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佳穎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習慣、品質、個性等具有較大的影響。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區域游戲則是幼兒園最為普遍的一種教育教學形式,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習品質主要是指幼兒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能影響學習效果的學習傾向、習慣、方法、態度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可以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時,教師要結合園區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的興趣特點,合理設置游戲區域,科學投放游戲材料,并綜合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以持續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區域游戲也被稱作活動區游戲或區角游戲,是教師依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興趣特點,將教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科學區、積木區、表演區等),并在其中適當投放相關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的游戲。
區域游戲包含多種類型,游戲區域不同,開展的區域游戲也不相同,可以充分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特點和探究需要,有助于促進幼兒認知、語言以及大小肌肉群的發展。通常情況下,游戲區域可以劃分為:語言區、益智區(數學)、科學區、積木區、美工區等。
游戲區域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游戲興趣,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置游戲區域,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例如,美工區常需用水,教師可以把美工區設置在水源附近,方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隨時取水。又如,閱讀需要安靜的環境,對光線的要求也較高,教師可以把閱讀區設置在采光良好的位置,保障幼兒的用眼衛生。再如,表演區的活動較為嘈雜,教師應將表演區設置在距離美工區和閱讀區較遠的地方。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恰當的措施,強化區域特色,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相關區域的游戲中,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區域游戲的魅力,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空間設置是區域游戲順利開展的基礎,游戲區域的布置則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游戲興趣的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教師要把游戲區域設置在教室四周,并在其中設置適量的桌椅,作為操作臺,方便幼兒開展各類游戲。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室中間空出一片較大的區域,為區域游戲的拓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以保障游戲區域的獨立性和延展性。例如,積木區的空間較小,無法讓幼兒自由地開展積木搭建游戲,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教室的中間區域開展游戲。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幼兒感興趣的圖畫或飾品,裝飾各個區域的墻面和操作臺,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在美工區的墻面粘貼畫布,方便幼兒創意涂鴉,以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雖然幼兒園的游戲區域相對獨立,但在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彼此之間仍存在一定的關聯。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各個游戲區域之間的聯系,適當拓展幼兒的游戲空間,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鼓勵幼兒分享游戲經驗,從而增強區域游戲的效果,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內容。幼兒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全身心地投入區域游戲中,并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豐富的游戲經驗和技能。因此,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區域游戲,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主動探索,幫助幼兒獲得成就感和良好的游戲體驗,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學習習慣是影響幼兒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有堅持、合作等品質。幼兒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存在較大差異,在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容易因意見不統一而出現矛盾甚至沖突。這時,教師應讓幼兒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充分發揮每名幼兒的特長,引導幼兒合作完成游戲,實現幼兒之間智慧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合作類的區域游戲,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鼓勵幼兒之間互相幫助、積極合作,共同完成游戲任務,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增加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觀察和遷移也是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內容,能增強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區域游戲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行為,并遷移到自己的游戲過程中,促使幼兒掌握一定的游戲技巧和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游戲材料是開展區域游戲的重要物質基礎,適宜的游戲材料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有助于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保障游戲材料的安全性,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條件。安全是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應保證材料的安全性,以便幼兒自由地開展探究活動,從而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是符合游戲內容和目標的要求,以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在“給老師的一封信”游戲中,教師可以在游戲區域投放舊紙盒,先引導幼兒利用紙盒制作郵筒,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繪畫,最后讓幼兒將繪畫好的作品投放到“郵筒”里。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需要動手制作郵筒,還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認真構圖和繪畫,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專注力和思維能力。
三是符合幼兒的年齡、心理、興趣特點,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和能力水平相契合,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和探究欲望,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不同階段的幼兒對游戲材料的愛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小班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充滿趣味性的材料;中班幼兒喜歡可塑性較強、有一定難度的材料;大班幼兒則喜歡難度較大、可以自由探究的材料。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同時,幼兒的興趣并非一成不變,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興趣變化,及時調整和更新游戲材料,以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新鮮感。
四是保障材料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幼兒的游戲需求,從而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幼兒具有個體差異性,喜歡的游戲活動不同,所需的游戲材料也不相同。因此,教師應投放豐富的游戲材料,充分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并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和動手操作,讓幼兒通過實踐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從而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科學、合理地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強化幼兒良好的學習行為,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師可以采用記錄式評價、展示性評價等,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具體來說,在運用記錄式評價法時,教師可以建立“兒童成長評價”檔案袋,記錄幼兒有代表性的游戲表現,并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在運用展示性評價時,教師可以展示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的成果,如繪畫作品、手工作品等,以增強幼兒的成就感,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增加評價主體,如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家長評價等。
綜上所述,區域游戲是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途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設計科學的區域游戲,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并采用多種方式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幼兒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