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史記錄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科技和各社會領域之間的互動關系。一方面,從歷史的角度回顧科技,讀史明智,啟發現在,探索未來,對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培養起著獨特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少兒科普讀物熱銷,需求日盛。因此,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有其特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類出版物不可或缺。文章回顧了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出版歷程,通過列舉、對比和總結的方法,針對其內容呈現方式、出版形式、市場表現力等進行分析,反思和探析這一類少兒科普讀物的出版特點及方向。文章基于融媒體時代特征,提出內容精細化和形式多元化,營銷與新媒體互動融合等建議,旨在為該類少兒科普圖書內容與形式的進一步有效整合、找準市場定位與多方位營銷提供借鑒思路。
關鍵詞: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出版特點;出版方向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6-0213-0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強國之基。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閱讀是提升科學素養的重要方式,因此近年來科普圖書在圖書市場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其中少兒科普讀物獨占鰲頭。少兒圖書是份額最大的圖書細分市場,少兒科普讀物又是少兒圖書中占比最高的細分品類,很顯然,科普讀物在青少年科學啟蒙、科學普及和科學素養培養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少兒科普讀物日益豐富,范圍漸廣,包羅萬象。這一類讀物在宣傳和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和科學方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技史是少兒科普出版中雖小卻分量十足的品類,其更關注科學的人文價值,通過闡述科學技術的發展演變過程,既展現了科學社會活動的發展規律,又使青少年體會到科學探索的艱辛和幸福,在直接獲取科學知識之外,提供一種間接的有力補充。
(一)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內涵
科技史包括科學史、技術史、農業史、醫學史及科技與社會等。它是橫跨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與科技不同,它的重點落在“史”字,旨在追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以及科技和各社會領域之間的互動關系。從歷史的角度回顧科技,可以讀史明智,啟發現在,探索未來[1]。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內涵不僅在于記錄了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更在于向小讀者介紹了科技思想的邏輯行程、科技的社會角色和人文意義、科學精神及科學文化[2]。
(二)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出版意義
科技史的閱讀和熏陶,對培養文理兼通的綜合素質、培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拓寬視野、優化知識結構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科技史的普及需進一步深入基礎通識教育中[3-4]。對青少年來說,科技史上不乏精彩傳奇的科學家、妙趣橫生的故事、神奇偉大的發明發現等,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探索科學的好奇心。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在基礎教育體系中也引入了科技史,一部分直接體現在中小學的教材中,在課程的相關章節設置了相應閱讀板塊以補充知識,主要介紹科技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或者理論和技術的發現發明過程。科技史對教學尤其是理科學習的輔助作用顯而易見,但教材中碎片化的插入內容簡短、割裂,實際上很難形成有效普及效果。因此,為更好、更有效地向青少年普及科技史,出版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科技史讀物是不可或缺的[5]。
(一)出版歷程
20世紀80年代前后,我國科普出版迎來全面復蘇,少兒科普作品百花齊放,科技史這朵“冷門之花”也一并盛開。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如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的“少年科學史話叢書”,包括《數學趣史》《化學趣史》《航空史話》等6本,作者為科普界前輩葉永烈和李毓佩等人。《數學趣史》在1991年重印,《化學趣史》更是多次再版。同類型的叢書還有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自然科學史叢書”,包括《數學五千年》《物理五千年》《化學五千年》《生物五千年》等6分冊。其中《數學五千年》《物理五千年》等都再版、重印過,有不錯的市場表現。這兩套叢書都是從青少年日常接觸的專業學科入手,介紹了科學科技史上一些典型的、有趣的史實,對相對簡單枯燥的理科教材進行了補充,在當時廣受好評。同一時期還有一部別出心裁的科學史作品——《數理化通俗演義》,作者采用我國古代章回小說形式,推演自然科學的發展史,涉及的學科除數學、物理和化學外,還包括生物學的一些內容。其嘗試借文學之力,引起青少年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是極好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科學史入門書。該書在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出版,此后30年內再版36次,有漫畫、圖解等多個版本。20世紀90年代,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漫畫中國科技史(古代部分)》,圖書為全彩漫畫,形式活潑,以時間旅行的方式讓小主人公踏上探尋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道路。
在之后20年,雖然我國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相對百科類讀物而言品種不多,但從未間斷,且堅持自主創作。在北京開卷中搜索相關作品可以看到,市場上此類作品以原創為主,引進版相對較少。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國科普作者一直以來對科技史的重視程度。2010年以后,科技史的少兒普及工作開始升溫發展,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品種和數量都明顯增加,也誕生了個別暢銷圖書產品。
(二)主要品類
綜合來看,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大致包括以下三種品類。
1.通史類
通史以整個人類科技史為描述對象,以時間為線索,從史前人類使用工具開始到現今高速發展的智能科技時代,在科技發展的時間主線上展現人類每個時期的重大發明和發現,介紹起著重要推動作用的科學家們,并適時體現科學與技術、科技與人類其他文化,如社會學、哲學、文學等的關系,是目前少兒科普讀物市場的主流。總體市場表現較好,且以國內原創為主。書名分為兩派,即科技通史和科學通史。一般情況下,科技通史重點關注科學與技術對人類發展的推動,科學通史則側重展現科學思想概念的發展和演化。科技通史作品包括石油工業出版社《一本書秒懂科技史》、中信出版社《給孩子的科技史》、電子工業出版社《進階的巨人: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安徽文藝出版社《青少年不可不知的世界科技史》、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漫畫版世界科技史大冒險(全四冊)》等,都介紹了世界科技發展歷程。科學通史作品包括由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的《數理化通俗演義》、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貪玩的人類——寫給孩子的科學史》等,其中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五堂極簡科學史課(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講述了自然科學發展歷程中的五門基礎學科。引進版圖書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DK科學歷史百科全書》、明天出版社《科學技術史少年讀本(全五冊)》都講述了科技史中具有代表意義的科學發明發現、科學人物以及背后的故事。
2.學科史和技術史
學科史是某一學科專門的發展史,一般學科史少兒科普讀物以基礎學科為主,這些讀物中數學史最多,還有物理學史、化學史、生物學史等。我國最早的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的主要內容就是介紹學科史,即由幾門學科史組成自然科學史系列。當前學科史讀物中,銷量較好的原創作品有電子工業出版社《兒童版數學簡史》、長江文藝出版社《極簡趣味化學史》、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寫給孩子的生命科學史》等。引進版的圖書有云南科技出版社《數學簡史》、西安出版社《漫畫數學簡史:從計數棒到人工智能》等。
技術史主要介紹技術發展歷程。包括冶金史、機械史、建筑史、車輛與交通運輸史、造船與航海史、化工史、水利工程史、電子與信息技術史、航空航天史、軍事技術史等。相對于科技通史和學科史而言,技術史的發展過程建立于基礎學科之上,因此專門立史很少,更多地以其他科普形式呈現。20世紀90年代,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包括《兵器史》《艦船史》《航天器史》在內的七冊本“科技史系列”,應該是我國最早寫給青少年的技術史科普讀物。接力出版社引進的《我的第一本彩繪科學史》,其中兩分冊《空中飛行——從人造翅膀到太空旅行》《陸地交通——從木頭輪子到新概念汽車》實際上是關于交通的技術史。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科技簡史:從計算機到人工智能(繪本版)》從當前發達的信息技術入手,講述了信息技術科學發展歷程,介紹了計算機、大數據、應用軟件和人工智能等。
3.中國古代科技史
我國科技發展歷史上,有過眾多杰出的人物和輝煌的成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科學技術體系,青少年應該熟知璀璨過往,建立科技文明自信,同樣也要分析反思我國近代科技進展緩慢甚至落后的原因,繼往開來。聚焦我國科技起源和發展的作品有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貪玩的中國人——寫給孩子的中國科學史》,該書文風幽默風趣、配圖相得益彰,以“貪玩”切入,講述我國科學史。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科技史話(少年版)》共十冊,從遠古時期到晚清,以朝代為時間線索介紹了我國科技發展歷程。朝華出版社出版的《漫畫中國古代科技》共四冊,分別從建筑、四大發明、古代科學家和醫學家四個角度介紹了我國古代科技文明。該套書被譯為多個語種版向外發行。繪本類有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技史圖畫書”,包括《造紙術的故事》《印刷術的故事》《指南針的故事》《火藥的故事》四冊。我國古代科技史相關作品的版權輸出,向世界展現了我國科技對世界文明和人類科技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三)出版形式
在內容組織上,我國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已有多種形式。一是故事形式,早期科技史讀物主要以故事為主,以科學家的事跡和重大科技發明為主體,介紹科學的起源、發生和發展。把科技史的故事寫得生動,可以使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強化對科技的理解。二是編年史形式,參照科技史研究方法,以年代為線索,對科學技術史實進行梳理,旨在從宏觀上刻畫科技發展的整體面貌。三是漫畫形式,如二混子所著的《半小時漫畫科學史》,這套書雖然不是專門為青少年打造,但其以通俗幽默的文字和夸張的畫風贏得讀者的喜愛,成為暢銷書。另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給孩子的漫畫簡史”系列包括《漫畫科學簡史》《漫畫發明簡史》等十冊,也是通過大量原創漫畫向孩子講述歷史。四是思維導圖等其他形式,如《思維導圖話科學史》用現在流行的思維導圖建立相關學科發展的時間脈絡,在此基礎上加入科學家故事和知識鏈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史上的今天》叢書包括《春季篇》《夏季篇》《秋季篇》《冬季篇》四冊。每個分冊包含90~94天,每天講述一件歷史上當天發生的科學事件。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解·長卷·中國科技史》利用新媒體時代的AR增強現實技術,將文字和平面圖畫不易表現的科學原理、技術和工藝流程等,用三維模型和AR動畫進行展示。
(一)內容專業化、精細化
科技史的撰寫需要有宏觀的視角和細膩的細節,無論是成人圖書市場,還是少兒圖書市場,科技史出版物品種都相對較少,應當做到少而精,在內容上應既專業又真實,在表達上符合青少年閱讀習慣,能被青少年接受、吸收。目前一些出版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在表述方面,一是部分圖書專業性很強,專業術語超過青少年認知范圍;二是對傳說的科學家逸事等沒有進行甄別就采用,演義和史實難辨,容易造成誤解;三是在故事表述時突出事發的偶然性而忽略科學家長期的觀察研究。
在配圖方面,主要問題是不嚴謹,如實驗裝置不符實際、漫畫版人物夸張生動等,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中的人物應保證其基本特征和時代特點。
(二)市場表現及探究
科技史少兒科普讀物有著全方位的科學普及效應,一些品種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效果。暢銷書如《數理化通俗演義》銷量突破百萬冊,并榮獲中國科普作品一等獎。二混子所著的《漫畫科學史》因其內容通俗、易懂、有趣而老少皆宜,有相當一部分為青少年讀者,該套書銷量達200多萬(北京開卷數據),在這個低調的領域中堪稱爆款。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貪玩的人類》曾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文津圖書獎,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全行業優秀暢銷品,后經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再版,配以生動靈活的插圖,更受廣大小讀者歡迎,又榮獲第八屆湖南省優秀社科普及讀物、2017年度湘版好書、2017年桂冠童書獎、第四屆湖湘優秀出版物獎等多個獎項,也具有較好的市場表現。《給孩子的科技史》出版后銷量較好,在當當網科普讀物暢銷榜排名前50。
上述都是優秀的科技史兒童科普讀物,但在整體環境和市場中相對小眾,其他大部分科技史圖書表現平平,想在眾多品種爭相競爭的少兒圖書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還很多。第一,要優化內容和形式,如選擇合適的史料,注重故事的生動性,通過不同歷史階段的科技事件和科學家以點連線,以線代面,織就科技史大網[6];除了圖文結合外,還可以嘗試加入音頻、視頻、動漫、游戲等元素。第二,科技史讀物市場表現乏力與其“籍籍無名”不無關系,渠道和讀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在營銷上多下功夫。融媒體時代,應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電商平臺、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發掘認識科技文明、親近科學、學習科學等具有多重意義的亮點,引導市場,使科技史讀物成為青少年成長的必讀圖書類別。
毫無疑問,科技史內涵豐富,從科學、技術與社會等各方面互動關系的歷史進程中去觀察借鑒、學習思考,能夠啟迪未來。科技史可以為教育服務,是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必修課,這樣文理兼融的優勢應該有其相應的市場容量,因此,少兒科技史圖書選題策劃還要繼續精準化,營銷要進一步市場化。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史學科發展報告(2009-2010)[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19.
[2] 江曉原.科學史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7.
[3] 孫定建.科學史教育:全方位科普的有效手段[J].理論觀察,2003(3):25-27.
[4] 胡化凱.簡論科學史與現代科技人才素質教育[J]. 教育與現代化,2000(4):53-57.
[5]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M]. 4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6-20.
[6] 陳靜.科學史類科普圖書創作的四個要點[J].科普創作,2020(2):59-65,96.
作者簡介 李夢華,碩士,編輯,研究方向:助學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