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當前,隨著城市化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垃圾產生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導致日常生活垃圾越來越多,結合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的垃圾產生量在2000萬噸左右,城市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已經顯得非常嚴峻。我國對垃圾分類處理具有多種多樣的方式,主要包括堆肥、填埋與焚燒等。與國外的垃圾處理方式相比,我國的垃圾處理方式機械化水平還不夠高,未能形成系統化的模式。我國治理城市垃圾主要集中在垃圾分類管理層面上,通過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減少不必要的污染與危害,盡可能實現資源最大化節約。分類回收的垃圾通過一定操作可以再次體現出自身價值,通過加強垃圾資源的整合,可以降低資源的浪費,最終實現垃圾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
近期,隨著我國環境治理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強,為了促進垃圾處理的無害化與資源化,我國對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垃圾分類相關制度,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經將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納入法律體系中。近幾年,我國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在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與公眾參與的基礎上,取得了優化的成績,但是與此同時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不健全。當前,在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中,個別地區還未有效落實垃圾分類處理車,對生活垃圾還存在混合回收的情況,此外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處理池比較小,這樣大大降低了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許多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站建設不夠充分,多數居民都經常反映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比較麻煩,一個社區如果只有1-2個垃圾分類回收點,那么難以滿足日常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在夏天,社區居民對濕垃圾的處理幅度會增強,如果已經設置好的垃圾分類處理點數量過少,這樣會給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工作造成一定困擾,不利于垃圾分類政策的有效執行。
二是工作人員監督管理不夠到位。當前雖然我國已經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垃圾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但是由于地區在貫徹落實上,缺乏工作人員的有效監督與管理,導致存在著執法不夠嚴格的情況。由于垃圾分類監管的缺乏,導致社區居民不曉得垃圾該如何進行分類,這也都會大大影響到社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熱情。
三是政策執行不夠到位。在垃圾分類考核評價工作體系中,還未形成以政府為主,社區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發展模式,導致整體的考核評價工作制度不夠科學規范。特別是在激勵方面,大部分社區居民反映政策激勵措施的力度不夠強,往往出現供需不平衡的情況。結合當前垃圾分類政策合理性角度來看,少部分社區居民認為垃圾分類投放的時間不夠合理,個別地區未能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工作。
一是垃圾分類的理念有待不斷提升。雖然當前我國垃圾分類工作已經納入了法治化管理體系,但是往往還有個別公眾對垃圾分類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對參與垃圾分類處理的主動意愿還不夠強。個別的垃圾清運工作者也未能充分掌握垃圾分類專業知識,尚未樹立正確的垃圾分類工作理念。除此以外,當前對于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少部分公眾對此還是比較反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公眾自身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夠強,未能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工作實質,總以為垃圾分類工作跟自身的利益沒有聯系,沒有必要去給自己增加負擔與壓力。
二是缺乏一定的垃圾分類知識。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受教育的程度也是參差不齊,導致公眾的生活方式存在著差異性。在不同的生存與發展背景下,雖然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已經進入了公眾的生活,但是許多公眾由于缺乏相關的教育,對于該如何開展好垃圾分類工作不夠明確,特別是對于老年人來說。還有個別人員雖然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工作原則與標準,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導致在垃圾分類處理過程中產生各種疑問,對干濕垃圾的具體區分不夠明確,無法有效進行合理的垃圾分類工作,導致垃圾分類的正確率相對比較低。
當前,我國垃圾分類平臺主要由政府進行統一規劃安排,企業主要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我國已有垃圾分類相關小程序,實現了對發達城市的全面覆蓋,主要工作職能包括解讀政策與宣傳知識。在不同社區,當前主要以智能分類為基礎開展互聯網垃圾分類工作模式,構建良好的工作機制,主要包括模擬分類、預約與科普等三種類型的垃圾分類工作平臺,由于該類平臺大部分還是以文字檢索為主,實質內容其實都差不多。有時候通過語音與拍照識別導致與現實存在著較大差異,未能滿足日常公眾關于垃圾分類的實際需求。個別平臺為了增強粉絲量,通過設置多樣化的小游戲來吸引客戶,但是也會存在相關產品隨意定價的情況。除此以外,不同的平臺對垃圾分類的評判機制不同,可信任度相對比較低,導致垃圾分類平臺的數據庫難以得到有效統一,未經過專業核心部門的有效審批。總而言之,當前我國垃圾分類平臺的市場比較混亂,缺乏信賴的、統一的標準進行指導,所以全新的平臺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互聯網金融與垃圾分類要進行有效結合,不只是在中間環節給廣大居民更多的便利性,還可以通過一站式服務的模式提供更多幫助。比如,通過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實現垃圾分類工作的有效銜接,不斷降低整體的垃圾分類回收成本,真正促進垃圾分類規范化建設與發展,通過循環體系實現全新的收入,促進企業真正實現自身的長效性發展。垃圾回收系統當前還沒有實現所有城市的全面覆蓋,其中三四線小城市整體垃圾分類工作還比較亂,如果每個城市只是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并沒有對后續的循環發展做出有關處理,那么整體的回收工作成本也會比較高。要努力優化垃圾回收系統,就應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
對于當前的社區居民來說,正確熟悉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是重要前提。但是當前垃圾分類知識還未普及到所有人,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力度,在公交站臺、廣場、公告欄等多個地方進行宣傳,通過播放宣傳片引導市民樹立垃圾分類的意識。社區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相關活動,不斷加強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從主觀意識層面提升居民的接受力度。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垃圾分類的有效合作,可以借助支付寶平臺實現優惠減免活動,還可以結合其他互聯網金融行業引導其加入垃圾分類相關業務,努力構建垃圾分類循環發展產業,真正促進垃圾分類工作有效開展,助力城市環境保護工作。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多個城市都在不斷完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但是即使是以上海、北京為例的一線城市,該項工作也還需要不斷努力。雖然,當前垃圾分類的工作進度不夠快,但是整體的工作成效比較明顯。在制度構建上要注重實現對垃圾分類新興產業做出全新規定,加強對快遞、餐飲等外包裝垃圾分類回收處理,明確工作責任主體,改善當前環境嚴重污染的問題。此外,還要加強對電子垃圾的回收工作,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減少當前我國固定廢棄物污染環境。對于我國垃圾分類的工作目標來看,努力構建50余個城市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系統,不斷完善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的有效監督。政府不僅要重視互聯網金融的各類風險,垃圾分類工作周期長、工作內容復雜,其中所面臨的風險無法有效進行預估,構建相關法律法規是必然需要關注的,要注重將垃圾分類工作體系納入個人征信工作中,通過開展個人就業與互聯網金融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的社會意識。
對于當前的發展現狀來說,保護環境是全體公民的義務與責任,如果由于垃圾導致整體的外部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各種各樣的外部環境就會失去原本的模樣。本文重點通過分析垃圾分類工作現狀,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改善互聯網金融助力垃圾分類的具體對策。該種模式的有效推行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發展,不斷提升垃圾分類資源利用的效率與價值,努力改善當前的生活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