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單單 彭湘凌 張又才
《經濟數學》是某高職院三年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一年級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28課時2學分。主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即理解、建立經濟數學模型、分析和處理經濟數據,支撐專業后續課程,與后續課程一起肩負著“專業基本素質”中的“經濟活動分析”的任務。

日期(年) 建設成果 2016 2017 開發校本特色教材《經濟數學》 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2019 2020 院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成MOOC并智慧職教上線 《經濟數學》教材評選為“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2021 申報湖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立足學院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和高質量經管類專業培養目標,緊密對接經管類專業需求,充分考慮經管類人才的學習特點,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必需、夠用”+“專業適用、突出應用”的理念,服務專業,立德樹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財務人才,構建多維的、高階的課程思政目標。
1.明理:明課程之理。數學明智,形成思維嚴謹、考慮問題細心、全面、邏輯性強、精益求精的數學基本素養。
2.增信:增職業之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有夢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財務人才。
3.崇德:崇社會之德。具有合作精神,愛崗敬業,為企(事)業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培養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不怕挫折、勇于進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作風。
4.力行:力人生之行。知行合一,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世濟民,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
根據發放的3000余份面向經管類專業學生的調查問卷,第1題,你感覺學習經濟數學有用嗎?89.6%的學生認為學習經濟數學很有用。第2題,你認為課程思政融入經濟數學課程的必要性如何?92.3%的同學覺得很有必要。第3題,老師能否言傳身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62.3%的同學認為非常符合。第4題,老師在課堂上除了講授知識,還注重教導怎么做人,68.5%的同學認為教學內容和實際相聯系,注重學生品德培養。
問題1:課程內容與專業結合度不高。
問題2:學生學而無信,學而無趣,學而無用。
問題3:交流不充分、實踐性不強。
問題4:學習效果不易顯現、評價單一。
1.課程內容重構——解決問題1。為了了解財務管理專業對數學的需求,我們以專業需求和職業素養為切入點,設置財務管理專業對數學知識和能力的需求表,對專業教師進行深度訪談和調研,重構教學內容,編寫校本特色教材,團隊開發的《經濟數學》教材2020年11月評選為“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2.教學模式改革——解決問題2。根據學情分析,為了讓學生想學、樂學、能學,學了有效、有用,采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運算過程、教學組織“四位一體”的新教學模式,實現人人喜歡學——教學內容問題化、個個學得會——運算過程工具化、處處有數學——教學目標技能化、時時有老師——教學組織信息化。靈活運用平板電腦、手機、教學一體機等教學設備,準確把握專業需要和學生興趣點,運用微信分享、抖音集贊、課堂展示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變為積極“表現”的主動進取;利用智慧職教MOOC平臺、云課堂等推送學生微課、思維導圖、技能訓練過關題目等教學資源,借助智慧職教MOOC平臺、云課堂、問卷星等全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數據,指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針對數學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同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推送基礎關題目,未過基礎關的同學通過線上學習、小組幫扶、教師答疑多次闖關。

圖1“四位一體”教學新模式
3.混合教學,翻轉課堂——解決問題3。課前線上研究性學習;課堂精講多練,答疑解惑,能力內化;課后強化知識拓展,線上分組交流共享,打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后一公里”。
4.混合評價——解決問題4。利用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對教學理念前、后測,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促發展,通過線上學習表記錄,分析學習過程,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線下面對面,知識、能力、情懷三維評價。通過線上教學觀念問卷前測和后測,評價其潛能,促進專業發展。

圖2《經濟數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思路流程圖

圖3課程思政融合圖
本課程以數學知識和文化為載體,圍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家國情懷等潤物細無聲地展開課程思政。
1.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參考陳笑緣、顧沛、沈婧芳等教授的國家精品課程資源
2.國家規劃教材。編寫出版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滿足專業需求、融入數學文化的特色思政教材,實施項目教學。
課程內容含有豐富的科學精神、辯證思維小貼士、數學史話等數學文化知識,潛移默化鑄造學生品質,團隊主編特色《經濟數學》教材2020年11月評選為“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全省唯一)。
3.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團隊主持開發《經濟數學》國家規劃教材配套數字化資源,實施“線上+線下”“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新模式,教學互動廣泛深入,教學氣氛生動活潑。智慧職教《經濟數學》MOOC、云課堂—第二課堂—數學思想與文化等網絡信息化資源拓寬學習空間,融入思政的思維導圖、微課等,突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
1.寓道于教。極限的定義,思政切入點:莊子的截杖問題、我國的偉大數學家劉徽“割圓術”及挖掘定義、公式中的思政,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同時,激發學生學習鍥而不舍的辭海精神。
導數的定義。本質—變速運動的瞬時速度,引入神舟十三發射過程中,需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那我們如何精確地計算出火箭在什么時刻達到這個速度呢?高鐵車廂的列車速度表,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2.寓德于教。定積分的定義,專業案例情景導入,引入“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數學思想,蘊含辯證思維,引用習近平主席名言: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養小德才能成大德。
函數的單調性、凹凸性、極值、最值。通過分析、討論股市K線圖和疫情確診病例圖,給學生以強烈的印象,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加深對函數曲線性質知識的理解。
第二重要極限,復利計算導入,師生探討“校園貸”案例,引導學生做一個“眼里有家國、腦中有知識、肩上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3.寓教于樂。無窮小量的意境美,引用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
1.校內師生評價。(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育人成效顯著。2019至2020年,學生聽課率和互動率,分別由87.5%和87.2%,提高到了92.6%和93.8%。(2)學生參與率和資源利用率提升。2019云課堂學生參與率和資源利用率分別達到了74.5%和79.2%,2020智慧職教MOOC學院平臺兩項指標分別達到了90.6%和92.5%,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參與度,學生面向職業崗位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提高。(3)課堂評價和考試合格率提升。學生的聽課率達到了92.5%,互動率達到了91.8%,督導評A率達到了95%,學生評優率達到92%,考試合格率達到93%。
2.校外評價。《經濟數學》MOOC目前已有6000余人參與網絡課程學習,訪問量達到170多萬次。
200多所高職院校使用本課程并評價良好。衡陽師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楊柳教授評價本課程“思政內容豐富,育人方法多樣,師生互動充分,學生反映良好”。
近年來,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有突破,開展思政實踐活動、第二課堂、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成果豐碩。近年來獲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級3項。協助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獲國賽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項。
團隊開發的特色校本教材《經濟數學》評選為“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團隊主持開發《經濟數學》國家規劃教材配套數字化資源,實施“線上+線下”“四位一體”協同育人新模式,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智慧職教MOOC學院第三次公開開課,累計選課6000余人,學員所屬單位200多個,累計互動次數4萬余次,點擊量達170萬余次,輻射31個省市。
開展思政實踐活動、第二課堂、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成果豐碩。近年來獲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協助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獲國賽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