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深圳市福永中學,廣東 深圳 518103)
初中語文是中考的重點學科,同時也是基礎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學科,語文整本書閱讀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板塊,在學生學習和成長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水平,教師必須重視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初中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初中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可靠支持。
為了研究個性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筆者結(jié)合2021年教育專家組對廣東省隨機三所初中開展教學情況調(diào)研,并在調(diào)研中就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情況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本次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調(diào)研工作中主要采取問卷調(diào)查方式,通過對三所學校共計892 名初中生和48 名初中語文教師進行一次問卷調(diào)研活動,本次調(diào)研參與學生和教師涵蓋了七、八、九三個年級,教師的教齡均在5~10年之間[1]。
此次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三所學校參與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調(diào)研的初中生來說,絕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課堂上自主閱讀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閱讀喜愛程度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1。

表1 初中生對語文自主閱讀的喜愛程度
另外,本次試驗對當前的三所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進行調(diào)查,其結(jié)果見表2。

表2 初中生對語文課堂閱讀氛圍的評價
本次調(diào)查報告中還設置了初中生對于課外閱讀表現(xiàn)的情況調(diào)查,并且在實際調(diào)查中調(diào)查結(jié)果見表3。

表3 初中生對于課外閱讀表現(xiàn)的情況調(diào)查
在本次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調(diào)研活動中,對所有參與問卷調(diào)查的教師問卷結(jié)果來看,七、八、九年級的語文老師都表示自己對于“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仍然喜歡采用傳統(tǒng)講授的教學方式,其中認為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具有較大難度的教師占比78%,也有69%的語文教師認為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缺少良好的教學經(jīng)驗支持。73%的教師認為學生在參與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缺少學習熱情,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通過對學生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學生普遍認為閱讀課堂過于傳統(tǒng)枯燥,這也是造成學生閱讀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學生并沒有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中。
從個性化閱讀概念角度來看,個性本身就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理論,從這個層面來看,其指的是每類事物都表達著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實際特點。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初期,德國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jīng)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而在辯證法理論出現(xiàn)后,也明確提及了共性和個性并存的概念。著作《矛盾論》中提到,矛盾本身就是個性與特性的呈現(xiàn)。結(jié)合個性這一哲學概念來衡量初中生,可以看出所有的初中生都存在不同的身體素質(zhì)、學習能力、個人思想以及興趣愛好,這些都表達出了學生的獨特個性。從個性化閱讀理論來看,這一教學理念的根本原則是要結(jié)合不同學生展現(xiàn)出的個性,針對性地開展具有特色的閱讀教學模式,而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初中生對語文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整本書閱讀主動性,對初中生閱讀能力有效提升起到積極影響[2]。
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前,身為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里每一位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同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同時基于這一原則有效地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3]。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筆者借用日本著名實業(yè)家稻盛和夫先生人格分類理論,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初中生大致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2.1 自燃型。這一類型學生富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對于語文閱讀抱有濃厚的興趣,對文學作品具有較強的感知能力,能夠并且愿意主動地廣泛閱讀各類題材作品。同時,他們在閱讀文本時傾注感情,并且熟練閱讀批注,習慣將閱讀體悟形成文字,只可惜這類學生在班級中占比較小。
2.2 可燃型。這一類型學生學習上按部就班,具備一定的閱讀素養(yǎng),有課外閱讀的習慣,但缺乏系統(tǒng)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范圍相對狹窄,閱讀興趣不夠持久,閱讀活動受外界影響較大。相比于自燃型來說,可燃型的學生往往是在受到教師或父母的指導和激勵下才開展閱讀,能夠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他們普遍有意愿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可塑性較大。結(jié)合筆者多年教學經(jīng)驗,這部分學生在班級里占比很大。
2.3 難燃型。這類學生個性怯懦被動,缺乏探索意識,思維消極固化,自我效能感普遍較低,對學習懷有畏懼和挫敗感,對閱讀提不起興趣,甚至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需要得到教師或家長持續(xù)且強有力的鞭策,耐心地指導才能完成閱讀活動。這部分學生在班級里往往是學習“困難戶”,占有一定比例。
筆者嘗試以初中語文八年級必讀課外整本書《儒林外史》為例,在某班上一節(jié)個性化閱讀指導課,以推動個性化閱讀的實踐。爭取在因材施教基礎上,開展個性化閱讀,優(yōu)化閱讀方案,提升不同層次類型學生的閱讀效果和閱讀體驗,喚醒學生閱讀熱情。通過精準指導,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閱讀潛力,達到最優(yōu)閱讀效果[4]。
3.1 《儒林外史》整本書閱讀背景。八年級某班學生已完成《儒林外史》前十章閱讀任務。筆者以問卷或訪談形式,對不同類型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希望得到的支持進行了調(diào)查。
自燃型學生:《儒林外史》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書中涉及大量文學知識,對學生閱讀帶來一定困難。自燃型學生能夠自行查閱相關(guān)資料,讀懂絕大部分小說情節(jié),但對少部分細節(jié)難以理解。學生想要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內(nèi)涵,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可燃型學生:愿意閱讀《儒林外史》原著小說,對有趣的情節(jié)興趣濃厚,但不愿深究小說主題思想。面對讀不懂的情節(jié),可燃型學生普遍有著畏難情緒,但在老師的教導下愿意跟隨教學安排進行一定的探究。
難燃型學生:不愿意閱讀《儒林外史》原著小說,可以閱讀簡化版。在老師指導和要求下,仍舊對閱讀原著小說存有抵觸心理。急需閱讀方法指導和閱讀興趣培養(yǎng)。
3.2 課堂閱讀任務布置。基于以上學情,根據(jù)不同類型學生,筆者提供了多種閱讀方案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任選其中一種任務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閱讀。
3.2.1 自燃型學生任務。任務一:以樹狀圖梳理《儒林外史》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任務二:以人物為中心,梳理《儒林外史》情節(jié),為主要人物(范進、周進、匡超人、馬純上、嚴監(jiān)生、杜少卿等)編寫人物小傳。任務三:探究情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深入分析人物性格。任務四:完成《儒林外史》讀書小論文。
3.2.2 可燃型學生任務。任務一:閱讀小說,并概括重要人物的重要情節(jié)(如范進中舉,嚴監(jiān)生臨終,匡超人替考等)。任務二:結(jié)合小說情節(jié),總結(jié)人物形象(將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對應起來)。任務三:以全文或某一篇章,撰寫小說讀后感。任務四:以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某一中心,完成小說思維導圖。
3.2.3 難燃型學生任務。任務一:摘抄小說中的人物外貌描寫、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等佳段并說明理由。任務二:為《儒林外史》某一人物,擬發(fā)一條100 字的“朋友圈”。任務三:任選《儒林外史》某一人物或情節(jié),畫一份手抄報。
4.1 自燃型學生甲撰寫了題為《淺析杜少卿》的讀書小論文。文章對《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角色做了分析。一直以來,杜少卿都是作為《儒林外史》的典型正面形象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該生從情節(jié)入手后,他發(fā)現(xiàn)杜少卿并非毫無瑕疵,相反,他有許多的缺點。他在仗義疏財,樂善好施的同時,又展現(xiàn)出過于缺乏理財意識的問題。管家王胡子在幫杜少卿辦差時,常偷偷貪污一部分銀錢,杜少卿竟然毫無察覺,婁太爺好心提醒杜少卿提防身邊的人,杜少卿也還是一副蠻不在乎的情況。這些問題,最終導致杜少卿家財散盡。該生梳理了這些問題后,又進一步思考,最終他認為,這些不拘小節(jié),散盡千金的行為,或許正是杜少卿的獨特之處。他并非沒有理財?shù)哪芰妥R人的能力,但他徹底放棄去思考這些,進入了一個“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全新境界。他是真正意義的灑脫,他在乎的是精神的自由 。
完成這篇讀書小論文后,學生甲對《儒林外史》的主題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并對科舉考試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借此契機,學生甲課后梳理了歷代科舉考試的相關(guān)資料,對科舉考試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這次寫作不但促進了學生甲對小說《儒林外史》的理解,還點燃了該生研究中國歷史的興趣,可謂一石二鳥。
4.2 可燃型學生乙完成了《儒林外史》思維導圖。學生乙從成書背景、主題思想、主要人物的形象三方面出發(fā),進行較為細致梳理,系統(tǒng)整理了書中人物關(guān)系、情節(jié)內(nèi)容,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繪制思維導圖(圖1)。這次繪制,有效促進了學生乙對《儒林外史》的閱讀與知識掌握,在明確的目標引導下,學生乙閱讀重點更為突出、閱讀效率得到提高。思維導圖繪制后,在全班展示,激發(fā)了學生乙的整本書閱讀熱情與動力。
4.3 難燃型學生丙繪制了《儒林外史》主題手抄報。在平時的閱讀課堂中,學生丙較難跟上班級閱讀進度,但在此次閱讀活動中,為完成繪制手抄報任務,學生丙積極閱讀原著,在有限時間內(nèi),竭盡所能完成手抄報繪制(如圖2)。同時也對《儒林外史》內(nèi)容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這次手抄報繪制活動,極大提升了他的閱讀興趣。
初中階段的課外必讀書目大致可分為以下若干類。中國傳統(tǒng)古典名著類(如:《西游記》《水滸傳》《儒林外史》等)、外國經(jīng)典名著類(如:《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中國現(xiàn)當代經(jīng)典作品類(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等)。
通過以上《儒林外史》整本書個性化閱讀課堂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面對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書目,自燃型、可燃型、難燃型學生的閱讀學情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自燃型學生閱讀能力更為突出,應引導其主動挖掘作品主旨內(nèi)涵,解讀人物形象,由一部作品拓展至一類作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可燃型學生閱讀能力較為一般,但仍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基礎性閱讀任務,應在合理安排閱讀難度的基礎上,設置多種類型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分析,克服困難,在梳理書本情節(jié)基礎上領(lǐng)會主旨。難燃型學生閱讀意愿較低、閱讀能力較弱,不宜設置太高閱讀任務,應借助學科融合等多元化方式點燃他們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寓教于樂[5]。
綜上所述,初中生群體在性格特質(zhì)、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而這種差異性正決定了在閱讀教學中不能整齊劃一地運用某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教師要充分利用初中生不同群體差異性,積極研究并實踐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采用多維度、多元化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改變單一乏味的傳統(tǒng)閱讀課堂模式,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同時致力于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從而提高初中學生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