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瑾
PDCA循環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考核)四個循環反復的步驟。高校內部審計(下簡稱“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的有效開展是衡量高校內審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加強被審計單位質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過引入PDCA循環理論構建內審整改落實體系,促進內審整改落實工作的持續改進。
PDCA循環包括制定整改計劃(P);設計整改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D);檢查整改結果是否實現了預期目標(C);認真總結整改成果,形成規章制度與工作標準,分析未完成整改問題的緣由并將其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解決(A)。PDCA循環往復、螺旋上升,不僅能保證質量管控工作的延續性,還能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實現階梯式發展持續提高管理質量的目標,如圖1。

圖1 PDCA循環簡圖
高校內審整改落實是指高校內部被審計單位根據內審部門所提的審計意見及建議,采取整改措施,完善管理,促使被審計單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防止審計發現的問題再次發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過程,是高校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治理水平的過程,是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
可見,PDCA循環與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之間存在諸多相似性。
一是PDCA循環作為質量管理方法,服務于內部工作質量管理;高校內審整改落實作為提升高校內審質量的重要步驟,是對高校內審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與落實。兩者均服務于內部管理工作,對象一致。二是PDCA循環管理是緊扣組織目標,持續改進和提升質量管理;高校內審整改落實是立足于解決審計發現的問題,促進機制建設,提高高校治理水平。兩者的目標均是防患風險,提高組織工作管理水平。三是PDCA循環管理的工作原理是螺旋式往復上升,周而復始,持續改進;高校內審整改落實是通過審計整改手段,不斷解決審計發現的問題,促進高校內部控制不斷健全,持續提升學校管理整體水平。兩者均是持續改進與提升,工作原理同理。四是PDCA循環工作流程是由制定計劃、實施完成、檢查效果、問題糾正組成的閉環管理過程;高校內審整改落實是審計部門提出整改建議、被審單位進行審計整改、出具整改結果報告、審計部門檢查、評價整改情況并對未整改事項繼續跟蹤的全過程。兩者均是采用閉環管理,工作流程極其相似。
分析說明,PDCA循環與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兩者之間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PDCA循環管理原理完全可以融入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全過程。
運用PDCA循環理念構建高校內審整改落實體系是按照PDCA循環,將內審整改落實分為計劃、整改、檢查和總結四個環環相扣的階段,做到整改工作集分析、執行、檢查與考核于一體,對于未解決的問題,通過多次整改,結果驗收,循環往復,直至最終問題解決,整個學校的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1.注重頂層設計,夯實制度基礎。高校管理層應從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內審工作進行頂層設計。首先,應從高校治理體系角度進行全局謀劃,改變內審部門平行于其他職能部門的現狀,使之向更高層次轉變,要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成立學校審計委員會,由學校主要負責人任主任,才能從實質上保障高校內審的權威性與獨立性。其次,充分運用社會審計力量,解決目前內審人員不足、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技術支持不夠等瓶頸問題。最后,強化內審干部隊伍建設,通過繼續教育、專業培訓,建立一支“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
機制保障也是重要環節。首先要向學校內部各單位明確“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同本單位本系統履行職責相關的資料和電子數據,不得制定限制向審計機關提供資料和電子數據的規定”的要求,從制度保障上解決內審取證難題。同時,進行系列內審整改機制建設,形成整改責任機制,建立追責問責機制、激勵機制,壓實整改責任;形成整改監督機制,建立整改聯動會商機制、整改督查機制;形成整改結果運用機制,對賬銷號、整改結果公開共享,多維度、多層次運用審計結果及整改結果;形成審計結果分析機制,內審部門應對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典型性問題深入分析探討,挖掘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從制度層面提出審計整改的意見建議。
2.提高思想站位,壓實整改責任。要做好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從意識上提高學校管理層及整改責任單位負責人的思想站位,高校內審部門可結合校內廉政風險巡察、紀律教育學習月及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進點會等機會,加強宣傳,讓學校的管理層及校內各個單位負責人能深刻認識到審計整改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理解和支持了內審部門的工作,行動上才會落實整改、主動整改。內審部門也要在認識上改變“重問題、輕整改”的觀念,內審工作不僅是發現問題,更要做好審計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即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確保審計整改落地,不走過場、不打折扣。
1.明確整改問題,提高整改效率。為增強內審整改落實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整改效率,根據整改問題的輕重緩急、審計整改期限的長短,可以將需整改的問題分為五類。
2.規范整改流程,指導整改完成。如何踏實有效地開展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需要一套規范合理的整改流程來做指導,內審部門、聯動部門、被審計部門應按照流程開展整改工作。具體如圖2所示。

內部審計整改問題分類表

圖2問題整改PDCA循環
首先,制定整改工作方案(P)。內審部門應制定審計整改工作方案,對審計查出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將整改任務分解落實到相應的責任部門,下達問題清單,清單應明確整改負責人責任、整改事項、整改依據、整改要求、整改需報送材料及時間要求等信息。其次,實施整改(D)。實施整改是內審整改工作的核心環節,內審部門要明確目標,組織整改;整改責任部門根據問題清單要求深入分析問題,提出措施,有序開展整改落實工作。再次,報送整改報告(C)。整改報告須包括發現問題的描述、具體整改措施與成效、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與原因、進一步整改的措施和預期完成時限等。最后,整改效果評估(A),可將整改效果分為已整改、正在整改、尚未整改、需長期整改等。
1.多部門協同檢查,形成監督合力。高校內審部門在發揮主導監督作用的同時,可聯合紀檢監察、組織、人事、業務等部門,共同監督整改落實情況,利用高校廉政風險防控及校內廉政巡察工作,促進審計和巡察交叉監督,將遲遲未整改問題移交巡察組,由巡察推動整改;將內審整改落實完成情況作為單位績效考核、干部考核、人事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將審計結果及其整改落實情況在校長辦公會議、各整改責任單位黨政聯席會議等多渠道披露,提高審計工作的關注度及公信力,形成審計監督與群眾監督合力,促進整改落實工作的開展。
2.加強審計回訪,評價整改落實情況。內審部門要及時進行回訪,跟進、檢查整改落實情況,編制審計整改報告。審計整改報告應全面反映整改情況,對敷衍整改的責任單位應及時提醒,情況嚴重的可以對其負責人采取審計約談,甚至整改問責的嚴厲措施,從閉環管理的視角對整改情況進行管理,提高整改的效果和效率。
1.共享審計結果,推動審計成果轉化運用。內審部門對審計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提升審計結果及整改結果運用的廣度和深度。內審部門對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典型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剖析問題的分布、趨勢、原因和整改情況,以點帶面,從制度層面提出整改落實的具體意見,從源頭上整改,推動審計成果的轉化運用。將審計發現問題匯總精煉成簡報,多方式、多途徑呈現審計成果,多角度、多層次利用審計結果,滿足不同目的、不同對象對審計結果運用的需求,使審計結果利用成效最大化,提升內部審計價值。
2.總結整改落實情況,建立內部審計整改長效機制。內審部門對整改落實情況的總結,是運用內審促進高校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記整改臺賬,讓審計整改措施、整改成效等留痕;建分析制度,揭示問題,完善內部控制,實現組織目標。通過“審計—整改—檢查—評價—再整改”的閉環整改落實機制,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的研究,探索建立分類整改、跟蹤檢查等制度,推動內審整改長效機制的建立健全。
《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均對“審計結果運用”獨立建章,很多高校也制定了內審整改落實規定,但是在實務中,“重審計,輕整改”、屢審屢犯、整改力度不足等情況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缺乏在實務中的指導,導致有制度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又無人監管的現象,未能真正實現內審增值?;赑DCA理念的高校內部審計整改落實體系(簡稱“體系”)在優化整改措施并督促被審計單位落實整改上,具有許多優勢與特色。
一是計劃性。體系要求制定計劃,明確整改工作中涉及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具體責任、整改時限、整改內容等因素,確定整改總目標和目標分解,解決當前存在的整改主體責任及整改要求不清晰問題。二是常態性。體系針對審計查出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要求,實現對審計發現問題、被審計單位整改、相關部門協同監督、后續審計、整改結果報告、整改結果公開的常態化管理,解決當前存在的被審計單位對整改不重視問題。三是長效性。內審發現的問題涉及面廣,類型多樣,形成原因、整改難度千差萬別,體系可持續推進、不斷深化,解決當前整改“一刀切”或快速完成的頑疾。四是執行性。體系要求整改責任部門仔細分析審計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舉一反三,制定具體的整改方案,內審部門督促整改責任部門落實審計意見與建議,具有鮮明的執行性,解決當前存在的整改不到位等問題。五是閉環性。體系具有PDCA閉環特點,“無死角”地了解內審整改情況,若整改情況不佳,通過檢查PDCA四個環節,很快就能發現問題在哪,提高整改效率及整改質量,解決當前整改中屢審屢犯、效率低下等問題。
如何有效地執行基于PDCA循環的高校內部審計整改落實體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提供保障。
一是加強內審領導。高校應強化黨對內審工作的領導,內審部門應及時向學校審計委員會請示報告整改工作;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應提高思想站位,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切實將審計整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動承擔職責范圍內的整改工作責任。二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業務水平。高校內審質量的高低與內審人員的業務水平密切關系,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推進,對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判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應充實內審隊伍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審計任務的需求,還要通過各種業務培訓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能力。三是落實被審計單位整改責任。內審整改能否落實關鍵在于被審計單位的執行力度,高校應明確被審計單位為整改責任主體,確定整改單位負責人為整改責任人,執行整改問責制度、審計約談制度,從制度上轉變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審計整改的抵制和輕視態度,化被動為主動,慢慢將“要我改”變為“我要改”,將落實整改視為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推動高校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四是建立整改長效機制。內審是高校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發現的問題有很多帶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學校應當根據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整改長效機制,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有效提升高校治理水平。
審計整改落實是高校內審結束后的重要工作,是一個糾正和改進的過程,是提升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當前高校內審整改落實工作中引入PDCA循環理念,構建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高校內部審計整改落實體系,有效解決目前內審體系中存在的“重審計,輕整改”、敷衍整改、整改不到位等問題,確保內審整改落實體系持續改進,促進整改落實水平螺旋階梯式提升,對規范高校管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規避管理風險等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系廣東省審計廳2021年度重點科研課題(課題編號:21GDSJZC053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