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守峰 李印福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 撫順 113001
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面對價值取向多元化、能力素質差異化的復雜群體,高校應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導下,積極構建服務型“三全育人”一體化模式,發揮“三全育人”的整體合力作用,積極轉變觀念,變管理為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因材施教,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和實效性,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優越性。
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道德行為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思想進步、思維活躍、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接受與理解能力較強、善于溝通與表達,但部分學生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精神缺失、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易受到社會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導致出現鮮明的利益多元、價值多樣、觀念多變的現實主義和利己主義特征。部分學生在情感上缺少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崇高理想的感悟精神和正確價值的判斷能力;在精神上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在信念上缺乏理想目標,其精神和物質需求更加現實、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回報索取愿望更加強烈,更多的是用實用主義的標準去看待問題,用市場經濟的標準去衡量價值,用利己主義的思想去審視周圍的事物。因此,部分學生對理想信念的困惑和疑慮明顯增多、衡量道德的標準明顯降低、對現實利益的矛盾沖突明顯增加、對價值的理性辨別能力不足、對抵制腐朽思想影響的能力明顯減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睆娜值膽鹇愿叨汝U明了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指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掌握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特點和規律的關鍵,正確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高校應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為學生成長成才注入強大的思想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全育人”思想的論述簡潔易懂,但其中包含的內容豐富,意義深遠。
“三全育人”思想是新時代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優越性的根本體現,其根本出發點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核心在于立德樹人,重心在于形成合力,落腳點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覆蓋,目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效果。因此,“三全育人”就是在充分發揮“兩課”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各學科、各課程、各環節的人文思想育人因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融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各個方面,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整體,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高校要通過深入挖掘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育人要素,進一步發揮全體教職工的育人作用,明確全體教職工的育人職責和要求,全面提高教職工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教學、管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化、精細化和全覆蓋。
“三全育人”思想是“以人為本”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言傳身教和為人師表。各類課程的教師要提高師德師風和業務水平,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校管理和服務人員要在嚴格管理和優質服務中體現育人導向,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叭恕彼枷氲膶嵸|就是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與思想引導有機結合,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規范管理、服務至上的教育觀念,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感染學生,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優良的環境,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全育人”思想范疇體現了思想教育的全覆蓋。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是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導下,學校以師生共同發展為中心,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和各環節,通過挖掘育人載體、強化育人保障、搭建一體化育人平臺,積極構建“點、線、面”融會貫通的“三全育人”立體場域,整合校內外各類教育資源,挖掘各種育人要素,優化各類育人內容供給,實現由點及線、聚面成體、多體聯動的思政教育格局,覆蓋全體師生,形成一體化育人的整體合力,著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奮斗精神。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叭恕彼枷胍粤⒌聵淙藶橹行?,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學生、服務學生,形成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無縫連接和整體合力,全面開拓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新格局。首先,學校要加強黨的領導,成立“三全育人”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協調全校教育、管理和服務部門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入挖掘育人要素,形成教、管、服一體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機制,建章立制,形成齊抓共管、部門聯動、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一體化格局。其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建設,搭建教、管、服一體化數據共享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將學校各個部門和各個教育環節有機連接起來,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實現信息共享,發揮協同作用。同時,利用大數據的研判功能,分析評價各部門的育人效果,促進各部門齊心協力、齊抓共管。最后,要建立提高全體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學習培訓平臺,堅定教師的理想信念,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覺悟,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的每位教職工都要通過不斷自我完善、提高修養,參與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見賢思齊、嚴于律己;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以堅實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
“三全育人”思想的中心是圍繞學生、服務學生,聚焦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提升思想教育的親和力和實效性。能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生的內心,將情感認同升華為思想認同,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當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抽象、形式單一、教育手段滯后,主要依靠思政課的理論灌輸和輔導員的講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表面化、片面化,教育效果有限。因此,要深入挖掘各部門、各個環節的育人要素,明確各部門的育人職責與任務,善于總結經驗,形成一體化育人保障機制。同時,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責任感,聚焦學生的價值導向、發展取向和需求指向,關愛每一名學生,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認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不全、效果有限的問題。一是加強課堂育人保障機制建設,發揮教師的價值導向作用。教師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專業方向、人生理想、職業道德教育的融入與滲透,還要言傳身教,用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觸動學生。二是建立師生互動平臺,增進師生的了解互信,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發展需要。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一方面要建立班主任、輔導員深入班級、宿舍、課堂的常態化機制,了解學生需求,主動服務學生。同時,可通過進班級宣講、進課堂聽課、進宿舍談話談心,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現狀,進行正向引導,解決學生知行不一的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要在充分發揮管理育人功能的同時,實行“三同”原則,即同學習、同生活、同活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認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三全育人”思想的普遍性在于做在經常、現于微處、著力于精細化。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采用思想灌輸、理論講授為主的方式,過度強調服從,缺乏主動的思想引導。這種教育方式,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和主體作用的發揮,思想教育效果較差。因此,應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服務至上的意識,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細化管理。
加強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就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善于見微知著、由表及里,透過細節看變化、透過平??串惓?、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增強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在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注重見微知著、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水滴石穿。把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校風建設、學風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宿舍文化生活、日常事務管理等各方面,貫穿學生學校生活的全過程,尋求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做好經常性思想工作既要圍繞學生思想的新變化、價值取向的新追求、接受信息的新渠道、思想變化的新特點,又要遵循學生的思想教育規律、成長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堅持深入做、持久做、反復做,實現思想教育過程精細化。加強思想教育過程精細化應注重落實思想互動互助、談心交心、普遍教育、思想分析、心理疏導等基本原則,促進經常性思想工作常態化、精細化。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大學生自我管理是大學生德育管理的新途徑,是對他律管理模式的有力補充,是對“人性化自律”的有力體現。與傳統管理體制相比,其更能體現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和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也是對現有管理體制的有力補充。高校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大學生不斷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的動態過程,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其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作用將更具持久性和自覺性。通過搭建自我教育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體會和感受信仰的精神力量,自覺接受先進思想的洗禮。從工作實際的角度出發,要建立以輔導員為領隊,由黨員、班委與學生干部組成的大學生自律委員會,參與學生事務管理,對全校所有班級學生的上課情況、早操情況、晚自習情況、校園文明行為規范情況、宿舍衛生情況等進行檢查與督查。從工作效果角度出發,要建立大學生自律管理機制與考評機制,以監督、檢查和推進各項學生工作,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科學的評價和正確認識,提高自制、自控能力,自覺改造思想和行為。同時,通過黨員、學生干部、優秀學生的示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廣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帶動廣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覺提高思想政治修養。
大學生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有責任,各自以其獨特的優勢影響著大學生。高校在強化教書育人的同時,要重視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立德樹人教育體系的構建。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互動,可以有效抵制不良風氣和腐朽思想文化對大學生的侵蝕。高校應針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現狀和需求制訂總體規劃,充分整合校內外各類教育資源,搭建一體化教育平臺,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實現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形成“三全育人”整體合力。同時,充分利用QQ 群、微信群等多媒體平臺,搭建家校聯動平臺、校企互動平臺,通過家訪、企業走訪等形式加強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形成線上線下教育合力,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實現目標性培養與就業。
“三全育人”思想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滿足了當代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思想道德文化需要,是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親和力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高校以“三全育人”思想為指導,積極構建“三全育人”一體化模式,形成整體育人合力,必將打破傳統“重管理輕服務”的理念和“粗放”的教育方式的束縛,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為作用的教育過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優越性,是高校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