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永
(聊城市茌平區融媒體中心,山東 聊城 252100)
新聞傳播的目標在于向大眾提供真實、有價值的信息資訊,并向大眾弘揚積極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在信息時代下,新媒體行業發展迅速,雖然為大眾提供了新鮮、豐富的信息內容,但是也為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當前媒體行業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媒體行業需要加強廣播電視媒體模式的轉變,積極創新媒體發展模式,才能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但是,結合當前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現狀來看,因為受到互聯網技術、新媒體發展等影響,一些廣播電視新聞現存在新聞宣傳能力逐漸減弱、宣傳市場能力下降、勞動資源流失等問題,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健康穩定的發展。想要推動廣播新聞宣傳穩定持續發展,就要充分明確當前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探究媒體創新發展策略,幫助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語現代化媒體融合。
當前時代下,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發展模式,新媒體發展規模逐漸擴大,新媒體平臺和渠道也逐漸增多,這為廣播電視媒體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在新形勢下,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不斷加速,改變了以往“定時定量”的媒體信息傳播模式,在傳播角色方面也讓以往的受眾也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并且借助網絡的互動交流,有效增加了媒體與受眾的粘合力,改變了媒體與受眾群體的特定關系,為媒體的發展創造極大的條件。在當前形勢下,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各行業的發展趨勢,廣播電視新聞需要加強創新融合,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所以傳統廣播電視新聞要充分汲取新媒體的優勢,逐步融合新媒體的發展優勢,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新聞宣傳方式,創新媒體內容和表現形式,為大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媒體服務,才能滿足大眾需求,有效增強信息傳播的時效性,達到提高廣播電視宣傳的質量,發揮廣播電視新聞作用的目的[1]。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核心目標在于服務社會大眾,而想要為大眾提供最新、最需要的媒體信息,媒體工作者就要充分明確大眾需求,站在大眾的角度上為大眾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內容,新聞信息需要在遵循受眾原則的基礎上,從受眾群體角度出發,滿足受眾心理的需求,才能增加受眾的黏合度,并提高群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認可性。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要認識到人們思維方式及意識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不同人群對于媒體信息的需求也有所差異,要充分結合群眾媒體信息獲取的需求特點,加強新聞宣傳的創新優化[2]。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受眾的心理有較多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新聞媒體受眾群體對新聞都存在一定的質疑性,面對媒體新聞時會關注新聞的真實性,所以全面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滿足受眾的心理互動,才能保證其判斷及評估。例如,在采編新聞過程中,杜絕虛假行為,避免采用擺拍、情境再現等行為,而采用真實的現場拍攝等手段來滿足大眾新聞需求,維護媒體權威性、威信力等,為大眾提供最真實的信息。
好奇心是所有受眾的心理特點,面對枯燥無味的新聞,難以增加受眾的粘合力。大眾較為側重新穎、新奇的信息內容,所以為大眾提供新奇性內容可以充分滿足受眾的興趣,抓住群眾的注意力。
廣播電視新聞面對的受眾為大眾群體,而群體每日面臨著各種壓力,所以對趣味性的新聞內容更加喜愛。通過趣味性新聞,可以幫助受眾群體緩解心理壓力,暫時忘卻煩惱,相較于單一的廣播電視媒體新聞媒體信息,新媒體內容則更加符合大眾的趣味性需求。
新聞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及畫面等內容來傳遞信息,與人們建立心理關聯,從而與群眾引發情感共鳴,充分發揮新聞價值內容。
廣播電視媒體新聞內容除向群眾報道新聞內容外,還會為群眾報道實時內容,讓群眾了解民生政策、實時熱點等多種內容,這也充分滿足了大眾群體對國家發展的了解。通過媒體渠道傳播,受眾群體也可以借助新聞來獲得知識資料、專業內容、教育信息等,讓受眾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收獲信息內容。同時,通過關注媒體內容,還能幫助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解決困惑等,讓受眾得到輿論的引導與思想觀念的樹立,促進社會治安穩定,為受眾提供安全的環境[3]。
新形勢下,新媒體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廣播電視媒體帶來的影響逐漸加大。在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利用信息終端就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再加上新媒體信息的多樣化與形式的豐富性,加大了對受眾的吸引力。人們通過新媒體接收信息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可見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需求。但是,新媒體的出現也為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例如壓縮了廣播電視媒體在人們生活中的占比,削弱了廣播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的效能,并降低廣播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的競爭力。如果長期處于這種條件下,廣播電視媒體依然故步自封就會威脅廣播電視媒體的生存地位。所以,廣播電視媒體要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宣傳的現存問題,實現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4]。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群眾對于生活問題的關注范圍逐漸擴大,廣播電視新聞涵蓋的信息量和范圍也逐漸加大,所包含的內容更加廣泛。在當前形勢下,想要充分保證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涵蓋范圍,新聞廣播宣傳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自身任務,在管理信息過程中出現虛假、延時和混亂等問題,從而讓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質量降低,影響了廣播電視新聞的威信力與權威性。
在當前形勢下,新聞信息內容會經過不同的廣播電視來進行傳播。所以廣播電視的新聞節目逐漸增多,但是以往人工監管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監管需求。如果一味采取人工監管方式,就會影響信息的傳遞性,并影響管理決策,最終影響節目質量。
新形勢下,媒體平臺逐漸豐富,新媒體成為當前媒體力量的主力軍之一,雖然能為大眾提供更加新穎、豐富的媒體內容,但是也為廣播電視新聞等媒體帶來了沖擊,導致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能力逐漸減弱。相較于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即時、快速特點,廣播電視新聞宣傳要經過采訪、編輯,以及播音、制作等多個環節,導致傳播優勢遠遠不足新媒體。同時,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存在單項傳輸等特點,所以只能單一地向受眾傳播,無法與廣播媒體有效互動,導致廣播電視無法及時了解受眾心理,如果長期如此還會讓廣播電視無法準確為受眾提供新聞內容。但是新媒體因為具有即時性等特點,可以快速、高效地為受眾提供所需新聞內容,讓廣播電視媒體受到了極大的沖擊[5]。
新形勢下,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數字化技術、新聞媒體技術等于人們的生活關聯逐漸提高,讓新聞信息的傳遞變得不再受局限,新媒體的新聞傳播可以隨時完成,不受到時空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新媒體的傳播有效實現了范圍的拓寬,加強了新聞的傳播效果,也讓媒體的互動能力與開放效果得到了提高。
新形勢下,廣播電視媒體廣播電視媒體因為缺乏創新和發展條件而導致發展停滯,面對新媒體發展規模的擴大,讓很多人才流向了新媒體,相應的導致了廣播新聞媒體人力資源流失,無法滿足當前形式的發展需求。同時,部分廣播電視單位的內部管理過于粗放化、短視化,無法為人才提供長期規劃和發展方向,或人力資源分配水平較弱,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能力,讓人才失去了工作積極性和自我成長、創新能力,阻礙了媒體的創新發展。
新聞宣傳媒體人員的核心工作在于新聞工作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想要保證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的創新順利,并促進工作高效開展,就要確保媒體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及專業素養,有扎實的基礎工作能力與工作思想,才能有效實現創新。在新形勢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宣傳和創新勢必對媒體的工作模式帶來一定沖擊,所以要求媒體工作者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加強新形勢下新媒體與融媒體思維。廣播電視新聞部門也要加強教育培訓條件的創造,幫助人員夯實基礎業務能力,提升現代化媒體思維和素養,并從受眾群體的角度出發,不斷強化廣播電視新聞在受眾心中的位置,增強輿論正導向與影響,從而幫助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加強市場競爭,創造出更高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推動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健康穩定發展[6]。
針對廣播電視臺而言,新聞的采集模式和渠道會受到極大的局限,新聞素材的陳舊固化也會導致新聞采集工作質量較低。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融入各行各業中,在當前形勢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媒體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但是也為媒體行業的發展與創新帶來了更多的機遇。所以,廣播電視新聞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作為媒介,收集篩選新聞素材,從而讓新聞工作者更及時、快捷地收獲信息,為大眾提供真實、新鮮的新聞內容。同時,要注意的是,保證素材的新鮮感和真實性,從而有效保證新聞資源的有效性。
廣播電視媒體工作者自身具有嚴格的職業道德思想和職業素養,才能客觀地解讀新聞內容,維護大眾的知情權,為大眾提供最真實、新鮮的新聞信息。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因為互聯網自身具有信息量龐大的特點,且融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因人的素質參差不齊,所以導致互聯網上輿論復雜,甚至出現消極、錯誤輿論,影響大眾的輿論導向。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在于媒體“流量”,無論是獨立的媒體工作者,還是組織媒體工作者,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流量”成了判定媒體成功與否的關鍵。廣播新聞媒體工作者作為守護公眾權益、維護大眾知情權的工作者,應當充分堅持職業操守。但是部分工作者為了“流量”,博得大眾目光,而忽視了堅持底線和素養,出現新聞內容虛假等問題。故此,新聞工作者應當充分堅定自身信仰,堅守廣播新聞媒體人職業底線,保證新聞內容質量,讓受眾群體更加清晰地了解事態的本質,引導輿論向積極方向發展,杜絕虛假輿論,從而加大新聞宣傳效果。
新形勢下,人們的媒體意識不斷提升,對于新聞的關注點逐步從民主提升到精神層面。所以,新聞宣傳要充分圍繞受眾這一中心,所編制的新聞應當從受眾的角度出發,與人們的思想及需求貼近,創編更加人性化的新聞內容,宣傳正確、積極的思想內容。同時,還要關注新聞宣傳為群眾帶來的關懷和尊重,不斷剖析和追蹤真實內容,幫助受眾感悟,讓受眾得到啟發,從而發揮廣播新聞宣傳的作用,確保新聞內容質量。
廣播電視新聞宣傳不僅是傳遞新聞信息和輿論導向的媒介,也是連接黨與群眾,向群眾傳播政治思想、指導方針、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還存在溝通作用,群眾的意見和真實想法可以充分傳達新聞相關部門的思想目標,為群眾出具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引導大眾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體現新聞廣播宣傳的真正價值。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是人們長久以來了解各項內容的關鍵渠道,承擔著人們知曉民生、社會信息的關鍵責任。在新時代下,新媒體為廣播電視新聞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充分了解受眾的真實需求,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宣傳新聞內容,才能滿足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需求。但是結合當前現狀來看,部分廣播電視新聞存在新聞宣傳能力逐漸減弱、宣傳市場能力下降、勞動資源流失等問題?;诖?,廣播電視新聞要加強新形勢下的創新發展,從新聞媒體人素養、信息采集途徑、媒體人職業底線、新聞質量等多種方面出發,探究發展創新力量,從而推動廣播電視新聞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