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君
作為一個30年前提出的“老概念”,此番元宇宙的再走紅,既有騰訊、微軟、Facebook等國內外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入局的原因,也是相關技術不斷發展與成熟的結果。當然,目前與終極形態的元宇宙還相距甚遠。但是,元宇宙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媒介技術帶來了新的機遇——計算升級、體驗升級、商業升級。元宇宙再走紅語境下,數字媒介技術的未來圖景,值得學界和業界的更加關注。面對元宇宙帶來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筆者認為應當更多關注元宇宙應用的具體場景,要落腳在“人的連接”的迭代、重塑與升級,同時對技術主義路線進行反思,以真正把握元宇宙發展機遇,推動數字媒介技術演進與范式轉移。
元宇宙成為互聯網熱詞、傳媒業的“風口”。那么,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關鍵技術的現狀是怎樣的?
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在《雪崩》一書中提出元宇宙概念。在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被稱為元宇宙的多人在線虛擬世界,用戶以自定義的“化身”在其中進行活動。從字面意思上看,元宇宙即Metaverse,由 Meta(“對……超出”)和 Verse(宇宙)組成,是一個超越現實宇宙的新型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業界對元宇宙產生了新的共識,即集成與融合現在與未來全部數字技術于一體的終極數字媒介。而今,這一概念越來越受到國際各大互聯網平臺的重視。2021年11月,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元宇宙中主持了一場盛會,邀請來自全球的上萬名Facebook員工以及媒體、嘉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視頻會議,每個與會者都在這個虛擬世界以“化身”出場,包括扎克伯格本人。在此期間,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是互聯網的未來形式,甚至是比互聯網誕生影響更大、更深遠的顛覆性技術變革,并提出在元宇宙領域的重大戰略規劃以及投入。由此可見,元宇宙不是某一項技術,而是一系列“連點成線”技術創新的集合;它內置社交網絡,每個“化身”的活動、交流都在元宇宙中進行,有自己的經濟系統,跨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有自己的文明體系,并可以不斷演化。
元宇宙的技術基礎,可以用BIGANT來概括,B即區塊鏈技術,I即交互技術,G即電子游戲技術,A即人工智能技術,N即網絡和運營技術,T即物聯網技術。其中,較為關鍵的是AR與VR等交互技術、5G、云計算和區塊鏈、AI等。首先,沉浸感的提升一直是元宇宙突破的主要方向,盡管目前只能實現通過垂直屏幕展示畫面,用戶的交互操作也受制于鍵盤、鼠標、手柄等硬件工具,尚未達到“同步與擬真”的目標,但VR、AR技術正持續迭代升級,不斷深化感知交互,為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階梯。其次,作為大規模的參與式媒介,元宇宙交互用戶數量理論上可以達到億級,但受限于運營商服務器和用戶計算機性能,難以支撐大規模用戶同時在線,而隨著5G、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逐步降低成本和網絡擁堵,就能夠不斷提升元宇宙的可進入性。此外,元宇宙理論上應與現實社會高度同步,但實際上,元宇宙建立在場景和人物建模上,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UGC目前創作領域編程門檻過高,創作的高定制化和易得性不可兼得,未來區塊鏈、AI技術的發展有望降低內容創作門檻,是元宇宙延續與擴張的核心動力。
誠然,元宇宙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通過對其架構的不斷嘗試構建和對其關鍵技術的不斷融合運用,就能夠利用元宇宙的相關技術與方法解決數字媒介領域的特定問題。
數字創造是元宇宙的開端。在物理世界,人們創造的都是實物或服務;在元宇宙中,人們進行的是數字創造,創造的是數字產品,如發布圖文、拍攝和制作短視頻、建設虛擬城市等。元宇宙的繁榮需要大量活躍的數字創造者,以及豐富多彩、引入入勝的數字產品,這倒推著數字產品創作智能化水平的提升。AIGC,即由人工智能創作內容,將會成為元宇宙未來主要生產力之一,低代碼、零代碼、自動化生成內容將是主要趨勢。這將大幅降低創作門檻及創作成本。原來只有行業專家才能使用的創作工具,未來每個人都能輕松使用,創作市場將從利基走向大眾。就像人們習以為常的手機直播,十年前只有電視臺或專業機構才能創作視頻內容,今天人人都能做直播。
算力是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人均算力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數字政府、金融科技、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互聯網創新領域都需要算力支撐,元宇宙也不例外。未來元宇宙的體驗以及創作將對算力資源形成海量需求:其一是要讓內容體驗更加逼真、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及支持大規模用戶同時在線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資源;二是建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連接交互,需要大量傳感器、智能終端等物聯網設備去實時采集和處理數據,這也需要海量的算力支持;此外,元宇宙需要處理大量的視覺圖像和進行AI計算分析。這些現實需求使得以CPU為核心的傳統計算結構以及當前的計算能力無法滿足。因此,需要建設智能計算中心,以及云邊端協同計算來適應元宇宙發展需要,這將是計算升級的主要趨勢。
麥克盧漢曾經說過:媒介是人類感官的延伸。在元宇宙中,用戶的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感覺)被逐一數字化,信息的維度也在逐步增加,使得數字內容不斷逼近現實的感官體驗,更具有真實沉浸感。比如,2021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們利用沙盒游戲技術構建了一個元宇宙,根據校內外實景搭建了建筑,還原了場景,以“化身”出場,上演了一出“云畢業”。除了還原校園基本風貌,花草樹木和校貓也亮相其中,在典禮中校長還提醒學生們“不要在紅毯上飛來飛去”,這場畢業典禮同時在B站直播,雖然參與人數不足千人,卻引發了“央視新聞”抖音號、人民網的爭相報道。
決策是指導數字媒介中執行下一個“動作”的指令。以往,數字媒介決策主要依賴信息系統,人的大部分活動在物理世界完成,少量行為會借助信息細化提升效率。隨著元宇宙要素的融入,將物理世界重構建模到數字化世界,數字媒介決策更多依賴數字系統,少量決策指揮信息回到物理世界指揮設備和機器完成操作。與此同時,隨著信息體量和維度的增加,以及信息分析工具的日益智能化,兩者疊加將促進決策更加精準、可預測性也會越來越高,可以更加高效地指導數字媒介的方方面面。
元宇宙作為一個未來傳播的發展與格局的宏觀方面,能夠推進數字媒介技術的“再組織化”,并孕育新的商業模式。首先,相比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單一技術提供的產品,元宇宙是一個相當宏大、自治的經濟和治理系統,為流動性的寬松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就意味著規模巨大的資本將流入其中,直接助推數學媒介技術的發展。其次,從長期看,元宇宙會趨向于成為一個個優化社區持倉資產并實現其最大效用的虛擬社區,這將給數字媒介技術的商業化帶來了新的模式。以區塊鏈為例,通過發展游戲內容和游戲內部經濟可直接在元宇宙中創造價值,且這種價值具有高交易透明度及可審查性,合約的簽訂則有可編程性、靈活度及風險的相對隔離性,換言之,區塊鏈實現元宇宙的不可篡改和互操作性,有效地降低了欺詐、不公等的概率,實際上成為一套新的商業模型。
數字媒介技術的發展需要有新的尺度、新的內容和新的范式。元宇宙帶來的未來雖然絢爛迷人、前途遠大,但達到預期的狀態仍需要一系列的落地和突破。
元宇宙并非十全十美,特別是基于“大互聯網路線”構建元宇宙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對這一技術主義理念進行反思:一是中心化傾向,元宇宙似乎創造了一個更加有利于用戶交互的形態,但是用戶在其中享受到的一切服務、權益都與構建元宇宙的頭部平臺有關,數字媒介技術由平臺開發,也由平臺使用,不利于平等的實現。二是數據治理問題,數字媒介技術的發展、普及與應用,人們在元宇宙中創造了海量的數據,而平臺掌握著數據的確權、定價和流轉,形成了對用戶數據的占有和剝奪。三是互操作性問題,不同公司、平臺提出和構建的元宇宙是不同的,這將導致形成一個個的“元宇宙孤島”,在這一孤島中發展的數字媒介技術并不適用于另一個孤島,除非各元宇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但當前元宇宙數據、生態與價值的割裂,導致了相關數字媒介技術發展難成體系化。
元宇宙走紅背景下,產生了很多宏大且前景廣闊的想象,給人以非常強的沖擊感,但是由于前瞻性過強,這些想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元宇宙的價值在于為數字媒介技術提供了一個未來發展的參照。有了元宇宙之后,類似區塊鏈、VR這樣的技術發展,就有了更多系統化、有現實框架根據的參照,就能厘清現在的任務、未來發展的重點。在這一參考系中,應更加關注元宇宙應用的具體場景,以真正推動數字媒介技術發展的落地。目前,元宇宙的應用場景分為五個方面:一是物理,即能夠傳遞具身的物理信息;二是地理,即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買賣、租賃土地,改變地理地形;三是心理,即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通過分配與互動,獲取一定的身份認同;四是事理,即用戶在元宇宙的生產—消費—再生產遵循流動轉化的邏輯路徑;五是倫理,即要應對好虛擬人、自然人之間的倫理問題。以區塊鏈為例,無論元宇宙中的建筑還是貨幣,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資產,數字資產的形成,還需要一個低層的平臺,來提供嚴格的版權保護和跨平臺的流通機制。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平臺,提供了可選的方案。因此,要進一步發展區塊鏈技術,綜合利用加密算法、簽名算法、共識機制,確保數據每一次拷貝都被登記在冊,并不被非法篡改、拷貝,實現元宇宙之間虛擬物品的交換和使用。
媒介是連接人的全部社會關系的紐帶,數字媒介技術演進的路徑終究要落腳在“人的連接”的迭代、重塑與升級。一方面,要“向外”(現實邊界)開疆拓土。如果僅從外部世界看,元宇宙可能是數字媒介發展的最終形態,因為它滿足了媒介實踐中所有“向外”延伸的想象力需求;另一方面,要“向內”(人體自身)深層次重組,人體與人的心智也是一個宇宙,對其的選擇性“重組”或“再造”同樣是數字媒介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比如,在電影《頭號玩家》中,人們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一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綠洲),在這個世界中,有繁華的都市,形象各異、數量龐大的玩家在這里齊聚。電影中展現的“綠洲”,如今已經被元宇宙雛形——沙盒游戲——先實現了。以VR為代表的數字媒介技術在改寫傳播領域現實狀況的同時,也在重新構建起一套全新的傳播規則,同時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個體以這種方式重新審視、體驗和消費乃至創造這種全新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