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禹博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峻環境問題。其中碳排放治理已成為近兩年來焦點話題。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中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就是著名的“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由來。
值此機遇,企業紛紛響應,一些上市公司主動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向市場上傳遞自身在環境保護領域所做出的貢獻的積極信號,不少企業將涉及碳排放的關鍵數據進行了披露。
隨著企業對環境問題愈發的重視,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來越完善,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中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碳排放相關信息。
科學化地處理這些信息,可以對企業上一年度在減碳層面所做出的貢獻進行評價,得出一個直觀的等級或排名。在實務中,各大評級機構、券商、投行對上市公司的環保情況十分重視,根據沈洪濤等(2022)研究ESG評級價值相關性所得出的結論,風險評級越低的公司,風險暴露程度越高,下一年的個股回報率越低,股價波動也越大。而碳排放作為近年來的熱點環境指標,受到市場上投資者的普遍關注,有望成為評估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依據[1]。
首先,由于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實際情況與ESG評價體系中的“環境”層面十分相似,本文借鑒了滬深交易所的“制定環保政策情況、排污信息”,廣泛地搜集與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相關的指標,作為待定指標。通過人工搜集結合計算機編程的方法得到部分上市公司年報、社會責任報告的數據,將數據進行單位換算,無量綱化處理,缺失的數據用行業均值填充。在眾多指標中歸類,篩選出數據較為完整,代表性較好的指標。
其次,確定指標的權重。使用的是熵權法,憑借數據自身存在的“信息熵”來形成權重。
最后,建立模型。采用了TOPSIS綜合評價法。將不同的指標轉化成無量綱的,能夠直接參與運算的形式,從而得出不同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評級。研究方法和流程如圖1所示。
1.1 可測性
根據譚躍進等(2012)的對于定量方法的表述,評價指標既包括定量指標,也包括定性指標,但是不論指標的種類,都應當能夠客觀真實、易于測度,避免無法量化的指標[2]。
1.2 可比性
為了保證不同企業的信息完整,減少統計誤差,保證統計口徑一致,選擇大多數公司都披露的數據,確保能夠相互比較。
1.3 相關性
本文盡最大可能從不同的維度來衡量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情況,每個指標都與企業的碳排放績效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概括性,避免冗余指標的重合問題。
模型的指標分成三層。第一層是目標層,用來表現上市公司碳排放評價體系的最終目標。第二層是準則層,初步將整體的目標分為三個準則,三個準則分別是對環保政策的關注和應用、環保現狀、資金投入。第三層是指標層,由影響準則層的9個因子組成,分別是否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公開信息中對環保政策的關注程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下文分別闡釋了指標的含義和計算方法。部分指標除以營業收入的目的是消除企業規模對評價結果的影響。
2.1 環保政策的關注和應用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想在未來能夠逐步減少碳排放,需及時制定相應的節能減排措施,以達到“雙碳”目標的要求,若這一家上市公司公開報告對國家的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等信息只字未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發展方向的盲目性,對未來節能減排目標相當不利。
①是否采取節能減排措施:
D1=0或1(是=1;否=0)
分析報告中是否存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的文字表述,對上市公司的減排措施實行情況進行判斷,本指標采用虛擬變量的形式,用1代表采取了節能減排措施,0代表未采取。本指標借鑒了深交所ESG信息披露要求中環境層中的“制定整體環境保護政策”
②公開信息中對環保政策的關注程度:
D2=公開報告每一萬字中節能減排關鍵詞的數量
在公開報告中搜集有關上市公司對綠色、環保、低碳等相關政策信息的文字提及頻率,以確定上市公司對國家低碳政策的關注程度。
2.2 環保現狀
此準則層主要考察的是上市公司現階段的碳以及相關污染物的排放數據,能夠直接反映現階段上市公司的環保數據,從而衡量出上市公司碳排放現狀的優劣。此準則層借鑒了上交所ESG信息披露要求中的“排污信息”。
①二氧化碳排放量:
D3=二氧化碳排放量/營業收入
本指標能夠最直接地反映現階段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數據,但是具有局限性,非污染性企業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有可能高能耗,使用大量的電能間接影響大氣中的碳含量。
②固體廢棄物排放量:
D4=(一般固體廢棄物質量+有害固體廢棄物質量)/營業收入
固體廢棄物包含有害的以及一般的固體廢棄物,依據黃靜穎等(2021)所研究的有關小型垃圾熱解氣化焚燒廠碳排放的計算,表明垃圾廢物在焚燒處理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碳排放[3]。
③廢水排放量:
D5=廢水排放量/營業收入
廢水中可能含有多種有機污染物需要處理,在利用微生物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會將一部分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因此工業產生大量的廢水也和碳排放信息相關。
④化學需氧量:
D6=化學需氧量/營業收入
化學需氧量是衡量水樣中的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從而能夠反映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化工企業在水樣檢測COD達標會才可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依靠大自然天然的自凈能力對剩余的污染性成分進行分解。根據譚夔(2007)大清河河口水體自凈能力實驗中的表述,在自然環境中,水體自凈化有三種方式,物理自凈、化學自凈和生物自凈,最終產物都和二氧化碳有關[4]。
⑤綜合能耗:
D7=綜合能耗/營業收入
綜合能耗反映了上市公司一整年的耗能情況,對于一些不直接排二氧化碳的企業來說,如果大量地消耗電能相當于間接地釋放更多二氧化碳,因此降低企業的能耗,也是重要的一個標準。
2.3 資金投入
①研發投入資金:
D8=研發投入資金/營業收入
據王群偉等(2010)研究我國28個省市區的碳排放績效的提升歸功于技術進步的結論,因此使用研發投入資金作為衡量技術進步狀況的代理變量[5]。
②環保投入金額:
D9=環保投入金額/營業收入
企業的環保投入包括對環保設備、環保耗材的投入,上繳的環保稅,以及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采取的各種環保措施,例如垃圾分類、綠色辦公等活動的支出。
統計學認為,當數據越分散時,熵值越小,可認為該數據包含信息越多,因此權重就越大。
將上市公司按照污染程度分為低污染企業、中污染企業、高污染企業,三類企業的碳排放差異很大,各項指標的重要性存在差異,因此對于三個污染度的企業賦予不同的指標權重,低污染企業是指幾乎沒有碳排放的企業,銀行業、證券業等,例如中國人壽、農業銀行等。中污染企業次之,例如中國鋁業、江西銅業。高污染企業有復星醫藥、鞍鋼股份等。
第一步,數據標準化處理。
僅對于低污染企業剔除化學需氧量這個指標。運用極差變換法,對于效益型數值,x*=(x-min)/(max-min),對于成本型數值,x*=(max-x)/(max-min),其中環保現狀的5個指標適用于成本型數值,其余指標適用于效益型數值。
第二步,求各評價的對象在各個指標下的比值。
即第m個上市公司關于第i個指標值的比重:

第三步,求各個指標的熵值。

第四步,通過熵值計算各指標的權重。

通過以上四步可以分別得到低中高污染三家上市公司的指標權重,低中高污染上市公司的權重結果分別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低污染企業權重

表2 中污染企業權重

表3 高污染企業權重
對于高污染企業,從上表可以看出:是否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公開信息中對環保政策的關注程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共9項,它們的權重值分別是0.083,0.082,0.015,0.017,0.028,0.035,0.014,0.196,0.531。其中環保投入金額這項的權重最高為0.531,綜合能耗這項的權重最低為0.014。同理可以得出低污染企業、中污染企業的權重。
依據Chen C T.(2000)的TOPSIS綜合評價的方法。
步驟一:設矩陣Cmi,矩陣的行表示不同的上市公司,矩陣的列表示每一個指標的值。
步驟二:數據規范化處理。對于環境現狀準則所屬的5個逆向指標需要取倒數處理,得到,然后去除量綱的影響最終得到Bmi。

步驟三:根據每個指標的權重w=[w1、w2、…wp],將Bmi的第i列乘以權重,得到帶權的規范矩陣Emi。步驟四:確定正理想解E'+和負理想解E-。

步驟五:計算每個待評價方案到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距離。

表4 TOPSIS評價法排名(部分)
本文通過客觀方法進行指標的賦權。客觀的熵權法利用數據自身的“信息熵”來確定權重,更加的精確、客觀,能夠盡最大可能降低人為賦權方法的局限性。
在賦分時,TOPSIS法會給出企業的排名具體位次,具體結果顯示在表7當中,通過這個排名能夠展示出上市公司碳排放的綜合績效,反映了單位營業收入的碳排放績效,既能體現出當下碳排放的情況,又能夠體現出企業未來碳排放的趨勢。
第一,從投資角度看,根據黎文靖等(2015)的研究,評級機構可通過公示碳排放評級來為個人及機構投資者提供投資依據,同時,評級也為市場提供了“價值發現”的功能,引導投資者著眼于低碳節能的企業,間接地引導資本向綠色產業流動,起到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融通功能[6]。
第二,從企業自身角度看,公開的碳排放評級會反推企業更加積極地節能減碳,對落后產能進行轉型升級,發揮一定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敦促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有效的計劃來節能減排。
第三,從監管角度看,碳排放評級可成為輔助政府環境部門監督企業的有力工具之一。環境部門可依據碳排放排名對重點企業進行環保情況抽查,及時對高碳排企業進行監督。政府其他相關部門可通過評級情況掌握企業節能減碳的進展,作為接下來制定產業扶持政策的依據,助力完成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