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秀,康 寧,周志松,陳培榕,吳美娜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從患者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手術治療過程及患者基本康復,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全部時間[1]。圍手術期管理直接影響患者安全,完善的圍手術期管理可有效減少各種危險因素,降低患者不良應激,減少手術并發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手術室的工作效率[2-4]。而手術是高風險的侵入性治療,圍手術期管理是醫院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中的重要內容[5],直接影響醫院醫療質量管理。
手術室是圍手術期管理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是醫院的重要部門,其建設成本高,醫療資源集中,同時也是醫院降低成本最具潛力的科室[6]。手術室工作效率低下使臨床科室、麻醉科、輔助科室等多部門的效率受到影響。其中,首臺手術開臺時間的推遲導致接臺時間延遲、手術室運轉效率降低,增加了手術室運行成本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量[7-8]。同時,手術室工作效率的降低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甚至生命安全,也影響患者的經濟負擔情況,影響醫療質量[9]。首臺手術的準時開臺情況是反映手術室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10-11],我院每個季度的全院醫療質量檢查中均發現,中心手術室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較低,第一臺手術開始時間大多數在9:00—10:00之間,導致患者緊張焦慮、人力資源浪費、工作效率低等情況的發生。因此,提高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是我院手術室管理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首臺手術的準時開臺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受多種因素影響,為了有效提高手術室使用效率,保障醫療安全,我院運用多部門協作管理的方式進行綜合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院創建于1898年,是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編制床位1 300張,年總診療人次114萬,年手術總例數3.6萬余臺,年出院患者4.7萬人次。手術室麻醉師23人,麻醉復蘇室護士15人,手術室護士30人。手術室對擇期手術常規開放共12間。
我院2018年修訂和下發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相關規定》中規定,首臺手術準時開臺時間為上午9點前,以切皮時間作為手術開始的標志。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研究對象為進入我院中心手術室的擇期手術(排除日間手術),在我院圍手術期管理決策平臺中獲取2021年3—4月474臺與采用多部門協作管理干預后的2021年7—8月的503臺首臺手術開臺數據,對準時開臺數據進行前后對比。
1.2.1 原因分析 2020年12月院部成立多部門協作小組,協作小組由分管院領導牽頭,質控科全面負責,成立了由分管院領導、質控科科長、醫務部主任、護理部主任、外科醫生、病區護士、麻醉師、手術室護士長、護理部骨干等人員共同組成的協作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及職責,團隊成員均進行管理工具使用的系統培訓。運用頭腦風暴法,通過魚骨圖和柏拉圖等管理工具找出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低的根本原因有:手術醫生無法按時到手術間、制度不完善、病房護士術前準備不及時以及手術器械未及時送回手術室。
1.2.2 多部門實施方法(1)完善相關制度。醫務科負責制定首臺手術未準時開臺的獎懲文件,規定若手術醫生遲到未準時開臺,扣科室質控分0.5分/臺(1分扣罰100元);同時將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納入科主任目標考核中,直接與科主任的利益相關。醫務科完善首臺手術相關文件,明確早8:30之前至少有一位手術醫生到達手術室進行術前麻醉的三方核查工作,以便麻醉師盡快進行麻醉工作。(2)優化病區護理工作流程。各手術科室護士長負責調整夜班護士工作流程,病房夜班護士在手術日早晨7:30前完成術前準備相關工作。護理部將未按時完成的病區護理計入三級護理質控缺陷,并在護士長例會公開批評及院內網全院通報。(3)加強手術器械的管理。護理部負責與消毒供應中心協調,要求手術用的滅菌器械須于手術日早上8:30前送達手術室。無特殊原因延遲送達手術室的,護理部將消毒供應室計入三級護理質控缺陷。護理部在護士長例會公開批評及院內網全院通報。手術室指定專人負責手術器械的統籌安排,如有需求,及時與消毒供應室溝通,避免因手術器械供應不及時導致首臺手術延時開臺。(4)全院通報。質控科指定科室專人負責每天從圍手術期管理決策平臺中導出首臺手術開臺時間,并每周至少3次到手術室督查首臺手術開臺情況,每周匯總各科室手術數據進行統計。質控科對每月首臺擇期手術未準點開臺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納入每季度醫療簡報中,同時將未按時開臺科室上報院領導,在院周會上進行全院通報批評。
1.2.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各科室每月首臺手術未準時開臺的例數、準時開臺例數及各科室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
數據從圍手術期管理決策平臺中導入Excel,采用SAS 9.2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實施多部門協作前后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實施多部門協作前后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結果顯示,實施多部門協作后,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由36.08%提升到68.19%,提高了 32.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實施多部門協作對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的影響[n(%)]
比較各手術科室在多部門協作實施前后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干預后各手術科室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均提高,除肛腸外科與產科外,其余科室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肝膽外科(81.40%)、婦科(80.61%)、胸心外科(78.18%)、泌尿外科(77.46%)及耳鼻喉科(73.85%)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較高,見表2。

表2 實施多部門協作對各科室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的影響[n(%)]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市場的不斷完善,醫療行業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同時,患者對醫療各方面服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醫院面臨著內外環境的高要求,只有不斷提升醫療質量、提高管理與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才能擴大醫療市場占有份額。手術室是為患者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是醫院外科系統的中心。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患者進行外科手術的機會較多,手術室作為外科手術的中心科室,其運行成本及設備配置成本均較高。為了進一步優化配置手術室資源,節約手術室運行成本,應重點解決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的問題[12-16]。
首臺手術的延時會導致手術室的時間消耗以及運作成本增加,我院手術室的所有層流設備每天從早7:30開始運轉,手術間占用時間的延長增加了手術室的成本,加快了設備的損耗。首臺手術的準時開臺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涉及多部門多因素,當涉及多部門時會出現互相推脫的情況,影響手術室工作效率。針對手術室管理中首臺手術延時開臺的問題,我院2020年成立多部門協作小組,聯合質控科、醫務部、護理部、外科醫生、病區護士、麻醉師、手術室護士長、護理部骨干等部門人員共同參與,明確各部門各人員的職責。多部門協作增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意識,團隊成員相互協調與監督,使問題得到快速有效解決,與韋萱等[17-18]的研究結果相似。另有研究表明,首臺手術延時開臺的主要原因為外科醫生[19]。我院2020年12月成立多部門協作小組,對首臺手術準時開臺進行多部門協作管理。多部門協作小組成員運用頭腦風暴法,通過魚骨圖和柏拉圖等管理工具找出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低的根本原因有:手術醫生無法按時到手術間、圍手術期制度不完善、病房護士術前準備不及時及手術器械未及時送回手術室。針對以上原因,多部門協作小組采取了完善相關制度、優化病區護理工作流程、加強手術器械的管理及全院通報等方法,規范了醫護人員的行為,特別是外科手術醫生能提前到達手術間,降低了手術間的無效占用時間,提高了手術室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中,實施多部門協作后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由36.08%提升到68.19%,提高了32.11%(P<0.001),且各手術科室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均提高,除肛腸外科與產科外,其余科室干預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肝膽外科、婦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及耳鼻喉科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較高。與徐海英等[20-21]的研究結果相似:應用多部門協作后,提高了首臺手術的準時開臺率,降低了患者的等候時間;薛雨晨等[22-23]的研究結果也表明,經過多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后,首臺手術開臺率均有所提高。
首臺手術準時開臺是反映手術室利用率的關鍵指標,如無法準時開臺,不僅增加手術運行成本,還會對患者的疾病治療產生影響[24-25]。Nottingham等[26]的研究顯示,當人的心中充斥焦慮、煩躁、恐懼、孤獨等負性情緒時,會讓人感到時間漫長;Yamada等[27]的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活動對疾病的反應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由此可見,較長時間的等待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這一點值得重視。
針對影響我院首臺手術開臺率低的原因,多部門協作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方法。通過改進前后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雖然部分問題得到解決,各科室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有所提高,但多數科室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仍然不高,除了肝膽外科、婦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及耳鼻喉科外,其余科室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均低于60%。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我院圍手術期管理制度與流程中規定了工友與病區護士對首臺手術患者的交接時間,但由于工友流動性大且業務生疏,往往導致此環節耗時增加。(2)患者術前心理疏導不充分,接送的工友已到達病房,但患者去手術室前要求上廁所、心理緊張或不配合交接核查等。(3)術前必查的檢查報告結果還未出來,導致手術室工友無法及時接患者。除了上述因素外,專用電梯擁擠或故障導致患者未及時送達手術室等客觀原因也有一定影響。但我院的處罰措施中只是單一地用時間節點來考核或做出處罰,雖然暫時解決了各類人員的工作效率問題,但忽略了客觀因素的限制。此次調查研究中骨科的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仍然很低,主要原因為科室主任管理松散,對院部規章制度不重視,骨科醫生晨會交班依然拖沓,手術當日仍然較晚查房,未安排醫療組其他醫生先到手術間進行麻醉前三方核查。下一步分管院領導約談科室主任,首先讓科室主任重視,才能讓科室醫生重視。
綜上所述,應用多部門協作可以提高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提高醫療服務品質。首臺手術的準時開臺使接臺手術順利進行,降低了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加班頻率,在現有資源下可以進行更多手術,以適應我院逐漸增加的手術量。因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仍然不高,將在后續工作中繼續探索新的方法進一步改進,以提高我院首臺手術準時開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