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甜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學術圖書館指的是高校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等具有學術性和學術支撐服務的研究型圖書館。其中,高校圖書館主要為高等教育的教學與科研提供服務,是學術圖書館的主要組成部分。現階段高校圖書館在紙質圖書資料的借閱、數字資源的下載等最基本的文獻需求服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好了,但如何利用現代化手段支持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更加智慧化感知廣大師生對文獻情報的需求,提供精準化學科服務,推動高校在學術方面的智慧化建設是未來需要提升的[1]。
高校學術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并不是簡單的利用自動化、數字化這些技術去實現或增強某項功能,它的智慧化是來源于師生也服務于師生,從師生的學術活動中產生的大量行為數據中提煉、發掘、獲取知識,實現學科資源精準分析,智慧推薦,主動為師生提供有效的數據資源支持,從傳統的人找知識轉變成知識找人。
高校學術圖書館應以信息化建設為契機,依托新基建提供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智慧圖書館,推動全面開放獲取,構建新型學術生態,適應并滿足讀者新需求,為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提供持續有效的文獻保障和指導依據。
數據是圖書館系統運行與發展的根基,是核心競爭力,是所有智慧服務的基礎,沒有數據就不會有智慧服務。建設智慧圖書館關鍵在于管理和利用好師生讀者圍繞圖書館產生的相關數據,建立圖書館大數據中心,包括用戶數據、圖書館資源數據、業務系統數據、空間數據,從數據中挖掘需求和制定決策,定向主動提供服務[2]。
關鍵詞是對一篇文章內容的提煉概括,分析文章的關鍵詞可以整體把握文章的研究角度、研究方向。筆者依托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工具,設置關鍵詞節點對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從文獻計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研究熱點[3]。本文選取中國知網數據庫,在高級檢索中,設定檢索條件為主題=大數據AND主題=高校智慧圖書館or(題名=大數據or 題名=高校智慧圖書館)or(title=中英文擴展(大數據)or title=中英文擴展(高校智慧圖書館))or (v_subject=中英文擴展(大數據)or v_subject=中英文擴展(高校智慧圖書館)),進行模糊匹配,檢索出結果為379 條。時間跨度為2014年3月25日至2021年12月1日,將379 篇相關文獻以RefWorks 格式導出,利用citespace 工具進行數據轉換后得到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圖譜。通過可視化圖譜,可以將大數據時代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研究熱點清晰地展現出來,圖1中圓圈表示結果文獻的主題詞,圓圈越大表示主題詞出現頻率越高。由圖1可知,近幾年研究熱度從高到低的熱點詞主要包括智慧服務、大數據、高校、圖書館、云計算、建設、物聯網、智慧化、服務模式等。

圖1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領域關鍵詞共現可視化圖譜
在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領域頻度排名前20 的關鍵詞如表1所示,其中citespace 使用中心性指標來發現和衡量文獻的重要性,是一個節點擔任其他兩個節點之間最短路徑的橋梁的次數。一個節點充當“中介”的次數越高,它的中介中心性就越大。通過表1可以知道,雖然“大數據”關鍵詞頻次沒有“智慧服務”關鍵詞高,但它的中心性要高于“智慧服務”,說明大數據在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領域起到非常關鍵的聯結作用。

表1 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領域頻度Top20 的關鍵詞統計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給高校圖書館的是革命性、創造性的變化,對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近幾年,全國高校圖書館紛紛開始智慧化建設,對傳統圖書館進行升級、優化、改造。但由于是在原有的數字化系統上進行系統升級整合,涉及的大部分系統是不屬于同一家公司,因此,在各類型數據重組與整合、業務系統之間的銜接等方面存在進展困難、數據類型不一致等問題。但總體上,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開展還比較順利,智慧化程度在逐步提升。高校學術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仍然屬于實踐探索階段,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中心,應為學校教學和科研、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提供強有力支撐。學科服務工作的核心是建立在館藏與學科之間的紐帶,以完善館藏建設。一流學科的建設離不開圖書館豐富的資源保障,圖書館除了要做好文獻保障工作外,還要根據讀者的興趣特征、學科專業等,定向主動推送學術資源,為讀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
根據調查研究,目前高校學術圖書館注重學校一流學科的學術資源投入力度,而忽視了在保障學科資源覆蓋率的同時應融合讀者真實的需求,忽視了學術資源最終的流向是讀者本身,也缺乏以大數據為驅動主動推送學術資源,造成了學術資源豐富但館藏有效利用率低的局面。
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整個高等教育生態鏈中缺乏參與感,和校內其他部門缺乏聯絡,與部門其他應用系統之間數據不共享、不共建。雖然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師教學支持、科研團隊學術研究等多個方面都會使用到圖書館相關資源,也會圍繞著圖書館產生大量使用數據,但是系統之間壁壘的存在致使大數據分析結果出現偏差,數據分析價值無法體現。構建大數據中心以及區域性智慧圖書館服務聯盟,是推動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高水平發展的關鍵。
現在市面上,每個做圖書館行業的服務商和數據庫商都賣力地向圖書館賣產品、賣服務。雖然單個產品圍繞一個專業方向做得很全面很精細,但是廠商在設計單個產品時缺乏頂層設計思想,忽略了未來高校學術圖書館的智慧化建設是融合開放的整體體系。未來單個產品要具備完全的開放性接口,既要對接得到其他產品體系又要容納得其他產品數據,要有大數據思想。未來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一定是以統一數據為基礎,圍繞大數據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智慧化服務。
對于學術圖書館來說,其核心業務應該是通過研究大數據產生的文獻情報服務來支持師資團隊、科研團隊的教學和學術研究,為師生知識共享、協同學習等提供優質的空間服務。因此,高校學術圖書館在智慧化建設進程中應致力向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從對文獻信息更深層次的加工和挖掘入手,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為師生教學、學術研究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文獻情報服務,提升師生對圖書館的依賴,實現圖書館的價值。
為保障學校學科建設,圖書館大量的經費用于購買學術資源。在智慧化建設進程中,高校學術圖書館要結合本校學科特點及學校特色,將購買的學術資源元數據與網絡大數據實現知識整合與發現,并在此基礎上發掘讀者在使用系統時產生的過程性數據,二者數據進行提煉、清洗、融合,實現知識智能推薦,滿足讀者高效獲取知識的需求,提升圖書館智慧化服務水平。
對于高校學術圖書館來說,學術信息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網絡技術發達,最新的學術信息能傳播得更快、更廣,從而使得專業領域的學科熱點的前沿性更突出。現在國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設“雙一流”學科,高校學術圖書館必須抓住機遇,精準盤點學科資源、精準對標分析學科,發掘研究學科熱點前沿。誰能快速利用精準分析、提煉出一流學科的研究熱點,誰就能搶占先機,就能在該學科領域成為領跑者。同時,在圖書館現有的學科資源盤點上也能做到及時查漏補缺,為館內資源采購提供支撐依據。在圖書館服務的應用實例(比如學科數字分館門戶)上就能為師生讀者提供學科發展趨勢追蹤、學科學術成果評價、學科建設水平評估、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等情報精準服務。
作為科研學術的關鍵支撐,高校圖書館有必要主動探索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途徑。
高校學術圖書館有別于公共圖書館,它還承擔著育人的使命和職責。在讀者整個學習生涯中,信息素養能力是一項與其學業、科學研究活動息息相關的基本能力。高校建設智慧化圖書館除了要在軟硬件設施設備上實現智慧化外,在讀者的信息素養能力上也要加以輔助和培養。重點提升讀者高水準利用智慧化設施,這將促進智慧化系統讀者行為分析數據的產生,清洗、處理、分析各個系統的行為數據后,又有利于智慧推薦輔助支撐數據的形成,從而形成一個如圖2所示的閉環流程。最終讓讀者與圖書館這個有機體共成長。信息素養也將成為支撐其完成學業、開展科學研究的終身基本素養。

圖2 智慧圖書館閉環流程
高校學術圖書館核心業務還是為學校教學科研、讀者學術研究提供專業的學術資源,學術資源除了來自經費采購的各數據商資源外,還應將本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術與智力成果保存、組織、管理起來,建立機構知識庫,使圖書館發展為整個學校的學術知識中心。把本校所有學者的知識成果收集起來將形成一個不斷發展擴大的龐大數據,并結合本土學術成果對標“雙一流”建設目標,做到有的放矢,輔助支撐圖書館資源采購,為高校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支撐。因此,高校學術圖書館智慧化建設途徑中建立自己的機構知識庫是必不可少的。
從“211 工程”“985 工程”到現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高校學術圖書館一直擔當著文獻保障中心的重要角色。在大數據時代,高校學術圖書館應升級文獻保障手段,在持續地進行雙一流學科保障的進程中加入“大數據”元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雙一流學科對應紙質資源、電子資源、數字資產的館藏情況以及與JCR、ESI、SCOPUS 核心期刊收錄標準,SSCI、SCIE、EI 等核心索引收錄標準比對,標記核心資源,輸出本館的核心出版物匹配分析與學科保障分析,精準得出雙一流學科的文獻保障情況,讓雙一流學科的文獻保障率超過90%。
每一個高校學術圖書館經過長期的積累沉淀,早已形成獨具風格的多重特色館藏資源。高校學術圖書館應該重視專門的特色館藏建設,依托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特色館藏,并加以整理、加工,為學校科研和文化保護提供新渠道,提升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和專業化服務水平。
在大數據時代,資源信息爆炸式增長和傳播,經費有限的單一高校學術圖書館無法全方面滿足師生在教學、學術研究上的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同一區域內的高校學術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區域地理優勢,以區域協作的方式共建共享學術資源,構建區域性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聯盟,實現區域性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