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闖 陳 靜 劉肖漢 方蘋
(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 210036)
近年來,鯽魚精養容易暴發鰓出 血病,養殖風險驟增,而草魚市場行情波動很大,精養草魚模式的經濟效益不穩定。省大宗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健康養殖團隊在JATS[2021]365項目資金的資助下,在宿遷市宿城區春湘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試驗建立了一種“草魚+鯽魚”的多品種混養模式,模式試驗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試驗塘為宿城區春湘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1#、4#、5#塘,面積分別為60畝、75畝、66畝,水源水水質的主要理化指標為總氮3.32mg/L、總磷 0.42mg/L、氨氮0.37mg/L、亞硝酸鹽 0.16mg/L、pH7.71、懸浮物19mg/L、化學需氧量(CODMn)11.6mg/L,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 5361-2010)的規定要求。3個試驗塘均各配備7臺3kW的葉輪式增氧機、各配備2臺1.5kW正壓風送投飼機。
所選用的魚種,除黃顙魚魚種外購外,其余魚種均為基地生產培育的魚種。魚種放養見表1。

表1 3個試驗塘魚種放養情況表
魚種投放在2月20日之前完成。此時氣溫低,便于魚種的拉網運輸,不易擦傷魚體,成活率高;魚種放養前用聚維酮碘30g/m浸浴15分鐘消毒。
隨著池塘水溫的逐步升高,池塘水位由2月底魚種投放時的0.8-1.0m逐步加深,3-4月份注入新水的次數和水量較少,每15-20天注水1次,每次15-20cm;到5月中旬(小滿節氣)前,水深保持在1.8-2.0m;5-10月份,根據水源水水質優劣情況,酌情逐漸增加注水次數和注水量,可每10天左右注入新水1次,每次20-30cm,注水一般在清晨或夜間進行。
4月底至10月底,每天中午12:00-14:00,根據天氣情況開動增氧機。3-9月份、10-11月份,施用生石灰、過硫酸氫鉀、EM菌等微生態制劑調優水質,根據水溫天氣變化情況、水體透明度、pH值、氨氮理化指標,保證魚類生長期內的池水透明度在15-25cm,且水質“肥、活、嫩、爽”。
購買市場聲譽佳的飼料企業生產的草魚和異育銀鯽混養配合飼料投喂,按硬顆粒與膨化料按1:0.8比例搭配投料。3月初至6月底,投喂蛋白質含量30%、粒徑2.0mm膨化料;中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投喂蛋白質含量28%、粒徑2.0mm的硬顆粒料;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全部投喂粒徑2.5mm的蛋白質含量為30%膨化料。
投喂次數及投飼量:堅持“四定”原則投飼。3-4月份,每天分別在9:00、12:00和16:00投喂3次;5-10月份,每天分別在8:00、11:00、14:00、17:00投喂4次,根據水溫、天氣、水質、草魚和鯽魚的自身生長情況及攝食等情況酌情調整投飼策略。
巡塘:堅持早、中、晚三次巡塘,注意觀察水質、魚類活動、攝食與生長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魚體檢查:定期打樣,檢查魚類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投飼量;在養殖中后期,定期進行解剖檢查,及時發現魚體內臟尤其是肝臟的病變情況,并針對性采取措施。增氧:根據天氣、水質和魚群活動情況適時增氧,高溫季節的晴天分別在中午開增氧機2-3小時,必要時,也可在夜間開機增氧。
魚病防治遵循“防重于治”和“全面預防,積極治療”原則。實施綜合防治:一是堅持徹底清塘消毒,并做到放養魚種消毒、食臺消毒、漁用工具消毒,保持環境衛生;二是執行檢疫制度,定期投喂藥餌及潑灑外用藥等;三是推廣生物生態防治技術,定期檢測主要的水質理化指標,采用過硫酸氫鉀以及微生態制劑產品改良底質、調優水質,預防疾病發生。
養殖期從2021年2月20日至2022年2月26日。1#、4#、5#塘的畝產量分別為1790.17kg、1829.75kg、1964.22kg,草魚及鯽魚的增重分別為1035.2kg、1025.05kg、1118.12kg,飼料系數分別為1.5、1.6、1.62。3個試驗塘的收獲情況見表2。

表2 3個試驗塘收獲情況表
1#、4#、5#塘的畝產值分別為27302.76元、27853.30元、29642.68元,畝成本分別為19017.7元、21848.82元、24260.5元,畝效益分別為7325.06元、6004.48元、5382.18元。3個試驗塘投入的畝成本見表3。

表3 3個試驗塘投入的畝成本(元)
本試驗所試驗的草魚和鯽魚多品種混養模式,能充分利用池塘水體空間。在魚種放養規格為表1所述規格的情況下,草魚、鯽魚合計放養的畝尾數為1400-1600尾,都可以取得較好的養殖經濟效益,相較來說,草魚和鯽魚的畝放養量以草魚600尾、鯽魚800尾更為合適。
從投飼管理來看,選用優質的混養魚配合飼料,快速拉大草魚規格,在7月中旬張網捕撈規格達1.5kg/尾的草魚,每畝可捕撈出200-300尾,降低了池塘的載魚量,為其它魚類騰出水體生長空間;養殖中后期,通過提高飼料粗蛋白含量,快速拉大鯽魚規格,提高鯽魚的售價。
從水質調節和病害防控來看,養殖后期,陰雨天氣及高溫,池塘底部耗氧嚴重,及時監測水質情況,通過增氧和施用過硫酸氫鉀和微生態制劑來調優水質,通過水產病害生態防控措施,保持池塘生態系統的穩定,可以明顯減少養殖病害的發生,最終獲取較理想的養殖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