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娜
音樂自出現開始就一直作為人類表達思想感情、抒發情感抱負的另一種語言而存在,音樂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和心情,有助于促進個體智力、情感和認知的發展。同時,音樂教育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音樂活動在培養幼兒創造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方法,以供參考。
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感受音樂的旋律,并通過肢體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熱情,促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動作、新的形式。當音樂響起,幼兒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想象,創編動作。由此可見,音樂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此外,教師在音樂活動中選擇的兒歌大多旋律簡單、節奏輕快,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容易使幼兒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音樂活動中,幼兒會主動發揮想象,自由創編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四周擺放一些音樂道具,如沙錘、鈴鼓等,還可以在平常的各類活動中合理融入一些音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陶冶幼兒的情操。在開展音樂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熟悉的音樂進行導入,并為幼兒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促使幼兒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例如,有的幼兒想撥弄樂器,教師可以給他們提供樂器;有的幼兒想跟著音樂唱歌,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融入自己的情感大聲歌唱。在幼兒發揮想象力并自由表達時,教師可以適時參與,并與幼兒積極互動,鼓勵幼兒,肯定幼兒的表達,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潛力。
幼兒喜歡新鮮的事物,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開展音樂活動,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從而提升音樂活動的效果,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方式,使音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一是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創作背景、內容等創編音樂劇。在指導幼兒創編音樂劇時,教師可以先向幼兒講述歌曲的創作背景,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或包含的具體形象。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思考相關的問題,如“音樂劇中人物或動植物的形象應該是什么樣的?”“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等。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編音樂劇并進行表演。例如,在帶領幼兒根據歌曲《春雨沙沙》創編音樂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想象種子在春雨的滋潤下發芽并逐漸長大的過程,將自己當作種子做出迎接春雨的動作。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大膽發揮想象,猜測種子想說的話,如幼兒可能會說出“謝謝你,春天!”“我喝飽了,感覺自己更茁壯了!”等話語。
二是帶領幼兒改編歌詞。改編歌詞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還可以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旋律和內容較為簡單的歌曲,讓幼兒發揮想象,根據已有歌詞改編,再帶領幼兒演唱改編后的歌曲。
例如,在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小豬像大象》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想象胖乎乎的小豬與大象之間的相似之處,再引導幼兒改編歌詞,最后帶領幼兒學唱改編后的歌曲,這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又如,在帶領幼兒學習《生日快樂歌》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這首歌曲,帶領幼兒學唱。在幼兒學會這首歌曲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歌詞中的生日一詞換為新年、六一等,并帶領幼兒學唱改編后的歌曲。在幼兒熟悉改編的歌曲后,教師可以逐漸擴大替換范圍,從原本的一個詞到一句話,再到整段內容,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再如,在帶領幼兒學習歌曲《小燕子》時,教師可以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領幼兒學唱歌曲,讓部分幼兒扮演“小燕子”,部分幼兒扮演“我”,讓幼兒用對話的形式完成整首歌的演唱。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選擇一種小動物,并鼓勵幼兒改編歌詞。在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問幼兒:“小燕子穿花衣,那小天鵝穿什么衣?”幼兒回答道:“白衣。”教師繼續問幼兒:“想一想,你家附近有什么好地方能吸引小天鵝呢?”幼兒說:“水池、廣場。”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改編歌詞,并帶領幼兒進行演唱,讓幼兒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這既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正處在愛玩、好動的階段。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選擇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開展自由律動,鼓勵幼兒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自由創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采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示音樂節奏的快慢、強弱,也可以引導幼兒將一些重復性較高、較為簡單的動作編成舞蹈,帶領幼兒邊跳邊唱。教師還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音樂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自由地創編動作,以發散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例如,在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小雞小鴨》時,教師可以讓幼兒想象小雞和小鴨見面的場景,并根據音樂旋律模仿小雞和小鴨的動作開展自由律動。教師還可以將整個音樂分為“見面、打招呼、交談、分開”四個環節,引導幼兒根據具體的環節創編不同的動作,讓幼兒的創造更有針對性。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幼兒為主,放手讓幼兒自由欣賞音樂,感悟整體內容,教師則負責把控方向和適時引導幼兒。在引導過程中,教師不應使用專業名詞或抽象詞匯,而應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讓每名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欣賞方式。例如,在帶領幼兒欣賞兒歌《鈴兒響叮當》時,教師可以先問幼兒:“聽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呢?”以了解幼兒的感受。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辦法用做某件事的感覺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以發散幼兒的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開展音樂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發揮想象,描述音樂形象。
例如,在兒歌《動物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遍歌曲,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接著,教師可以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在剛才的歌曲中聽到了哪些動物的名字呢?”在幼兒回答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歌曲中所有動物的名字,并問幼兒:“小朋友們,這些動物都長什么樣子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用語言和動作描述這些動物的外形特征。例如,教師可以先對幼兒說:“小朋友們見過大象嗎?大象的鼻子比老師的手臂還要長,身體有一個小屋子那么大,四條腿像柱子一樣,耳朵就像我們用的扇子那么大。”在說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上一些肢體動作。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并提醒幼兒認真觀察,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身上最明顯的特征,如丹頂鶴的紅頂尖嘴、豬的鼻子、老虎頭上的“王”字等。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模仿自己的講解,發揮想象,描述其他動物的外形特征。
綜上所述,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的原則,構建開放式課堂,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教師應積極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讓幼兒感受和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并帶領幼兒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改編、創編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