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瑩
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共同富裕作為方向性指引,最主要是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提出了要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钡染唧w舉措。
長久以來,共同富裕究竟如何實現,始終是當代社會討論熱點話題。我們要認識到,共同富裕不是“均平富”,更不是“大鍋飯”,而是在經濟增長、金融穩定的大前提下,通過增加財富總量、引導財富向善、優化人民財富管理結構、面向普通人提供更多財富保值增值的渠道等措施,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的人民生活向好。從財富管理角度支持共同富裕工作,重點方向是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一方面是要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加穩健、優質、可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是加強金融普惠工作的專業度、提升服務質量、擴大覆蓋面,同時要積極推動解決社會關切問題。
面向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渠道眾多,以證券市場為代表,是普通投資者自主管理、運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的最重要市場,以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產品為代表,是普通投資者將個人財富匯聚至專業理財團隊、機構進行代理代管的最重要途徑。這幾類理財渠道各有優劣勢,主要根據投資者自身風險偏好及家庭財富情況進行選擇。
隨著共同富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類金融機構要深刻認識共同富裕,站在共同富裕的大格局中審視財富管理。
1.進一步理順自身理財產品線條體系,提供投資期限、標的、用途、收益與風險情況更加豐富、層次分明的產品,并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做好相應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工作,保證投資者能夠選擇符合自身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做到賣者、買者各盡其職,風險收益明確明晰。
2.理財不僅是要面向高凈值客戶,還要支持普通投資者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于促進共同富裕更為重要,要積極研發更多面向社會大眾的財富管理產品,與普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金融知識水平相匹配。
近些年來,信托理財產品也逐漸進入居民理財視野,符合監管規定的合格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信托產品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蛾P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于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合格投資者投資于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30萬元,投資于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40萬元,投資于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行債券等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產品?!毕鄳幎鞔_將投資者承受能力落實為數字標準,面對風險較高的信托理財產品,有助于幫助投資者自身鑒別是否為合格投資者,其承受能力是否與產品相匹配。隨著信托行業轉型的進一步推進,隨著信托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顯著提升,未來將會有更多面向普通投資者的產品推出,為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助力。
信托公司作為普惠金融工作中的創新排頭兵和重要補充力量,可以通過發揮信托制度優勢,做到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1.為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提供金融普惠支持,如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新興行業,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共同富裕。在落實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兼顧好金融普惠的政策性與金融工作的商業可持續性的相互支撐,兩者應該互為補充、互相促進,以保證普惠金融工作切實落地。信托公司支持新興行業企業,在于既能夠通過資金信托、股權信托等傳統信托模式提供金融支持,又可以運用財產權信托等新興信托模式,盤活企業知識產權、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權益類資產,充分匹配新興行業企業個性化用款需求與長遠發展需要。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這些新興行業企業,有利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現,這本質上既是提升年輕一代財富創造機會及其財富水平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升中等收入水平,也是保就業、增就業的重要途徑,有利于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保障并穩步提升其收入水平。
2.為解決社會關注問題提供新的思路與途徑,如通過慈善信托、參與政府引導基金等形式助力社會弱勢群體、涉農行業企業等等,助力共同富裕。根據中國慈善聯合會與中國信托業協會聯合發布《2021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截至2021年末,全國慈善信托累計備案達773個,規模達39.35億元,其中,2021年度新設立慈善信托227個,規模達5.71億元,較上年增加32.48%,出現了以“中信信托·2021芳梅教育慈善信托”為代表的億元級慈善信托,其備案規模為2億元,慈善信托欣欣向榮。近5年來,全國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62家信托公司設立了慈善信托,這一具有明顯慈善屬性、資金向善導向的金融與公益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已經得到了投資人、金融機構與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成為扶貧濟困,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新興力量。
資產服務信托內涵豐富、外延廣闊,其中,財富管理受托服務信托,主要指信托公司為居民、企業及其他組織財富管理提供的信托服務,按照服務內容及對象不同分為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遺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及其他財富管理信托,將為普通居民在個人財產管理與傳承、遺囑執行、養老、殘障人士權益保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遺囑信托為例,委托人預先以立遺囑方式,將財產的規劃內容詳細列示于遺囑中,包括交付信托后遺產的管理、分配、運用及給付等,等到遺囑生效時,再將信托財產轉移給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據信托的內容,也就是委托人遺囑所交辦的事項,管理處分信托財產,比單純交付遺產,更能保障遺產得到有效使用,充分保障未成年、殘障、老邁等無力理財的傳統弱勢群體權益。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強調共同富裕的發展方向是我們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大原則的重要保障,金融機構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財富管理質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