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聚焦現象級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動的信號》第四季,以拉斯韋爾的5W理論為基礎,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傳播效果五個方面分析其傳播策略。研究發現,該節目的傳播主體是擁有一定粉絲數量的明星及身份各異的素人;傳播內容包括戀愛、社交、推理多種元素;傳播渠道具有“社交媒體+跨媒介融合傳播”的特征;傳播對象聚焦90后、00后,凸顯了用戶思維;傳播效果方面,建構了觀眾的情感認同,提高了素人嘉賓的商業價值。但與此同時,節目存在剪輯節奏拖沓、引發網絡群體極化等不足?;诖耍恼聦賽垲愓嫒诵愎澞康膫鞑ツJ竭M行系統性探索,旨在為同類型節目的實踐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5W理論;真人秀;戀愛綜藝;《心動的信號》;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177-03
近年來,戀愛類真人秀節目不斷涌現。繼江蘇衛視推出《非誠勿擾》、湖南衛視推出《女兒們的戀愛》后,騰訊視頻緊跟潮流,推出戀愛推理社交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缎膭拥男盘枴返谒募揪劢?0后、00后年輕人群,錄制地點選在深圳,因為深圳快節奏的生活正是當下年輕人情感狀態的集中體現。節目組邀請了六名在深圳生活、擁有不同職業和個性的年輕人入住“信號小屋”,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心動之旅。同時,還邀請了六位明星嘉賓組成觀察團,每期對素人嘉賓的心動軌跡進行分析,推理正確便可獲得一枚心動原石。
本文從5W理論的五個核心概念——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傳播效果出發,深入剖析《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的傳播策略,旨在為戀愛類真人秀節目的實踐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一)擁有一定粉絲數量的明星嘉賓
《心動的信號》前幾季的常駐明星嘉賓有戚薇、張雨綺、楊超越等,第四季節目來了個大換血,邀請了楊穎、宋祖兒、馬伯騫、杜海濤、郭麒麟、李雪琴。新嘉賓的加入為節目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加了節目看點,同時他們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節目正式播出前,他們就在微博平臺上發文為節目造勢,吸引粉絲觀看。節目中,六位明星嘉賓集聚觀察室,對素人嘉賓的表現及心動軌跡展開分析。六位明星嘉賓各具特點。楊穎在節目中對素人嘉賓的心理動向分析較為透徹,能夠把握素人嘉賓微妙的心理變化。宋祖兒的愛情觀較為通透,金句頻出,如“兩人的感情,總有一個會落伍,難題取決于那一個走太快的人是不是想要等候”。馬伯騫由于缺少錄制綜藝節目的經驗,推理時常常表現得比較呆滯,但他經常爆梗,在節目中屬于搞笑擔當。杜海濤擅長活躍氣氛、緩解尷尬。郭麒麟臨場反應快,在其他嘉賓接不住梗的時候,總能巧妙地化解尷尬。李雪琴經常輸出獨特的觀點,如“愛情中不能只有一個人改變”的觀點,引發了觀察團的激烈討論。
(二)身份各異的素人嘉賓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在素人嘉賓的挑選方面,充分考慮到深圳單身青年男女比例,打破了以往戀愛類真人秀男女嘉賓數量均衡的原則,挑選了五名女性和四名男性作為素人嘉賓。他們中有深圳土著,有在外創業的拼命三郎,有互聯網大廠的游戲海外運營,有曾留學海外的博士生。馬子佳是一名深圳土著,名校畢業的他經營著家族企業;方彬涵年僅25歲就擁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MCN;鄧凱慰是一家教育機構的創始人;能力出眾的麥穗是一名董事長助理;陳思銘與明星嘉賓馬伯騫是校友,他是互聯網大廠的游戲海外運營;洪成成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一名醫學博士生;羅悅嘉是一名藝考老師,曾擔任珠江形象大使;陳業雄是一名脫口秀演員;孔汝淳是深圳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素人嘉賓多元的身份,契合了深圳單身青年不同的職業特性,他們的戀愛紀實具有代表性,容易引發觀眾情感共鳴。同時,身份各異的素人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也使節目充滿看點。
(三)精良的節目制作
不論是素人選角還是后期制作,節目組都下足了功夫。本季“信號小屋”不再是位于郊區的獨棟別墅,而是市區里的大平層?!靶盘栃∥荨钡牟季帮L格是北歐風,色調豐富,整體設計極具現代感和科技感,尤其是影音室里圓弧形的設計搭配掛滿植物的吊頂,讓人置身其中感到心情舒暢。不僅如此,主題曲《在我走向你的途中》,節奏輕快、曲調優美,在節目的甜蜜時刻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有效調動了觀眾的情緒。當觀察團進行推理和揭曉答案時,音效變得急促,讓人不由得緊張起來。此外,出彩的后期制作使節目更具觀賞性。如充分利用特效,增強節目的綜藝感;巧妙的字幕剪接,補充說明畫面內容,彌補了拍攝的不足;在進度條上標注本期看點,節省了用戶的時間。
(一)明星嘉賓的即時反應,拉進了與觀眾的心理距離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采用雙重敘事空間,第一個空間是明星嘉賓進行觀察推理,第二個空間是素人嘉賓的戀愛記錄。節目是在素人嘉賓下班后錄制的,更加真實地還原了職場人的日常。對于前幾季槽點較多的廚房,本季節目更注重展現嘉賓日常的互動細節,于細微處見甜蜜。例如,當陳思銘發現方彬涵想要對自己說謊時,漫不經心地說“她說謊的時候就是這個鬼樣子”,并一直盯著對方看,讓觀察團直呼“糖分超標”。明星嘉賓在觀看素人的戀愛日常時的即時反應,拉進了與觀眾的心理距離,增強了節目的趣味性。當他們看到素人戀愛的甜蜜瞬間時,也會像電視機前的觀眾一樣尖叫歡呼,使觀眾對他們的反應產生認同,進而拉近心理距離。
(二)戀愛、社交、推理:節目元素多元化
作為一檔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的節目元素豐富多元。節目以戀愛為主題,記錄了在深圳奮斗打拼的年輕人的日常。節目中的許多環節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獨特的社交方式,十分接地氣,如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海邊野餐,在篝火前聊天打趣,在影音室里唱歌跳舞,在“信號小屋”玩真心話大冒險等。每期節目結束前,素人嘉賓會發送匿名短信給有好感的對象,明星在觀看完一期節目后,會對素人嘉賓的感情動向進行連線推理,增加了節目的懸疑色彩。經過觀察團的分析,素人嘉賓的心動軌跡逐漸明晰。在此過程中,觀察團會與受眾形成一種競爭狀態,使受眾能夠體會到節目帶來的競猜樂趣[1]。
(三)心動短信、短暫約會、中途下車:節目規則不斷創新
心動短信,是指素人嘉賓每天睡前都會發送心動短信,短信內容既有簡單的問候,也有美好的祝愿。在第四期節目新的嘉賓加入后,為了讓素人嘉賓敞開心扉,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心動短信規則變為只發送不接收。入住“信號小屋”的每位嘉賓都有一次短暫約會的機會,可以邀請任何一位異性單獨約會,且被邀請的一方不能拒絕。短暫約會給予了素人嘉賓單獨了解彼此的機會,約會雙方能夠更加沉浸式地談論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個不受打擾的空間里,更有利于“信號”的釋放。中途下車,是指如果素人嘉賓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已經明確自己沒有心動的對象,就可以選擇退出錄制,而不必像前幾季那樣等到節目結束,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嘉賓落單的尷尬。
(一)跨媒介融合傳播
目前,騰訊視頻已經實現了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全覆蓋,方便用戶在各種場景下觀看視頻。通過騰訊視頻APP里的投屏功能,用戶可將移動端的視頻投屏到電視上,實現大小屏隨意切換。不同的媒介渠道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實現了節目的跨媒介融合傳播。用戶在移動端觀看節目時,可以通過彈幕表達觀點、參與討論,以及了解其他用戶的看法。對于自己認同的觀點,用戶可以點贊,高贊的彈幕會用不同顏色標識出來。不斷更新的彈幕可以超越空間限制,實現共時性觀看,為用戶營造共同的虛擬空間。同時,騰訊視頻APP還有一鍵截圖分享、動圖和視頻制作的功能。用戶可以將精彩的瞬間截圖保存并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在滿足人際交往和互動的同時,激發潛在受眾。
(二)在社交媒體平臺制造節目話題
除利用傳統的互聯網渠道外,節目組還時常在社交媒體平臺制造節目話題。例如,#洪成成約馬子佳被拒#、#心疼洪成成#、#麥穗對馬子佳說感情無法兩全#等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榜;網友圍繞“在愛情中該不該主動”這一話題,在微博、豆瓣等平臺展開激烈討論。節目組制造的話題大多具有很強的爭議性,網友的討論折射出當代年輕人的戀愛觀。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制造話題,節目熱度不斷攀升。
(一)聚焦特定群體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采取分眾化傳播策略,主要傳播對象為90后、00后。這類群體大多是剛步入社會的職場小白或還未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大多缺乏戀愛經驗,渴望在觀看別人的戀愛過程中學到一些戀愛技巧,幫助自己早日脫單。節目中,不同的明星嘉賓在分析素人嘉賓的情感走向時,為觀眾提供了不同的戀愛視角,使觀眾自然而然調動自己的認知基模,思考自己在真實生活中面臨的情感問題。
(二)滿足窺視欲和娛樂需求
大多數觀眾觀看綜藝節目是為了娛樂放松,而《心動的信號》第四季很好地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不可否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軌跡不同,都會本能地對他人的生活懷有好奇心和窺視欲?!缎膭拥男盘枴返谒募菊钦莆樟擞^眾這一心理需求,為觀眾呈現素人嘉賓的戀愛點滴及個人生活,讓其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暫時忘卻日常生活的煩憂,沉浸在節目建構的擬態環境中,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來消解壓力,娛樂身心。
(三)凸顯用戶思維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在傳播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用戶思維,節目組通過彈幕、內容互動等方式,增強觀眾黏性,通過不斷創新節目規則和呈現形式,從情感和價值層面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比如廣告投放方面,以往的廣告投放多數是在節目播到一半時強行插入,十分影響觀感。而《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的廣告投放,大多以小劇場的形式呈現,如片頭唯品會的廣告,場景是素人嘉賓在一起討論穿搭,然后自然地過渡到廣告詞“在唯品會上搜心動,買同款”。在片頭設置廣告,能有效減少用戶的反感,同時凸顯用戶思維。
(一)構建情感認同
與明星真人秀不同,《心動的信號》第四季沒有事先設計的劇本,而是以素人嘉賓的真實相處為看點,更能引發觀眾產生情感認同。情感連接能夠最大限度提升觀眾的忠誠度,實現節目的長遠發展[2]。觀眾通過觀看素人嘉賓的戀愛紀實,窺見自己的影子,將自己與嘉賓的經歷進行匹配,進而對嘉賓產生情感認同。例如,麥穗作為優質的女嘉賓卻無人青睞,她的經歷是事業型女性的縮影,明星嘉賓李雪琴表示,“落單的麥穗就像曾經的自己”。還有部分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自己與麥穗相似的經歷,討論十分熱烈。
(二)提高商業價值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節目播出結束后,每位素人嘉賓在社交平臺上的粉絲量都有了明顯增長。他們在節目播出后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明星化”,收獲了大量粉絲,且個人生活受到公眾關注[3]。例如,身為時尚博主的方彬涵,憑借節目的曝光量,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拿到了許多代言和商業廣告,提高了個人的商業價值;洪成成通過節目積累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其在社交媒體平臺持續為節目制造話題熱度,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一)剪輯節奏略顯拖沓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的每一期節目都分為上下兩集,每集看點基本上都能在下集預告中獲知,這導致很多觀眾看完預告后就不想再觀看正片。并且,在素人嘉賓的時長分配上,存在部分嘉賓時長過短的情況,難免引起觀眾誤會。
(二)明星與素人缺乏深入融合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雖采取“明星+素人”的敘事策略,但并未做到明星與素人的深入融合。節目中,明星和素人的鏡頭切換過于頻繁,使觀眾產生跳戲的感覺,并且很多時候的看點應是明星的觀點輸出與碰撞,而非素人嘉賓的戀愛紀實。這一現象折射出我國綜藝節目中,明星與素人在身份及話語權上的不對等,造成“星在素上”,而非“星素結合”[4]。
(三)引發網絡暴力
在《心動的信號》第四季中,爭議最大的當屬孔汝淳與馬子佳的成功牽手。這一結局與網友最初的期待大相徑庭,一些網友在豆瓣平臺發帖對孔汝淳進行謾罵和誹謗。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及趨于群體壓力,即便有支持的聲音,也會被聲勢浩大的謾罵聲所湮沒。在“沉默的螺旋”的機制作用下,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對素人嘉賓的真實生活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四)素人人設崩塌
《心動的信號》第四季播出后,鄧凱慰就被曝出有暴力傾向的丑聞,導致其在節目中塑造的成熟、溫暖的形象瞬間崩塌,這與節目組在挑選嘉賓時未深入調查有很大關系。節目播出一年后,曾成功牽手的嘉賓均以分手收場,網友對于“方程式情侶”的結束表示遺憾。甚至有個別網友在網絡上指責素人嘉賓,認為其錄制節目的目的不純,只是為了提升個人的曝光度,并在素人嘉賓后續錄制的其他節目中,產生強烈的抵制情緒。
戀愛類真人秀節目應以傳播正向的婚戀觀為切入點,挑選優質的素人嘉賓,引導積極、正向的價值觀,不斷創新節目規則和后期制作方式,打破同質化嚴重的困局,從而提高節目質量,贏得觀眾青睞。
參考文獻:
[1] 李彤暉. 5W模式下《心動的信號》傳播優勢分析[J].新媒體研究,2020,6(12):105-106.
[2] 馮哲輝,林潔怡.場景視角下綜藝節目創新策略研究:以觀察類綜藝節目《心動的信號》為例[J].海河傳媒,2022(1):65-70.
[3] 王楚慧.懸念與反套路:以《心動的信號》為例淺析國產婚戀真人秀新方向[J].新媒體研究,2018,4(21):144-145.
[4] 丁月明.危機與轉機:網絡綜藝節目敘事策略的優化:以《心動的信號》為例[J].戲劇之家,2019(16):222-223.
作者簡介 秦小雅,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