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芳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 鄭州 450016)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當前,我國正處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階段,如何科學有效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合理增長成為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離不開農村金融的大力支持。面對農業經濟發展環境和內在動力不斷發生變化的現況,應找到農村金融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并對此進行優化,不斷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基于此,文章以河南省為例,從農村金融規模和貸款數量方面闡述了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對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對河南省農村金融如何促進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并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以期為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目前,河南省已經建立并形成了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數據調查顯示,截至2021 年末,河南省共有224 家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擁有85 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等,以及139 家小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業金融規模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末,全國涉農貸款數額達到43.21 萬億元,其中河南省農村貸款規模為2.14 萬億元。
從貸款數量方面來看,河南省農業貸款的規模比較靠前,而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之處就在于通過農村金融機構能夠為發展當地經濟提供一定的貸款金額。農村儲蓄是發展農村經濟的資金來源,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村金融能有效發展的前提就是流入資金,只有流入資金,才能保證農村貸款的資金充足。在農業儲蓄方面,截至2021 年末,河南省農業存款突破萬億關口,達到了1.8 萬億元。
農村經濟主要由農村生產總值、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農業發展水平等要素構成。合理的農業結構有助于更高效地利用當地經濟資源,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分析農村生產總值能充分反映出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分析農村居民水平和農業發展水平,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其中,在農村生產總值方面,截至2021 年末,河南省全年生產總值為5.8 萬億元,其中農業的增長占比達到6.5%,而農業在河南省生產總值中的比例越來越小。在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截至2021 年末,河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6 萬元,增長8.9%。河南省農民人均消費支出達1.4 萬元,增長15%。
從現有的金融理論來看,大部分學者認為,農村金融可以通過以下3 個效應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第一,儲蓄效應。農村金融的大力發展不僅能促進農村金融市場不斷改革和完善,同時能不斷擴充和豐富農村金融產品,進而不斷吸收儲蓄,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動力。在農村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同時,一些農村金融中介機構也在不斷出現,降低了農村居民預防性需求,導致農民儲蓄降低。此外,由于目前央行的強制性低利率管制,在利率逐步提高的情況下,會產生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對農民的儲蓄產生一定影響。
第二,投資效應。由于儲蓄效應的存在,農村金融的發展能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投資提供資金動力。然而,與城市相比,農村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資金往往會流向城市,導致農村資金的投資轉化率較低,使農村經濟的發展得不到充分的資金支持。但是,隨著農村金融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中介效率和轉化投資的效率不斷提升,降低農村資金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通過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將農村儲蓄有效轉化為對農村的投資,為農村經濟提供資金動力。
第三,資源配置效應。通過對農村金融的儲蓄效應和投資效應的分析可以發現,與城市相比,農村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進而導致農村的信貸風險也比較高。但是,目前的農村金融機構為了降低放貸風險,需要進行抵押資產才能進行放貸,但農民抵押品較少,很難獲得抵押貸款資金。此外,農村的儲蓄以及流動資金也會被抽取到城市中,進而不斷擴大城鄉發展差距,農村金融的資源配置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但是通過對農村金融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能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程度,一些金融機構把農村資金運用到具有較高投資回報的項目中,而不是把資金流向城市。在這種情況下,隨著農村金融機構的不斷發展,能有效配置資金,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第一,促進農業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農業向產業化發展對于農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促進農業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需要對當地農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現代化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出農村金融的作用。比如,中糧集團的發展戰略較為注重農村金融和農村產業經濟的協調發展,并為此構建了一些金融平臺,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第二,增加對農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此前,由于我國對于農村的資本投入以及項目投資較少,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農村的投資能力比較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農村的基本交通投資力度不足,導致很多品質較高的農產品不能快速流向城市;另一方面,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不足,信息化水平自然就比較低下。此外,由于專門從事農業的工作人才缺乏,人力資源投入力度不足,使得我國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比較落后。因此,通過農村金融的發展,能夠加大對農村和人才資源的投入力度,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第三,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隨著農村金融的不斷改革和發展,豐富了農業的保險產品,降低了農民遭受災害的損失,提高了農民應對重大災害的能力,進而有效保障農民的收入水平。在農村金融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對農民所承包的土地經營權實施流轉,以此促進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獲得生產技術資金,更新農業生產設備,提升生產效率,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第四,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增長、發展現代化農業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支持。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較低,特別是與一些發達的國家相比,仍然還存在著一定差距。然而,通過農村金融的不斷改革和發展,能為農業設備和農業技術提供資金支持,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動力。在此情況下,不僅有利于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有利于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因此,農村金融的發展能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增長。
據河南省經濟和金融的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末,河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6 萬元,減去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4 萬元,河南省農民的人均自由可支配的資金僅為3 600 元左右。雖然河南省農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但農民的儲蓄水平還不夠高,綜合河南省實施的一些金融政策和有關金融數據來看,目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金融機構失衡、小型的金融機構占比較多、農村資金容易向城市流入等,使得河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存在不協調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4 個方面。
第一,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資金投入不夠。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優化農業結構和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然而這兩個方面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是目前河南省農民的儲蓄較少,且由于沒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導致農村的資金大量流向城市。
第二,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與農村金融產品的管理方式存在沖突。農村金融的管理方式比較細化,而農村經濟由于本身固有的特點,發展方式比較粗放。這兩種方式的差異性導致農村資金在使用時受到一些限制和影響。
第三,農村經濟的發展周期與農村金融的產品周期存在沖突現象。由于農業本身具有周期性較長的特點,而且容易受到季節的影響,所以在資金使用時間方面流轉周期較長。然而,農村金融目前的產品大部分的期限都比較短,存在時間差,與農業的發展周期不太適應,農業金融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
第四,河南省農村農民的征信體系比較落后,而農村金融對于農民的信貸要求較高,因此會造成農民的征信與農村金融的貸款要求存在差距,進而不能有效滿足農村和農民的資金需求。
針對河南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現狀,為了更好地發揮農村金融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健全和完善河南省農村金融體系,豐富金融產品,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求,進而促進河南省農村經濟不斷增長。
第一,繼續擴大農村金融規模,充分有效滿足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為此,應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農村金融體系。首先,河南省應該積極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網點,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下沉到鄉鎮,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區域。其次,繼續建設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當前河南省只擁有85 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與河南省農村的鄉鎮數量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開放農村的金融市場,建立更加規范的村鎮級金融機構,提供更加豐富和符合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有效滿足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再次,借助信息技術,不斷豐富農村的金融產品。農村金融對于信貸要求較高,且要求的償還時間與農業的發展周期不太協調,對于河南省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和負面影響。
第二,繼續健全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優化農業金融結構。目前,河南省農村金融對于農業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貸款方面,然而鄉鎮企業的貸款存在一定限制,不利于充分發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鄉鎮企業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應加大對鄉鎮企業的貸款力度,優化農村金融的貸款結構。此外,也可以發展農產品的期貨市場,積極推動和引導河南特色農產品上市,引導當地鄉鎮企業與農戶合作,轉移農產品的價格風險,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風險抵抗能力。
第三,不斷提高農村金融的發展效率。農村資金的數量存在一定限制,不能有效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而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效率產生一定影響。因此,為了合理引導農村資金回流,并為發展河南省農村經濟提供足夠的資金,應不斷提高農業金融的發展效率。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提升向農村或者農民貸款的最低數額,要求農村金融必須將一定比例的金額用于當地農村經濟以及農業發展。其次,相關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對農村金融的財務補償機制。通過這種方式,將之前對農民補貼轉變為由農村金融扶持機構來實現,進而充分發揮財政補貼的杠桿作用。再次,積極出臺相關貨幣政策,引導農村資金回流。減少農村資金流向城市的數量,把農村的資金留在農村,緩解發展農村經濟資金不足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階段,如何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重要的問題之一。河南省農村經濟同樣正處于關鍵轉型的時期,在綜合了解河南省農村經濟和金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研究發現河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不能充分發揮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針對此問題,提出繼續擴大農村金融規模,充分有效滿足農村的貸款需求,繼續健全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優化農業金融結構和不斷提高農村金融發展效率等優化建議,幫助河南省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促進作用,推動河南省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