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怡飛
在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釋放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區域游戲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最為重要的游戲形式,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還能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但在以往的區域游戲中,游戲材料以高結構材料為主,其組合方式較為單一,無法持續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而低結構材料結構簡單、功能多變,組合方式多種多樣,能很好地滿足幼兒的探究欲。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了低結構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應用,以期持續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游戲,從而充分發揮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究欲,他們主要通過游戲的方式探索世界、學習知識,而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確保游戲有效性的重要元素,更是幼兒探索世界和學習知識的主要媒介。
低結構材料是指結構化程度較低的材料,具有材料簡單、可變性強、內容寬泛、可塑性高、可探究空間較大等特點。在區域游戲中應用低結構材料,可以豐富游戲的內容和形式,能讓幼兒自由地探索和學習,并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此外,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在玩耍的過程中可能會探究出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而教師在游戲區域中投放豐富的低結構材料,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新材料和游戲的玩法,還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需求,豐富幼兒的游戲經驗,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的年齡段不同,喜歡開展的游戲也不同,所需的游戲材料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具體來說,小班幼兒對能夠彎曲變形、顏色鮮艷的材料十分感興趣,如吸管、飲料瓶、奶粉罐等;中班幼兒喜歡能夠發揮多種功能的游戲材料,如生活中常見的石頭、紙杯等;而大班幼兒積累了豐富的游戲經驗,各方面的能力和游戲水平都有所提升,他們更喜歡探究空間大、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創作的材料。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特點、動手操作能力和發展需要,投放適宜的低結構材料。此外,區域游戲的內容并非一成不變,所需的材料也會隨時變化。教師應根據幼兒使用材料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低結構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并定時更新低結構材料的類型,保證材料的安全性和新鮮感,以持續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究欲,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選擇并投放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游戲材料,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探究游戲材料的用法,創新區域游戲的玩法。例如,筆者在游戲區域中投放了多種多樣的瓶蓋和瓶子,有些幼兒看到后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瓶蓋去匹配瓶子;有些幼兒則按照瓶蓋的顏色和大小進行了分類游戲;還有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選擇用瓶蓋和其他材料一起組合做汽車模型。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應選擇符合游戲主題的低結構材料,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保障區域游戲的順利開展,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開展主題游戲“馬路上的交通工具”時,筆者給幼兒提供了牙膏盒、塑料螺絲釘、紐扣、報紙等生活中常見的低結構材料,鼓勵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制作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探索世界。
在區域游戲中,角色扮演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游戲類型,能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鍛煉幼兒的表演能力,還能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并投放適宜的低結構材料,使角色扮演游戲更加真實,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所扮演的角色,從而充分發揮角色扮演游戲的教育價值。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幸福家”中,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碎布、報紙、布袋、火柴棍等材料,讓幼兒扮演媽媽,先給“娃娃”制作衣服、褲子、鞋子和書包,再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這類角色扮演游戲不僅能鍛煉幼兒的精細動作,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還能讓幼兒了解爸爸媽媽照顧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激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

低結構材料的種類眾多,教師應根據游戲的主題和內容,盡可能多投放一些趣味性強的材料,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主動探究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多種功能,從而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組織幼兒開展建構游戲“出租車”時,教師可以先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再給幼兒提供數量充足的木棒、繩子、瓶蓋和紙殼,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組合不同的游戲材料,并積極與小組成員溝通交流,合作完成建構任務,制作出各種各樣的出租車。
此外,在區域游戲中,教師應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且容易操作的低結構材料,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使幼兒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開展游戲。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幼兒操作材料,避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傷到自己。
在選擇低結構材料時,教師應考慮游戲情景,有針對性地為幼兒投放游戲材料,讓低結構材料為游戲情景服務,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幫助幼兒獲得更加豐富的游戲體驗。
例如,在開展“醫生與病人”的角色扮演游戲時,教師直接為幼兒投放“醫生”需要的聽診器和針筒,雖然會讓游戲的推進十分順利,但無法充分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對此,教師應轉換投放材料的思維,根據“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游戲情景,讓幼兒自主選擇能替代的游戲材料。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針筒、聽診器的外形,并為幼兒發放相關的低結構材料,鼓勵和引導幼兒動手制作游戲道具。這不僅能推動游戲的順利開展,還能為幼兒提供更大的思維拓展空間,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會將教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具有獨特的功能,可以鍛煉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每個游戲區域的功能,投放適宜的低結構材料,充分發揮各個區域的教育價值,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生活區的作用是借助生活類游戲,讓幼兒通過模仿、操作和練習,發展幼兒的編、系、扣等基本動作,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可以在生活區投放毛線、有鞋帶的小鞋子、有紐扣的小衣服等;美工區的作用是借助各種美術表現形式,讓幼兒通過撕、貼、剪等方式,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樹葉、黏土、包裝紙等材料;建構區的作用是借助各類建構游戲,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積木、積竹、紙筒、奶粉筒、易拉罐、紙杯等材料。
在投放好相應的低結構材料后,教師應積極帶領幼兒開展各類游戲,并認真觀察幼兒的游戲表現和材料的使用情況,以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游戲需求,從而適時調整和更新游戲材料。
綜上所述,在區域游戲中應用低結構材料,可以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深入挖掘低結構材料的價值,并將其應用在區域游戲中。在應用低結構材料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游戲需求,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結合游戲的主題和內容,投放適宜的材料。教師還應根據幼兒的游戲表現,靈活調整低結構材料,給幼兒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以充分發揮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