有變量使用有序Probit 模型分析后,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特色水產養殖戶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
一是認知特征。養殖戶對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的了解程度、參加技術培訓的次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均在1%的統計水平下呈正向影響。這是因為農戶對該項目了解得越深,一方面更理解項目實施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由此更能收獲到技術推廣所帶來的福利,更能體會到該項目的實施效果,滿意度會更高。參加培訓次數越多的農戶,對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就會越深,因此滿意度也越高。
二是環境特征。從村莊地形看,村莊為丘陵地形相比山區對普通水產養殖戶滿意度的影響顯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且回歸系數為正,說明丘陵地區農戶的滿意度更高。因為相比山區,丘陵地區地勢更加平坦、水質條件更好,更適合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會得到更多的農業技術支持,農戶的滿意度也會更高。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占全部水產養殖面積的比重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但回歸系數為負數,這是因為村莊水產養殖面積所占比重越大,技術推廣服務的輻射范圍要求更廣,不能輻射到每個農戶,對于小規模的位置較為分散的水產養殖戶來說其滿意度就更低。是否有特色水產業技術示范展示基地或科研試驗基地對于農戶滿意度的影響在1%的顯著水平下顯著,且系數為正,原因可能是在技術示范或科研試驗基地周邊的養殖戶能夠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幫助和指導,其滿意度評價也會更高。
三是經營特征。水產業產量變化情況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在1%的顯著水平下顯著,且有著正向影響。說明水產業產量增加得越明顯,特色水產養殖農戶的滿意度越高。這是因為技術推廣效果可以直觀地從產量的變化中體現,產量增加得越明顯,特色水產養殖戶就會更加認可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項目,其滿意度就會更高。
文章立足于參加江西省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工作的6 個縣(區)的特色水產養殖戶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養殖戶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滿意度較高。另外,通過Probit 模型實證分析養殖戶對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滿意度的影響因素發現,丘陵地形村莊、是否有技術示范基地、特色水產業產量變化情況、農戶對項目的了解程度和參加培訓的次數分別在5%、1%、1%、1%以及1%的統計水平下對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比重在5%的統計水平下對農戶滿意度有負向影響。
3.2.1 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水產養殖和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工作
村莊環境對于水產養殖戶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影響,丘陵地形村莊養殖戶的滿意度更高。要發揮丘陵地區水質較好、地勢較為平坦的優勢,建設更多有規模、有水平的高標準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和適宜發展稻漁的稻田,改造稻田高差、田間道路,改善稻漁種養的養殖條件。
3.2.2 加強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和提升技術服務頻率與質量
研究結果顯示,江西省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的培訓次數較少,而培訓次數會顯著地正向影響特色水產養殖戶的滿意度。要加強培訓隊伍建設,對專業技術指導人才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定期吸收高校專業人才,增加特色水產業技術培訓次數,充分利用互聯網交流平臺、示范基地,在田間地頭開展養殖戶喜聞樂見的實地指導培訓。要做好后期完善工作,并且及時了解養殖戶參與培訓的意愿及參加培訓后的反饋,改進水產技術培訓的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加快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成果轉化率。
3.2.3 加強技術示范基地建設,擴大輻射范圍
研究結果顯示,是否有基地會顯著地正向影響,而村莊特色水產養殖面積比重顯著地負向影響水產養殖戶的滿意度評價。因此,對于已經建成的示范基地,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試驗示范基地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以便更好和更全面地輻射周圍水產養殖戶,并帶動小水產養殖戶的參與。爭取在每個特色水產養殖區域都建設示范基地,繼續穩步建設新示范基地。
可結合當地農業企業、合作社已有基礎,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揮自身規模技術優勢,與政府合作建立特色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示范基地。考慮到村莊特色水產養殖比重過高會影響政策滿意度,可能由于技術需求過大而供給能力不足導致,一方面應當提高示范基地的技術供給能力,另一方面適當控制特色水產養殖的比例。
3.2.4 改革特色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推動產量增加
現代漁業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研究結果顯示,產量增加會顯著正向影響水產養殖戶的滿意度,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特色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應當聚焦如何有效構建農科教、產學研多方協同的重大水產技術推廣新機制,改變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散、亂、雜、弱”、多頭管理、各自為政、重復建設、效果不佳的局面顯得尤為重要。一定要準確緊跟水產科技推廣的改革方向,積極調動水產從業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形成集政府支持與市場調節于一體的科學體系,使水產科技極大地促進綠色漁業生產的發展。試點工作要及時進行機制體制探索和總結,對示范縣取得的良好效果和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進行及時總結、提煉與推廣。
3.2.5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戶對特色水產養殖戶的政策認知
研究結果表明,水產養殖戶對項目的了解程度正向影響其滿意度。為此,要加大對水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的宣傳力度,使養殖戶對該項目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激發水產養殖戶參與技術培訓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足實際,開展多種推廣活動,在各個鄉鎮或村開展特色水產業相關技術與政策的學習時間講座,讓水產養殖戶了解最新最全面的相關信息。可以利用短視頻等新媒體來拓展水產養殖戶的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