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其中就包括看病治療服務,可以實現網上預約掛號、線上診療、遠程會診、慢病管理等多種就醫方式,甚至人們可以在線上選購藥品,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就醫全流程,為患者就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可以說,“互聯網+醫療”這一模式將成為新時代醫療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然而不少醫院在進入這一新興領域后,仍沿用傳統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醫療”的財務要求。因此本文在對互聯網醫療背景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其發展對財務管理的新要求,最后為我國醫療行業擁抱互聯網,建立新形勢下財務內控管理制度提出幾點建議。
隨著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健康需求的變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 + 醫療健康”工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精神,中央相繼頒布了一系列促進“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文件以深化供給側醫改,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滿足全民就醫需求。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文中對“互聯網+醫療”作出明確說明,提出推廣醫療衛生在線的新模式。2018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辦法。至此,多項行業辦法的出臺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20年被稱為“互聯網醫療發展元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使社會對互聯網醫療有了新的需求,進一步催化互聯網醫療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如圖1所示,圖中展示了2015年-2020年我國新建互聯網醫院數量情況,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2021年9月,國務院再次印發了《關于“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的通知》,提出了加快醫保信息化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互聯網+醫療”政策體系。

圖1 2015年-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院數量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有近77億人次的門診量,其中有60%為復診病人,在這些復診病人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過互聯網診療完成。由圖1可以看出,2020年我國建設了大量的互聯網醫院,用戶快速聚集。截至2020年12月,全國互聯網醫院總數達到1100家,較上年同期增加570家,同比增長107.55%。截至2021年11月,北京市22家市屬醫院中有21家已展開線上診療服務。以某三級甲等腫瘤醫院為例,該院自2020年開通互聯網診療服務至今,已為約11萬人次患者提供線上診療服務,其中,53%為京外患者,達近6萬人次。由此可以看出,互聯網醫療的上線,顛覆了傳統的就醫模式,就醫模式的改變也對傳統的財務內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醫院不能對互聯網可能引發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防控,可能會對其正常運營產生影響,甚至給醫院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互聯網+醫療”背景下醫院將微信、支付寶等新型移動支付方式引入財務收費管理當中,為患者提供了支付便利,但也給醫院財務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隨著病人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線上支付方式的就醫比例越來越高,醫院每日需核對和匹配的收款信息也越來越多。在將第三方支付平臺數據與HIS系統數據相關聯的過程中,如若產生系統或者網絡延遲傳輸等問題,將會影響數據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如果這些收款信息不能準確地匹配每位患者,將會造成少收、多收或者重復收取病人款項的財務風險。
基于醫院經營管理的特殊性質,醫院每日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其中包括了線上復診病人、線下門診、住院病人等,大量的就醫事項需要醫院眾多系統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完成。病人在問診的過程中會接觸許多系統,例如收費結算系統、醫生問診系統、藥品系統、財務系統、醫保系統等。以上系統都屬于醫院內部系統的分支,除此之外,還會與外部銀行系統相連,這些系統并不是同一時間建立起來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同時期搭建起來的,因此存在內外部各系統銜接不到位的財務風險。例如,在收費結算系統中可能存在財務對賬問題,與傳統的現金結算方式有所不同,為了使移動支付準確結算,需要將HIS系統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系統三方核對。核對過程中會出現時間差異,第三方平臺當日收入會在零點自動轉入銀行系統,如果交易剛好發生在零點,可能HIS系統會作為當天收入,而第三方平臺會作為下一日的收入,造成HIS結算金額與銀行當日金額差異,加大財務風險。
在“互聯網+醫療”背景下,其給醫院和病人帶來機遇和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所有信息化行業都要面臨的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內控問題。因此,醫院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適合互聯網醫療背景下的內控制度,同時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財務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互聯網信息系統中,電子符號代替了真實單據,從而使信息的真實性更易受到威脅,更易導致信息的失真。互聯網系統的開放性、數據的共享性這些特征,挑戰著傳統的內控系統,影響了內控部門自身職責的履行。在互聯網環境下,財務數據尤其容易遭受黑客的重點攻擊,網絡病毒、黑客入侵等都會導致數據的泄露,此時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醫院業務的復雜化、規模化,對財務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及時學習新內容,提高必要的安全意識,避免重要的財務數據泄露。
為了打造良好的內控環境,應從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地推進。為提高全員內控建設意識,進一步推進醫院內控建設工作進程,首先,要求醫院領導層認識到內控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內控制度的危害性,同時定期召開內控領導小組會議,在一些重要的會議中積極強調內控建設的重要性,實現內控工作的全覆蓋;其次,提高醫院高層次水平和人員工作素質,認真學習,與時俱進。特別是各部門負責人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內控工作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后,醫院應開展內控考核評價工作,全面檢驗內控制度建設和執行的有效性,加強內控制度執行監督,讓醫院的每個工作人員都參與到內控工作建設中。
除了提高內控意識,還需要建立內控體系。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建立一套適合醫院內控的組織體系,體系設置和職責如圖2。內部控制體系,應是獨立于醫院常規架構的一種新型體系,可分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和監督層四個層面。每個層面設立一個專門小組,其中小組成員可以來自各個科室。其中,內部控制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明確職能部門或者牽頭部門;風險評估工作由內部審計部門擔任;廉政風險防控由紀檢監察部門負責;醫療業務內控工作由醫院醫務管理部門負責;部門內部控制建設由醫院各部門(含科室)負責。內控建設是一項需要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醫院各部門、各科室應積極配合,協同推進內控建設工作。

圖2 醫院內控建設組織體系
“互聯網+醫療”這一新興模式對醫院資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要優先保障自身資金的安全。醫院業務流程繁雜、需要跨多部門協同,嚴格遵循內控制度,不易操作,但如果想要靈活變通,又會造成管理漏洞。在內控制度、體系形成后,想要真正有效實行起來,必須要加強和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醫院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可以將內部控制的流程標準化、便捷化,明確工作依據、工作標準、工作權限,讓清晰的流程和崗位權責通過信息化固定下來,通過權限分配規范起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內部控制,以確保醫院資金不流失,同時又能實現支付便捷。

1.完善多方的系統對接
醫院應當加快與第三方支付系統對接,借助大平臺的力量完善和優化醫院結算系統,在保證醫院數據信息安全的同時,實現醫院資金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醫院也應當完成各業務部門數據與內部管理系統的實時交互,實現醫院數據的全覆蓋,保障數據的有機循環,降低數據信息的“孤島”效應,以此提高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管理有據、活動有序、讓信息化將醫院的內部控制帶上一個新臺階。
2.完善退費流程
傳統的退費流程中,由于醫院運作系統的特殊性,患者退費必須自己拿著檢查單到開單醫生、檢查科室簽字認可,最后才到收費窗口辦理退費,遇到各環節病人多的話,退費患者需要等待很久。而互聯網醫療背景下規范的退費流程,直接線上審核退費,可以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實現終端退費及時到賬。在當下互聯網背景下,醫院對于退費流程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主要還是集中在退費路徑上,與第三方平臺明確退費原路返回,減少資金套現的可能,加速沉淀資金到賬時間。同時操作員在工作中應當認真復核、審批退費程序,實時核對,能夠有效預防在此環節錯誤的發生,減少財務風險。
1.財務流程管理設計對策
在“互聯網+醫療”背景下,財務報表設計是財務流程管理中的頂層設計,可提升整體工作質量。首先,在財務報表設計的過程中清晰區分出線上、線下不同支付方式,使財務人員分類管理,及時核對、分別入賬。其次,考慮到互聯網診療的結算方式有別于傳統線下繳費,醫院內部需要確保安排專人核對、管理相關支付模式所生成的數據。最后,患者在使用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時,當日繳費與退費的差額保留至醫院電子系統中,T+1日劃歸至醫院銀行收款賬戶,要求醫院財務部門設置專人核對網上交易賬戶,便于對線上互聯網業務進行及時處理。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交易款項記錄多,需要給相關人員設置操作權限,完善與其相適應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在“互聯網+醫療”背景下,要正視醫院財務內控管理設計的應用價值,從而優化就診流程,給患者提供更好的互聯網使用體驗。
2.重視內部審計
除了改進財務流程管理外,還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控制、評價、服務作用。首先,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完善的內部審計可以提升財務信息質量的有效性,保障財務內控工作的順利開展。醫院應重視審計監督職能,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其次,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審計工作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素質,為了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從審計人員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兩方面進行培訓。最后,醫院財務內控工作是不斷優化的過程,內審人員在工作中要及時關注風險,改進業務流程,開展有效的風險評估,完善審批程序,推動醫院財務工作健康運行。
“互聯網+醫療”代表了醫療行業新的發展方向,有利于解決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國家衛生部積極引導和支持的醫療發展模式。因此,醫院應根據自身財務內控工作的實際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財務內控工作高效運行,保障醫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