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
(西安開放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花卉作為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創作素材,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更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傳統花卉圖案產生較早,與人類文明同步,它的產生是特定文明的要求,是圖案形式的歷史記憶、文化財富。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浪漫而自信的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達到巔峰,文化和政治隨之提高,宗教也向多元化發展。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引進了異域的物質商品、生活習俗和文化藝術,中國文化氛圍逐漸形成了一種宏放、開朗、博大、粗豪的心理性格,在此時代下,中西方文化融合促使寶相花紋樣的造型特征逐步形成并盛行于唐代。在這一時期,寶相花紋樣受到中國佛教文化的影響,在我國唐代植物裝飾紋樣中成為典型的吉祥紋樣之一。佛教當中常以“寶相莊嚴”四字來體現佛像的莊重威嚴,南齊王簡棲《頭陀寺碑文》中云:“金資寶相,永籍閑安;息了心火,終焉游集。”寶相花紋樣之名由此而來。
寶相花紋樣起源于佛教傳入東漢。它集各花所長于一身,是符合藝術規律中打散重構的新生命,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范。寶相花紋樣并不是對某一種花卉圖案的臨摹,它汲取了印度佛教蓮花的元素和中國牡丹的特征,這種紋樣飽滿富麗、花瓣重重疊疊、造型瑰麗端莊,故有著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隋唐時期寶相花紋便被應用在與佛教有關的器物上,在唐代,則被大量裝飾在以佛教藝術聞名的敦煌石 窟中。
寶相花紋樣是源于自然的花卉抽象概括得出的一種植物造型,多呈對稱放射狀,并進行對稱排列,它吸取了多種植物花卉——蓮花紋(起源于印度)、忍冬紋(起源于希臘)、石榴紋(起源于波斯)、云紋、牡丹紋(中國本土紋樣)、聯珠紋(起源于波斯)的造型特征,以蓮花基本形態為主體,把盛開的花、蕾和葉等組合了多種花卉于一體,似乎是花卉紋樣,但又脫離了花卉紋樣的基礎形態,是一種既抽象又概括的裝飾藝術形式。
寶相花紋樣在唐文化的背景下達到了鼎盛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中國紋樣史》中寫道:“寶相花紋樣在唐以后歷代均有應用,大體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論牡丹、寶相、蓮花、石榴只以花心不同為區別……花瓣則千篇一律”。[1]由此可見,寶相花紋樣的花瓣是具有顯著特征的,蓮花紋、忍冬紋與石榴紋結合而成的側卷瓣,云氣紋與如意紋衍生的對勾瓣,牡丹紋演變的云曲瓣,不同歷史時期花朵的造型在不斷變化,但花瓣卻保持在最初的基本形態。
側卷瓣亦可稱為“忍冬蓮花瓣”,是忍冬與蓮花組成的植物紋樣。在敦煌盛唐時期的寶相花紋,便可以看到這一特點。忍冬紋取材于中國人喜愛的忍冬花,又稱為金銀花,它四季常青,凌冬不凋。佛教把蓮花看成圣潔之花,以蓮喻佛,蓮花是佛教藝術中不可忽視的裝飾題材,所以忍冬紋飾與蓮花樣式結合逐漸形成了忍冬蓮花瓣類型。這種形象大量用在佛教藝術上,象征綿延不斷、輪回永生。
忍冬蓮花瓣作為寶相花紋樣最基本要素,是由忍冬紋和石榴紋演化而來,側卷瓣一般是由兩個相對的忍冬葉片相向合并而成的,形似未開花蕾(如圖1),后成為寶相花不可或缺的基礎單元花瓣。在寶相花紋樣的側卷瓣中間部分,常伴隨有形似綻開的石榴紋樣,使得整個圖案空間飽滿,另外,石榴多籽象征“多子多福”,子孫后代的繁衍之意。

圖1 側卷瓣的基本形式
對勾瓣又稱為“云頭瓣”,初唐形成,從其外形分析,它是云氣紋和如意紋的結合體。“云氣紋”不僅可以作為獨立的裝飾紋樣,還寓意祥和之氣。對勾瓣形態由兩端向內回卷,形成花心與花瓣,其造型與抽象的如意紋相似,具有內斂式對稱的特征,傳承了其“如意”的內涵,“如意”出自印度梵語“阿娜律”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云”形,用竹、骨、銅、玉制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于上,以備遺忘。在造型上,對勾瓣的外形特征如同“如意”的柄首一般,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柄首屈曲手掌式為多,突出彎曲回頭形狀,唐代如意的形制發展為柄身扁平,頂端彎折處演變為頸部,柄首為三瓣卷云式造型,被賦予“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也正是唐代人民對富足生活、吉祥如意的期盼。
在寶相花紋的結構中,對勾瓣常常作為連接花心與花瓣的紐帶,兩端回卷的造型將花心及花瓣形成一個整體,在結構上工整對稱,裝飾性強(如圖2)。在形式上,對勾瓣有時會直接嫁接在側卷瓣和云曲瓣之上,花瓣豐富后便形成了三瓣、五瓣或者更多形式。對勾瓣作為早期構成寶相花紋樣的基本紋樣之一,后受到牡丹花形態的影響,花瓣逐漸趨于圓形,圓潤飽滿。

圖2 對勾瓣的基本形式
云曲瓣從外形來看,是牡丹花瓣形態演化而來。盛行于開元、天寶年間,據《群芳譜》載:“唐開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長安。唐人喜愛牡丹,因其雍容華貴,花瓣繁盛,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特征,故此時的裝飾紋樣也開始向牡丹紋轉變,成為寶相花紋另一重要組成元素——云曲瓣,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寫道:“由于中國人經常有充分的堅強性格和信心,能以自己的方式吸收所學,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體系中去。”云曲瓣正是體現了這一特點,將牡丹花的形態特征,融入寶相花紋的造型中。
牡丹紋花形飽滿,花瓣圓潤,層次豐富,被世人賦予的“富貴豐滿”內涵。云曲瓣將牡丹花的造型特點,恰當地融入到寶相花紋樣中。在寶相花紋樣中,云曲瓣常被搭配在紋樣的外圈位置,葉形瓣以三曲居多,花瓣邊緣呈弧形,瓣形較短,除單一的三曲或多曲云瓣外,后衍生出多曲大葉套三曲小葉,或在一層三曲瓣上加些裝飾,使其整體不再單調。因云曲瓣造型多樣,單元花瓣便于搭配,所以會被經常采用。

圖3 云曲瓣的基本形式
唐代寶相花紋樣集忍冬紋、牡丹紋、石榴紋多種花卉紋樣為一體,側卷瓣、對勾瓣、云曲瓣共同構成單元花瓣,這些形態造型不僅具有美好的形態,還要符合組織原則與整體的形態規律,在包裝設計中我們需要將唐代寶相花紋樣中的造型元素進行重新提取和歸納,學習其藝術思維表現方式及蘊含其中的理念和意趣,設計出具有裝飾美感與美好寓意并存的包裝 圖案。
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卉形態是極其多樣而繁雜的,在面對我們需要采集的花卉品種時,首先應對其形態進行思考。盛唐時期敦煌寶相花紋最大的特征就是固定的結構模式,在對其進行解構時,首先應對外形輪廓和內部結構進行符合形式美法則和個體規律的處理,同時兼備對物象的內部結構和自然紋理的整理,提取能體現構成要素的主要元素,采用新的組合排列方式,尋求寶相花紋與裝飾藝術的共通點,從而達到一種新的表現方式。
現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的回歸與懷念,設計者在構思過程中應充分應用寶相花的形態特點,使圖案不再僅停留在裝飾圖案的范疇,并肩負起詮釋產品特點、吸引消費、定位區分等多種功能,這時合理的解構創新在包裝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盛唐敦煌時期的寶相花紋,形態工整,結構嚴謹,對稱與均衡中強調形態之間的呼應。在設計創新時,基于現實對寶相花紋原始特征和審美要求進行強調和減弱,通常取之“形”,保留原始主體框架,延續寶相花莊重雍容的形態,刪除繁雜的細節,強化整體性,運用構成法則進行再創造,理解和掌握寶相花紋樣與構成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寶相花紋樣符號化,進行幾何的重組,重組后的單獨紋樣排列組合,使其成為一種新的圖案形式,這種紋樣排列的方式在現代織物裝飾上應用較為廣泛。其次要善于利用形象的大小、多少、疏密、方圓、虛實等對比因素,從而實現合理、恰當的夸張,在不影響對象的形態特征的情況下,在對象的輪廓內進行豐富的處理以整合不同的形態,使之更加具藝術感染力。
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裝飾藝術設計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借鑒,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傳統色彩是指導我們進行圖案紋樣配色的其中途徑,也是豐富色彩的重要手段。從本質上講,傳統色彩也是延續當時自然色彩的歸納和總結,它反映著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和美學發展的演變過程。
應用于包裝設計的裝飾紋樣與繪畫不同,它具有裝飾特點和特定的規律性,與色彩構成原理基本一致,色相的對比和色調的平衡,需要遵循色彩的規律和象征性。盛唐時期敦煌石窟裝飾色彩是中國傳統裝飾色彩應用的典范,它色彩絢麗,表現技巧純熟,雖然對比強烈,但適當的純度和明度使圖案不失典雅和諧。唐人擅長線型,也善用色彩,故此創造了熱烈,充滿無限生機,氣勢磅礴的寶相花世界,敦煌石窟中的寶相花紋通過色相、明度以及純度等要素,形成了獨有的裝飾色彩體系。在對敦煌藝術的圖案色彩具體借鑒時,可先通過觀察思考,認真的分析和理解,進行局部臨摹,根據臨摹體會與感悟,適當提煉主體色彩,加入流行色,應用于裝飾藝術設計中,但要遵循一定的色彩調配規律,也可依照原有圖案的色彩比例進行提煉,可摹仿其總體色彩氛圍,可局部采集,可整體歸納,也可適當添加主觀色彩。總之,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根據需要靈活運用。
中國傳統裝飾圖案具有鮮明的情感和寓意,對于寶相花紋的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對其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借鑒,裝飾紋樣設計是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的結合。在我國數千年的傳統圖案歷程中,留給我們的是無數千姿百態的花卉圖案藝術珍品,或瑰麗端莊、或清秀飄逸、或淳樸渾厚,代表了人們在不同時期對事物的審美,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
作為佛教藝術重要的裝飾紋樣,敦煌石窟的寶相花紋除了形態本身的美感外,它也符合了構成中的形式美法則,同時也被賦予多種象征,傳達不同時期賦予多種吉祥寓意,并成為傳統符號被廣泛的應用。
由于寶相花紋由佛教藝術中有著圣潔之花的蓮花紋演變而來,延續著蓮花清廉、高貴的精神內涵,又吸收石榴紋和牡丹紋的外形特征,后融入石榴紋樣吉祥寓意和牡丹紋的豐碩、華貴氣質,因此紋樣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在包裝設計中,應注重圖案的內涵與包裝產品內容相結合,在遵循紋樣的基本規律的同時,保有文化精神的呈現,在演變過程中重視思想,不斷地強調寓意,體現人們對設計精神的不斷探索。
傳統圖案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寶相花紋更是蘊涵著深厚而又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歷史幾千年花卉圖案的傳承,是傳統文化珍貴且深具民族性的精神財富。它的存在,對于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具有深遠而現實的意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于中國傳統花卉圖案的借鑒與創新,是每一名設計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如何將中國傳統花卉圖案與當代藝術設計相融合,把現代審美觀念、設計思維融入到傳統裝飾圖案當中,從而實現藝術設計作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民族韻味和時代感的藝術設計,是我們今后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與此同時,我們將繼續傳承和積極創新圖案模式,在借鑒傳統元素的同時,融會貫通,使中國藝術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傳統特色,能夠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