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天河鎮第二小學 王 楊
時間是一種重要的資源,需要被合理管理、分配和利用。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個體對時間的管理更加重要,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已經成為現代人社會性格的重要標志。對小學生而言,時間管理與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學業成效也有密切的聯系,但是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學校還沒有重視對小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后,小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由于沒有學習任務的束縛,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大部分學生都將時間浪費在了上網、打游戲等事情上,學習事項都被拋之腦后。究其原因,是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同時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在“雙減”政策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并提升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筆者嘗試采用四維四策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即目標引領、方法指導、評價激勵及家校協同這四種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并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使之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目標是導向,目標可以指明前進的方向。對教師而言,要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確定教學目標;而對學生而言,要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只有確定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最終實現目標。而在培養和提升小學生時間管理習慣及能力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目標指引和增強時間管理意識來實現。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生的自由時間更多,而要想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首先就要確定學習目標,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可以先設置一個學期的目標,然后再將這個目標分解到每個月、每周、每天,在完成每天目標的基礎上進而完成每周目標、每月目標,最終達到既定的目標。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小學生要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和管理,同時還要嚴格按照時間安排去執行,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避免浪費寶貴的時間,使時間得到合理利用。
小學生首先要樹立時間觀念,才能增強自身的時間管理意識,時間管理意識對時間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小學生在思想、心理、身體等各方面都還沒有發展成熟,對時間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教師應讓學生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時間是一種有限的寶貴資源。在對時間價值進行肯定和認可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時間管理具有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從而加強時間觀念,形成正確的時間管理意識,并逐漸建立起“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的意識,通過科學的方法對課堂時間和課余時間進行有效利用,進而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情,空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首先,引導小學生結合自己的個人情況,制訂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短期學習目標,然后嚴格按照要求去執行并完成目標。其次,對時間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運用,以此提升學習效果。小學生如果長期在一個時間段內學習相同的科目,那么當他進入這個場景之后,大腦就會自然進入興奮狀態,進而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小學生如果每天早上總是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朗誦課文,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后就會養成習慣,從而強化記憶效果,有助于高效學習。
在引導小學生制訂任務時一定要確定好完成任務的期限。例如,在布置完作業任務之后,要讓小學生根據作業量和自己的時間安排確定一個合理的完成時間,然后在這個時間段內集中精力完成任務,不可拖沓,以此提升時間利用效率。
小學生除了在學習上形成良好的規律之外,在生活上也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例如每天要按時起床,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時間,不熬夜,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從而形成良好、科學的作息規律,這同樣有助于小學生提升時間管理能力。
小學生可以在記事本或備忘錄中記錄好每天的重要事項以及日程安排,還可以制訂每周和每月的時間計劃表,將每天、每周、每月需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并標記清楚哪些完成了,花費了多少時間,采用何種方式完成的,完成的效果如何;哪些事情尚未完成,未完成的原因是什么,都可以一一做好記錄。
小學生在進行時間管理的同時還應時刻進行反思,反思自己采用的時間管理方法是否合理,最終達到的效果是否滿足,并做好總結記錄。并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及時調整,從而形成符合自己實際需求的時間管理方法和時間分配體系。
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養成科學的時間規律,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提升自身的時間管理能力。此外,在進行時間管理時,要對學習和娛樂進行統籌規劃,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只重視學習,也不能只重視娛樂,要做到學習和娛樂兩不誤,使自己的課余生活既豐富又充實。
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時間管理習慣,就要對他們的時間管理方法和行為進行科學評價,這樣才能讓小學生認識到不足之處,以便及時改正,從而促進小學生良好時間管理習慣的養成。
關于小學生時間管理培養情況,筆者曾經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發起了“關于小學生自我管理時間習慣養成”的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是否按時執行自己制訂的作息時間表”,結果顯示有82.11%學生表示有制訂作息時間表,但86.79%的學生表示自己不能按時執行或沒有執行;89.94%的學生表示需要借用外驅力來幫助自己養成自我時間管理習慣;其中54.72%的學生提到需要“獎勵”才能執行作息時間表。因此,筆者通過多種評價形式,引導學生按時執行作息時間表,激勵學生養成自我時間管理的習慣。
筆者選用“我努力我看見”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就是讓小學生根據自己制訂的任務表,每完成一項在后面做好相應的標記,表明已經完成此項任務,這樣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完成記錄時就會感到愉快,充滿自信,意識到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實現目標,從而激發小學生制訂和執行作息時間表的興趣。
對每天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統計,例如每天制訂10個任務,當全部完成時為優秀;完成7-9個為良好;6個為合格;5個及以下為待合格。然后再根據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優秀+10分,合格+5分,合格不加分,待合格-5分。通過這種方式統計出一周的得分,然后兌換相應的獎勵,以此來激勵學生為了得到更多的獎勵而不斷努力前行(具體操作見表1)。

表1 “我看見我評價”自主評價操作范例
除了以上提到的獲取相應獎勵之外,還可以開展“我是執行小達人”的評選活動。根據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取的分值來評定誰是“我是執行小達人”。具體評定方法為:獲得每日優秀的為“日小達人”,一周獲得7次日小達人的為“周小達人”,一個月獲得4次周小達人的為“月小達人”,以此類推。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可以激勵學生按照既定的作息時間表堅持執行下去,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為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還可以舉辦“我是時間小主人”展示活動。將評選出來的“時間小主人”照片及事跡在線上進行展示(具體操作見表2)。通過開展此項活動,可以堅定學生執行作息時間表的決心,在長期的堅持、強化、鞏固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執行作息時間的習慣。而且經過活動展示評價,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我時間管理的好習慣,成為管理時間的主人。

表2 “我是時間小主人”展示活動具體操作表
要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習慣和能力,單靠學校是難以完成的。學生除了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小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需要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引導小學生養成時間管理習慣。因此,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并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意識以及教育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數家長對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利用時間等問題未加以重視,這說明家長對時間管理并不重視,他們的注意力依然放在孩子的成績方面。由此可見,家長的認知能力和覺悟水平還有待提升。為此,家長要不斷進行自我學習,意識到時間管理對孩子的成績以及成長都具有促進作用。基于此,家長應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在提升自身教育素質的基礎上,認識到時間管理對子女發展的重要性,并要掌握有效、合理的時間管理教育方法,給予子女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學會管理時間。
小學生處于思想、身心、身體等發展的重要階段,還未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也不具備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能力。此時,需要家長對其多加關注,通過與子女多溝通,了解他們對時間管理的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重視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從而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但是卻不能過度干預,否則會影響子女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養成,不利于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給予子女適當的時間管理指導。
營造民主型家庭氛圍,樹立平等、民主的意識,充分尊重子女的意愿,讓其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對子女采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在尊重其意見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指導,能夠和子女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了解他們管理時間的想法,從而幫助子女掌握時間管理方法和時間安排規律。并配合學校開展的相關時間管理活動,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并具備相應的時間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目標引領策略,從意識維度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通過方法指導策略,從實踐維度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時間管理;通過評價激勵策略,從習慣維度促進學生自我時間管理習慣的養成;通過家校協同策略,從能力上培養學生自我時間管理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