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浩
(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當前,我國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但脫貧摘帽并不意味著農村工作的終結,切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我國農村工作的重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努力解決“三農”問題。
隨著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鄉村振興重要工作得到全面部署,文件中強調要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對完善農村金融和發揮好金融助農作用作出重要指示,顯示出農村金融在農村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比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脫貧攻堅服務模式,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好地發揮金融作用。更多的資金投入和金融需求使得農村金融迎來重大機遇和挑戰。雖然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高,農村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處于天然弱勢,農村金融發展依然受到抑制。
金融既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為發展農村經濟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動力和提供保障。要逐步實現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宜居宜業和農業高質高效,需要政府和農村金融共同解決資金問題,但是財政投入過多會加大政府財政負擔。因此,要更加注重農村金融的力量,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優的服務。
農村金融根植于廣大農村資金融通市場,具有本地化、專業化特征,農村金融機構貼近農村,具有較好的“三農”基礎,享受國家宏觀政策支持,服務鄉村振興擁有內在優勢,也是其重要職責。農村金融機構需要積極進行服務理念和內容等多方面的創新,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農村金融機構勇擔鄉村振興時代使命的同時,不斷完善配套措施,多種金融功能綜合發揮效能,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揮金融支農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目標的達成。
鄆城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農業基礎較好。鄆城縣第一產業占有重要地位,農業人口眾多,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在鄆城縣經濟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鄆城縣2021 年生產總值498.6 億元,除去價格變動因素,較2020 年增長7.9%。鄆城縣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業不斷追求高質量發展,2021 年全縣糧食總產量達11.15 億kg,作為國家超級產糧大縣,農業呈現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一二三產業持續發展,產業增加值分別為7%、7.5%和8.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 210 元、17 256 元,其中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0 年增長較高,達到了11.7%。鄆城縣地區經濟平穩向好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鄆城縣作為山東省財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制度試點縣,依托政策扶持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積極帶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鄆城縣積極強化財政金融協同作用,2021 年撥付70 493 萬元鄉村振興資金,積極推進創業貸款貼息、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等多元素支持鄉村經濟發展。“魯擔惠農貸”信貸業務全年新增1 188 戶,擔保貸款金額增加8.1 億元,積極緩解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2021 年,鄆城縣各項貸款余額329.4 億元,較年初增長20.4%,涉農貸款穩定增加。
近年來,鄆城縣農村金融機構在支持鄉村發展、振興農業經濟和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力,鄆城縣農村商業銀行積極推進“整村授信”工作,推出“農商惠民貸”金融業務,更好地為農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同時,鄆城縣有“中國酒類包裝之都”縣域特色之稱,鄆城農商銀行和地區內各類酒類包裝企業成為戰略伙伴,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更好地促進了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和收入水平提高。
中國農業銀行鄆城支行積極助力村民致富,成立專業團隊統籌推廣“強村貸”業務,促進了鄆城縣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各類金融機構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針對鄆城縣域特色農業產業開展精準服務,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鄆城縣農村金融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鄆城縣農村金融機構積極向農村地區拓展業務,但是農村金融機構在鄉村服務中的情況并不同,金融機構的服務覆蓋狀況存在較大差異。
在鄆城縣的各大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中,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重要代表,在鄆城縣各鄉鎮基本實現全覆蓋,在鄆州、唐塔街道分布較多,郵政儲蓄銀行在各鄉鎮覆蓋也較為廣泛,其他商業銀行少量分布且主要集中于鄆城縣城中心地區。
農村金融機構總數較少,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在部分鄉鎮地區出現了“空白”的狀況,這也說明了鄆城縣廣大農村地區銀行服務網點分布上存在不足。鄉鎮一級金融機構設立較多,并且以農商行為主,其他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的分點較少,涉農金融機構分布不均衡的狀況較為突出,使得鄆城縣農村金融規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壓縮了農村貸款選擇空間,農村金融的有限覆蓋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隨著鄆城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普通農戶創業及生產經營的金融需求激增,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2021 年發展到5 545 家,農村地區金融需求逐漸擴大,金融市場日益活躍,給農村地區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帶來巨大挑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狀況呈現出普遍性、頻次多、持續性長和融資較理性等特點,普通農戶呈現出融資額度較小、向金融機構貸款成功率較低以及期限相對較短等特點。普通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要需求者,金融需求狀況和特點差異較大,一些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不能有效滿足各類融資者的差異化金融需求,供需匹配差異帶來的產品和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等問題有待解決。新形勢下,農村金融需求主體融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需要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更具針對性、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匹配市場主體需求。
鄆城農商銀行依托“魯擔惠農貸”的“農耕貸”和“助養貸”等一系列金融產品,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在縣域農村地區的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支持對象主要集中于農、林、畜等基本農村產業,沒有充分關注農村其他產業的金融訴求,沒有足夠重視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興起。同時,農村地區金融市場上,金融供給主體缺乏多元化,涉農金融機構的產品及服務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農村經濟社會生活的很多領域不斷融入數字化浪潮之中。作為金融服務創新模式的數字金融,在農村地區廣泛應用成為農村居民的迫切需要。雖然鄆城縣域的一些金融機構持續增加科技投入,金融服務的軟硬件得到了更新和升級,例如鄆城農商行積極創新推廣“信e 貸”業務和借助移動平板進行貸款網絡辦理等新服務形式,在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方面取得一定的積極進展,但是部分金融機構智慧信貸服務平臺建設滯后且缺乏本地特色,農村整體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水平偏低。
目前,鄆城縣數字鄉村建設較為緩慢,農戶生產經營、各種鄉村信用等信息未有效整合,數字金融在農村地區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在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新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形式對一些數字金融素養較低的農戶獲取金融服務設定了一定門檻,而且一些農戶對金融機構新型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相關業務的信息獲取較少,制約了農戶數字金融的選擇和農村數字金融服務的推進。同時,由于鄆城縣經濟發展條件及工作福利待遇對數字金融人才的吸引作用有限,農村數字金融發展的人才短缺困境有待緩解。鄆城縣要加快彌補農村金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突破農村數字金融服務推進的障礙,開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新征程。
完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在政府層面,應充分運用優惠政策,促進金融服務深度“下沉”,全方位促進鄉村發展。
積極協調農村金融機構營利性與公益性的關系,支持其加大在農村的投入,持續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新型農村金融服務組織發展,并加以規范和引導,對一些深耕農村金融市場的新型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支持,壯大農村金融供給主體,改善傳統金融機構數量和種類不足的情況,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服務新動力。
在金融機構層面,切實提高服務廣大鄉村地區的積極性。對于鄆城縣目前金融資源較為欠缺的鄉村地區,應增加金融服務網點的數量,實現地區金融服務主體的多樣化,努力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務需要。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在積極向農村地區擴張時,設計和選擇金融網點要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和金融需求等情況,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努力提升服務覆蓋深度和廣度,切實促進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形成。
在廣闊的農村金融市場中,各類農村金融供給主體之間要加強協同配合,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共同推進農村金融供給體系朝著廣覆蓋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鄉村振興要立足實際,找到各自地區最適宜的發展方式,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努力探索地方農業農村特點,積極應對正在擴大的農村金融需求以及快速發展的鄉村新業態,更好地對接國家惠農政策,努力打造更具有創新性和地方特色的產品與服務。農村各類金融機構要在完善已有金融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推出接地氣的多樣化金融產品,避免產品同質化,積極深入農村,扎實推進網格化金融服務,推出更適宜金融需求者的產品及服務。農村金融要重視為農村基本產業外的其他產業提供支持,推進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同時,農村金融機構要注重培養金融工作人員的創新精神,提升金融工作者隊伍的業務素質,激發其創新積極性。政府要持續推進農村金融制度的改革與發展,為金融機構創新發展提供好制度保障,落實好正向鼓勵機制,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氛圍,促進農村各類金融機構合理競爭,激發其創新熱情和活力。
推進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應加快補齊農村金融的數字短板和完善農村數字金融體系,依托數字金融賦能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村金融機構需要立足自身和農村實際,合理加大對平臺建設和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靈活運用科技手段優化和輔助金融業務的開展。通過與科技公司協同合作,更好地解決人才引進和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升問題。同時要注重培養農村金融人才,做好農村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其數字金融業務水平。農村金融機構依托數字科技,努力實現對信貸需求主體的信用、生產經營等信息的有效整合,借助數字普惠金融解決農戶融資難題。依靠金融科技加快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更好地彌補傳統金融機構在鄉村覆蓋不足等情況,促進鄉村金融服務便捷化和均等化。政府和金融機構等多方主體要協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村金融數字化轉型,注重涉農數字金融產品和應用操作的推廣,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戶的數字技能和金融素養,正確引導農戶合理運用數字金融服務助力生產生活,以農村數字金融助推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農村金融的蓬勃發展和農村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F階段,鄆城縣有效依托財政金融政策融合試點,積極采取加大鄉村振興財政投入力度、全面推進“魯擔惠農貸”信貸業務、擴大涉農信貸投放規模等舉措,有效優化了縣域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金融在取得一定積極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尚未完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態勢的困境。具體來說,目前鄆城縣農村金融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還存在農村金融覆蓋范圍有限、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相對滯后以及農村數字金融服務推進較慢等問題。對此,鄆城縣需要更好地優化完善廣覆蓋、多元化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以金融創新促進農村發展,豐富惠農利民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順應農業農村數字化趨勢,持續推進農村金融的數字化轉型,讓金融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