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深度融合帶動紙媒運行機制和生產體系發生深刻變革。大舉挺進新媒體的黨報,不僅鍛煉了人才隊伍,還從新媒體中吸收了年輕態的表達、多元化的呈現、靈活性的打法。其中,伴隨重大事件而出的特別報道,集中體現了黨報的統籌能力、報道水平和經濟實力。本文通過大量實例觀察和數據舉證,分析近兩年黨報特別報道的發展趨勢,為黨報實現多元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黨報;重大主題;特別報道;媒體融合;產品延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114-03
受新媒體發展的影響,傳統紙媒面臨生存挑戰,不少報紙???,諸多黨報縮版,報紙的可看性、多元化、應變力均受到質疑。對此,紙媒并沒有消極退縮,而是在有守有拓中優化供給,在有保有壓中迭代轉軌,積極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要求,并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進化適應受眾新需求的能力。近年來,黨報大力挺進新媒體,其報紙出版實力不僅沒有衰減,反而從新媒體中吸取了年輕態的表達、多元化的呈現、靈活性的打法,進一步疊加了內容優勢,呈現出諸多精品化、藏品化的報道。通過創新表現形式、外拓產品市場,實現了內容價值的最大化。其中,特別報道集中體現了黨報與時俱進的報道節奏和推成出新的打法。
2021年、2022年,全國各地黨報推出的特別報道聲勢浩大、個性十足,延展出的基于特別報道內容的多元產品形態,值得探析。
特別報道主要伴生于重大事件。集中火力、分層表達、文圖并茂、講好故事、樣板分析、推廣經驗、與新媒體互動,是特別報道的共性。對于重大事件,可以應大勢而做,也可以視情況自主策劃。
在五年前的一波縮版潮中,很多黨報日均縮減4個版,日出版量大多為12個版或16個版。這波縮版潮是黨報衰退的表象。但在那之后,黨報特別報道頻出,只要涉及重大事件,各地黨報基本都會推出特別報道,且版量大、品類多。特別報道包含深度報道、通版、影像集、手繪、制圖等,儀式感、吸引力十足,彰顯了黨報的實力。尤其是2021年、2022年,黨報特報報道的運作日漸成熟,各地黨報推出特別報道的手法越來越豐富,有一米卷的八連版,有適宜新媒體推廣的九宮格版,有手繪連載版,且單次擴版量越來越多。此前,黨報單次擴版超50個的都較為罕見,而到2021年,單次擴版上百個的已很常見。
2021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對于這一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各地黨報應勢而動,推出特別報道。四川日報推出116個版,廣西日報推出32個版,江西日報推出32個版,南方日報推出40個版……其中,日出版量最多的是四川日報,于4月22日推出120個全彩版,創下了該報日出版量紀錄。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1年7月1日,全國省、區、市當天的黨報大幅擴版。據統計,當天推出特別版量最多的是廣西日報,共推出224個版,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四川日報(176個)、重慶日報(128個)。全國省級黨報平均推出特別報道62個版,其中推出版量超100個的,分別是廣西、四川、重慶、北京、上海、安徽、天津、湖南、福建這9個省、區、市的省級黨報。這一現象被稱為“百年百版”現象。上海交通大學還集齊了這些特刊,在校內圖書館推出“七一報紙”特展,深度分析黨報重大報道的形式、內容特征[1]。
如此大規模的擴版,過去通常在都市報體系較為集中,在黨報體系非常罕見。如今,黨報的擴版盛況足見其直面新媒體沖擊,并主動投身媒體融合發展。無論是統籌能力,還是報道實力、經濟實力,都較從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七一”特刊版量排名前三的是廣西、四川、重慶等三個西部省、區、市的省級黨報。這三家黨報不僅有報紙擴版的大手筆運作,擴版、聯版、通版頻出,策劃精巧、文字精良、版面精美,而且與新媒體形成了良好互動互促。
如前文所述,伴隨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諸多黨報雖縮減了日常出版量,但積極推出特別報道,年增刊量遠大于縮刊量??梢哉f,黨報將力量進行了再分配,“去無效產能”,集中力量進行有效供給。黨報壓縮的是低效甚至無效的產能,即滯后、碎片化、傳播力不強的內容,以及適宜在新媒體平臺發布的“短平快”稿件、一般性服務信息。
與此同時,黨報的特報報道還帶動了經營發展。特別報道的聲勢和高關注度,吸引了經營客戶的注意。在眾多特別報道周邊,都可看到廣告產品的投入。商家往往愿意緊靠特別報道推出產品,以吸引消費者。
每逢重大題材,黨報都是推出特別報道,這是其本領、實力和發展思維的集中體現。仔細分析各地黨報推出的特別報道可以看出,黨報深厚的策劃力,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精準的執行力。
進入媒體融合時代,不少黨報主動與新媒體接軌、融合,在新媒體中汲取力量、鍛煉隊伍,全方位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拓寬報道視野,促進報紙進化。
2021年、2022年,全國各地陸續召開黨代會。針對這一重要盛會,全國各地黨報紛紛推出特別報道。例如,解放日報于黨代會開幕當天推出88個版的特別報道,四川日報于黨代會開幕當天推出140個版的特別報道。重大事件特別報道的版量多已成為常態。
更值得欣喜的是,在很多特別報道中,可以看到全新的表達形式,一改以往重大政治題材報道嚴肅、刻板的印象。比如例行的黨代會報告摘登,以往報紙大多是原文摘登,文字一灌到底,適當配以少量圖片或制圖裝飾。而此次,湖南日報借鑒了新媒體海報的制作模式,在9個版的報告摘登中,大多以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充當主角,搭配報告中醒目的要點。云南日報將大量版面留給《云報@你》欄目,用“截圖+二維碼”的方式豐富內容,讓讀者拿起手機就能了解深度數據分析,體驗云端黨代會、原創動畫等新媒體產品。
從特別報道的體裁看,黨報堅持“內容為王”,多年磨礪出的王牌產品具有強勁的核心競爭力。并且,很多年輕采編人員不僅磨煉出了能寫、能拍、能主持、能剪輯的功力,而且熟練掌握了應用新媒體的能力。
以四川日報推出的脫貧攻堅特別報道為例。2021年,四川日報推出116個版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川答卷”特別報道,聲勢浩大地展現了四川人民歷時八年奮斗交出的脫貧攻堅答卷。
其中,1版推出《“川”越貧困 “蜀”寫傳奇》,文稿共2.5萬字,詳盡展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人民戰貧斗苦、逐夢小康的使命、決心、謀略、路徑、創新、突破、成效、貢獻。文章大氣磅礴,系統而有細節、有溫度,匯聚成巴蜀人民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史詩。
主筆這篇文章的是四名30歲左右的年輕記者。面對如此宏大的主題,這四名年輕記者從容應對,筆觸從兩千多年前開始,涉及三百多年前、八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現今等時間節點。“幽深的歷史隧道中,川人始終高擎火把,苦苦尋覓小康之路”,“他們用歷史縱深感審視這場彪炳史冊的脫貧攻堅戰,理性與細節同在,刻畫了四川艱苦卓絕脫貧歷程,回答了千年之問的探索,與千年之變的不易”[2]。
記者之所以能下筆從容,正是基于黨報在媒體融合中的多場景練兵下的堅實基礎。整個特別報道的版面制作時長雖只有兩周,但各項準備工作從脫貧攻堅大幕開啟之時就著手了。四川日報大批記者多年深入脫貧一線,對貧困村進行全覆蓋采訪,并利用數據庫對采訪內容進行了收集和沉淀。
以往,報紙重點策劃多立足紙端。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移動優先的理念在紙媒根深蒂固。如今,記者不只是帶著紙和筆去采訪,還要拍視頻、拿話筒、剪片子。并且,幾乎所有稿件和產品都在新媒體平臺先發。
2018年底,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壘之一,涼山州發起脫貧攻堅戰總攻,四川脫貧攻堅進入決戰階段。為此,四川日報選調骨干記者組建“涼山戰報”報道組,先后派出14批、40余人次骨干記者輪駐涼山一線,進行蹲點報道。這次蹲點報道是四川日報創刊以來聚焦某一主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蹲點報道。
兩年多來,記者深入貧困鄉鎮、村莊,與困難群眾同吃同住,采訪了大量鮮活生動的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媒體產品。在此期間,“涼山戰報”報道組通過新媒體搭建公益平臺,凝聚社會各界攻堅力量,助力彝族老鄉脫貧。記者在涼山州越西縣采訪時,偶遇一個14歲小女孩,小女孩說家里照明不夠,很希望有一盞讀書用的燈。隨后,“涼山戰報”報道組和報社后方協力,組織了“萬盞明燈伴書香”“抱團助農戰疫”等多場公益活動,不僅為涼山深處的孩子募集了讀書燈,更為當地脫貧募集了物資和技術等[3]。
主筆《“川”越貧困 “蜀”寫傳奇》的四名年輕記者,都是“涼山戰報”報道組的成員。他們既是脫貧攻堅的記錄者,又是參與者。在實戰中,他們深切感受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不易,體會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給深貧地區帶來的巨變。因而,最終呈現的報道自然筆力雄健、情感激越。
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四川日報推出聚焦脫貧攻堅的大型宣傳報道——“百縣千村行”。半年內走訪88個貧困縣、12個奔康縣,1000多個鄉村社區,行程超5.1萬千米?!鞍倏h千村行”是四川日報近年來派出人數最多、行程最遠、覆蓋范圍最廣的一次全媒體采訪。30支小分隊共采訪了1300多名采訪對象,生產1000多篇稿件、600多張照片、300多條新聞視頻。此次規模龐大的采訪,采編人員基本全員參與,不僅要寫,還要拍攝和出鏡,制作了大量深受大眾喜愛的新媒體產品[4]。
也正是積累的這些素材,為后期報紙內容快速生產和制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116個版的特別報道中,有一半以上的圖片選自數據庫,大量稿件素材等都有前期產品做底,極大豐富了特別報道的縱深感和層次感。
黨報的“內容為王”,不僅體現在報紙上,還體現在與新媒體產品的互融上。尤其是東部地區的黨報,迸發出蓬勃的創造力。
以解放日報為例。其推出的特別報道,歷來以勇于創新而為業界關注。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解放日報于7月1日推出“百年風華 初心永恒”百版特刊,創意十足,受到業界廣泛好評。當天,解放日報以喜慶的紅色為主基調,1版和4版連版,除一篇社論外,全是創意設計。設計主要包括數據解讀、百版特刊導讀、70年前的一封“開會通知”、手繪重要革命圣地。
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日報當天內版的百版特刊,特刊以“路”為主題,著重表現“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特刊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火種·初心”“信仰·尋路”“旗幟·凝聚”“望志·興業”“啟航·復興”“風華·禮贊”。主題“路”字被設計成飛揚、喜慶的字體,并且拆分到特刊的六疊封面中,以紅綢狀裝飾各版。六疊封面版拼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大氣磅礴的“路”字。整體設計可謂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契合,思想性與創意性完美結合。
不僅如此,解放日報還充分發揮大數據和資料庫的作用,將傳統媒體的硬核內容嫁接到新媒體平臺,創新內容表現形式。例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海解放72周年、解放日報在上海創刊72周年,推出單行本特刊《印跡——一百個版面里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該特刊以雜志形態推出,所有版面的內容來自三份報紙:1949年創刊的解放日報,延安時期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申報》。從1921年至2020年的數十萬個版面中,逐年遴選出總計上百個版面及新聞報道,從不同角度反映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階段中,披荊斬棘、矢志不渝的百年前行足跡[5]。
值得一提的是,《印跡——一百個版面里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并沒有隨報發行,而是在解放日報新媒體“上觀新聞”APP上推出,會員免費且包郵領取。這種與新媒體互引流、共繁榮的做法,給報刊發行提供了新思路。筆者申領了一份《印跡——一百個版面里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僅兩天就收到雜志,特刊版面紙張精美、手感舒適,內容獨家罕見、配文精悍耐度。這樣高質量的產品,自然也贏得了商家的青睞,愿意為之冠名買單。不僅如此,這些內容還置入了新的呈現方式——《印跡——一百個版里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特展。特展開幕式上,解放日報還推出了大量慶祝建黨百年系列產品,如百年百版紀念特刊《百年風華 初心永恒》等全媒體產品。解放日報在這個策劃上,用輻射、跨界的方式,實現了媒體產品內容價值的最大化,給傳統媒體的內容策劃、呈現形式等上了生動一課。
近年來,各地黨報日出版量雖有所壓縮,但壓縮的大多是滯后、碎片化、傳播力不強的內容,以及適宜在新媒體平臺發布的“短平快”稿件、一般性服務信息。為重點出擊、有效傳播節省了人力、精力和空間,從而確保了重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
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黨報拿出大量人力、物力涉水新媒體,這種涉水并非拋棄報紙,而是在新媒體中汲取力量、鍛煉隊伍,全方位提升生產力、擴寬報道視野,從而促進報紙進化,讓重點報道的實現路徑更寬、更具想象空間。
參考文獻:
[1] 徐瑞哲,湯瑩瑩,江倩倩. 集齊今年“七一”黨報2388個版面4093篇報道,特刊版名最熱用詞是哪些[DB/OL].上觀,https:// 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24292.html,2021-11-15.
[2] 侯沖,王成棟,羅之飏,等.“川”越貧困 “蜀”寫傳奇[N].四川日報,2021-04-22(1).
[3] 侯沖.川報全媒體這個報道組,為何獲全省表彰?[DB/OL].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705679148002804&wfr=spider&for=pc,2021-04-22.
[4] 蔣君芳,蒲南溪.行走5.1萬公里 聽他們脫貧奔康的故事[N].四川日報,2021-01-14(5).
[5] 建黨百年典藏特刊,印跡:一百個版面里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DB/ OL].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197768732481469&wfr=spider&for=pc,2021-05-19.
作者簡介 何濤,??疲魅尉庉?,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