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國通環境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徐巧,馬丹
近年來,各地對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督力度日漸強化,通過監督檢查發現各環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2021年河北、山東、江蘇等省市通報的情況為例,現場采樣環節存在的常見問題見表1。

表1 現場采樣各環節存在的問題
現場采樣作為環境監測的基礎與核心,其工作質量直接決定了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現場采樣的偏差甚至會帶來監測結果數量級上的差別。在采樣人員對原始監測數據真實性終身負責的政策導向下,本文透過通報中反映的問題,對環境監測機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總結,并提出解決方案,為提升環境監測采樣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貢獻一份力。
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的人員,需要具備強烈的質量管理意識。目前,我國一些環境監測機構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自身的質量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導致出現管理體系不完善、檢測數據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的情況。還有些監測機構對人員的崗位職責界定不清晰、對人員工作質量未提出明確要求、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從而出現采樣人員未按規范要求開展環境監測,存在工作懈怠松懈的現象,造成數據失實,甚至弄虛作假時有發生。
現場采樣所涉儀器種類、數量較多,常出現的不合理現象有(1)所選采樣儀器設備性能指標,如量程、靈敏度、穩定性等指標不符合監測標準及規范的要求;(2)存在未經檢定/校準便用于現場采樣檢測的情況,或在采樣現場不按規范對儀器進行校準;(3)對校準結果的使用關注度不夠,導致原始記錄中的校準信息與校準證書中的信息不一致;(4)一些儀器存在問題仍然繼續使用,如采樣槍因未及時佩戴頭套導致槍頭變形、煙氣測定儀傳感器未及時更換等;(5)采樣結束后,未對儀器進行有效清理、維護,導致儀器受到污染或性能下降,對監測結果造成影響。

表1(續)

表1(續)
采樣方案不詳細的狀況較為普遍,遺漏監測目的、質控措施、采樣容器材質,監測點位、監測時間和頻次未予以明確等,導致采樣人員不能知悉監測的目的、無法選取有代表性的監測點位、監測時間和頻次不滿足規范要求、采取的質控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監測點位的選擇和設立需考慮多種因素,條件不同,可能會導致監測點污染物濃度的差異性,對監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監測樣品無效。監測頻次減少或采樣時間點不客觀、質控措施不到位,均會影響監測樣品的可靠性。采樣容器選擇不合理,也會影響樣品測定結果,如水樣中的氟化物會與玻璃容器發生反應、微生物樣品不使用滅菌瓶會造成樣品污染。
各省通報的問題中,廢水采樣量、采樣容器材質不規范,廢氣恒流、恒速采樣方式混淆,噪聲監測時長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的不規范行為也反映出采樣人員對標準規范的熟悉度不夠。
由于環境監測現場情況復雜,現場采樣人員為完成更多的采樣任務、過分追求經濟指標,存在不在第一時間記錄采樣原始信息,而是事后憑記憶補記的情況,極易導致記錄的信息與采樣現場信息不一致的情形,如采樣時間有出入、采樣所用設備與實際設備不一致、一些感官指標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此外,在采樣記錄表單設計時考慮不周全、對標準規范研讀不到位,導致原始記錄信息不完整,缺少地表水采樣時的沉降時間、斷面寬度、水深等,缺少廢氣監測氣象條件、生產工況、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等信息。
環境監測機構采樣人員由于流動性大、工作經驗不足、采樣任務重等原因,導致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此外,監測機構在培訓方面的投入不到位,人員整體素質得不到提高,比如質量方面的培訓宣貫不到位,會造成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監測樣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技術方面的培訓宣貫不到位,會造成現場采樣人員對監測標準、技術規范掌握不到位,技術水平難以提升。
第一,建立質量管理責任制,明確采樣人員的崗位職責,對采樣器材準備、采樣儀器前期檢查、采樣前的工況及現場確認、采樣過程、樣品運輸和儲存、現場質控手段、監測記錄等現場監測環節全過程的工作質量進行細化要求;第二,建立防范和懲治弄虛作假行為的制度和措施,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客觀、真實、可追溯;第三,建立質量監督制度,明確實施監督的人員、監督的頻次、監督的內容、監督的形式等,將質量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納入監督范疇,確保質量監督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第四,從采樣人員中選拔一批優秀的人員擔任項目負責人,建立采樣工作項目負責人制,發揮項目負責人在整個采樣環節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應建立健全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儀器設備檔案、儀器設備臺賬,按要求制訂并實施儀器設備檢定/校準計劃、期間核查計劃、維護保養計劃等。現場采樣前,應檢查所領用儀器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是否滿足要求、標識是否完好、狀態是否正常、是否在檢定/校準有效期內、儀器設備相關記錄是否攜帶齊全等,必要時,還應進行氣密性檢查、儀器使用前后關鍵性能指標的核查等。現場采樣時,按照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實施規范操作。采樣工作結束后,做好相關記錄、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設備的維護工作,提高采樣儀器設備的使用性能,防止儀器受到污染或功能退化等,還應完整保存采樣儀器的電子存儲信息,采取備份措施,保證其追溯性,防止記錄丟失、失效或篡改。
針對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現場定電位電解法測定的項目,遵照檢測標準要求,監測前后應測定零氣和有證標氣,確保示值誤差、系統偏差均符合要求,以保證測定結果的有效性、準確性,還應注意定期更換傳感器,防止傳感器失效導致數據失實。
監測數據結果與監測現場的情況息息相關,現場情況不同監測數據往往差別較大,因此,應從源頭抓起,做好現場采樣原始記錄表單的設計工作。各省在監督檢查中一般會重點關注一些最新出臺的檢測方法,采樣人員在開展新項目、新方法監測時更應保持高度關注。比如pH測定方法HJ 1147-2020《水質pH值的測定電極法》中對樣品提出了2h內完成測定的要求、對檢測設備提出了需具備溫度補償功能的要求、對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提出了更細化的要求,現場采樣人員在記錄填寫時需充分體現儀器校準信息、質控信息、樣品測定時的溫度、時間等關鍵信息。
為實現監測全過程的可再現性、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現場采樣人員應采用信息齊全且格式受控的記錄表單,在采樣現場實時、認真、詳細填寫記錄,杜絕補記、追記、重抄,對記錄的修改也應按規范進行。此外,還應關注熱敏紙打印條的復印及熱敏紙上相關信息的描述,關注電子設備中存儲的信息與紙質記錄信息的一致性。
可通過參加外部培訓、購買線上培訓服務或定期組織內部培訓等手段,豐富采樣人員知識體系、提升采樣人員整體水平。培訓內容除環境保護基礎知識、法律法規、評價標準、監測標準、技術規范、質量控制要求、安全防護知識外,還可考慮從業規范、職業規劃等內容,以期在提高采樣人員專業能力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為檢驗培訓效果,還應結合采樣工作實際開展相關的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核。
在采樣技能方面,可通過內部選拔一批經驗豐富的采樣人員、或外部聘請資深的采樣專家,組成專家小組,對采樣人員實施人員比對、儀器比對等方式的培訓。采樣技能培訓應注重實效,專家小組對各考核人員進行詳細點評。此外,還可參加外部能力驗證、內外部評審等活動,進一步提升采樣人員綜合素質。通過不斷培訓,使采樣人員的基礎知識、采樣技能、質量控制意識等方面均有質的飛躍,有力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為提高現場采樣人員的工作質量、獲取有效的監測樣品和準確的監測數據,建議做好新上崗人員的初始能力確認、在崗人員的持續能力評價工作,加大質量監督頻次、細化質量監督內容、采取形式多樣的監督模式。質量監督內容可結合廢水、空氣和廢氣、噪聲、土壤等不同類別的監測工作設計不同的監督表格,監督要點覆蓋采樣方案、采樣器材準備、采樣儀器前期檢查、采樣過程、樣品運輸和儲存、現場質控手段、監測記錄等現場監測環節全過程,在提高質量監督工作的可操作性、針對性、全面性的同時,有效地提升監測樣品及數據有效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環境監測領域,在檢測分析方面已制定較為完備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手段,包括實驗室空白樣品、校準曲線控制、精密度控制、準確度控制等,而現場采樣環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甚至干擾,導致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手段較為薄弱。為監控現場監測樣品的有效性,可結合現場平行樣、現場空白樣的數據進行判斷。為提升現場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可不定期組織現場采樣人員針對現場測定項目,如水和廢水中濁度、色度、電導率、溶解氧、pH,空氣和廢氣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廠界噪聲,振動等,結合項目特點選取人員比對、儀器比對、有證標準物質分析等多種形式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手段。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機構應高度重視采樣質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加強設備的管理、加大采樣過程的監督、提高人員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為環境監測工作創造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