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雁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病毒性腦炎屬于較常見的感染性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其病程多具有自限性,主要累及大腦實質,可導致發熱、嗜睡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少數可伴驚厥、頸項強直或意識障礙,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尚無治療該病的特效藥,多以抗病毒治療為主,然而效果有限[1]。相關研究表明,病毒性腦炎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有大量的氧自由基參與,其可導致神經細胞壞死溶解,加重腦損傷[2]。而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可拮抗神經細胞的脂質過氧化,修復和保護腦組織,因此近年也被逐步用于該病的輔治[3]?,F為探究該藥聯合抗病毒治療方案在病毒性腦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本文以40例確診患者為例進行了相關研究。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入住我院診治的40例病毒性腦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4~61歲,平均(37.38±5.29)歲;病程5~9 d,平均(7.02±0.58)d。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7~59歲,平均(36.98±5.33)歲;病程5~9 d,平均(7.05±0.56)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經病史、影像技術診斷等確診,符合病毒性腦炎的診斷依據[4];②年齡為18~65歲;③已簽署研究知情及同意協議。
1.2.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或心血管疾?。虎诎槠渌窠浵到y疾病,如顱內占位等;③既往有藥物過敏史;④惡性腫瘤等。
1.3方法:兩組均接受常規基礎處理,包括營養神經、物理或藥物降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脫水等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單純予以更昔洛韋(生產商: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671)抗病毒治療,每次滴注量5 mg/kg,經0.9%生理鹽水100 ml配比后給藥,2次/d,持續2周。觀察組基于對照組條件施加依達拉奉(生產商:揚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07)靜脈滴注,30 mg/次,經0.9%生理鹽水100 ml配比后給藥,2次/d,持續2周。
1.4觀察指標:①臨床藥效[5]:于治療2周后評價:顯效:基本或完全無相關臨床癥狀及陽性體征,腦脊液測定結果正常,無后遺癥或后遺癥程度較輕;有效:相關臨床癥狀及陽性體征有所緩解,腦脊液測定結果有所改善,后遺癥較明顯;無效:相關臨床癥狀及陽性體征、腦脊液測定結果基本無變化,甚至加重。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神經損傷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采血3 ml,離心處理后獲取上層血清樣本,按照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鈣結合蛋白B(S100B)及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的水平;試劑購自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③氧化應激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采血3 ml,離心取樣后,按照鉬酸銨比色法測定血清過氧化氫酶(CAT)的水平,按照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的水平;所用試劑均購自北京博邁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④治療安全性:記錄兩組治療期間發生高熱、抽搐等不良反應的患者例數及其發生總占比。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兩組間臨床藥效比較:結束療程用藥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達到100.00%,高于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臨床藥效比較 [n(%),n=20]
2.2兩組間神經損傷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上述各神經損傷指標測定值較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血清NSE、GFAP及S100B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間神經損傷指標比較
2.3兩組間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的血清CAT與LPO檢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兩組該2項氧化應激指標較治療前均改善,且觀察組血清CAT檢測值高于對照組,血清LPO檢測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間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2.4兩組間治療安全性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發生抽搐、高熱等不良反應的患者總占比為15.00%,略高于對照組的10.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間治療安全性比較[n(%),n=20]
病毒性腦炎的病程多在1~2周左右,發病機制多與各種致病微生物介導的一系列應激反應有關[6]。在單純皰疹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持續作用下,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可導致腦組織水腫,進而出現神經細胞變性、局部炎性浸潤等病變;同時還可造成腦組織缺氧缺血,刺激氧自由基大量合成與釋放,進一步毒害神經細胞,最終導致預后不良[7]。常規采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藥物治療雖然能夠有效抑制細胞DNA合成,發揮強效的抗病毒作用;但是難以徹底清除氧自由基,治療后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病情得不到穩定控制[8]。
近年來,依達拉奉做為自由基清除劑在臨床上的應用日趨普遍。其藥效穩定,安全性高,對局部腦血流具有調節作用,并可抑制炎性介質分泌,減輕花生四烯酸所致腦水腫的程度,進而拮抗遲發神經元壞死[9]。近年有資料指出,依達拉奉可減少乳酸在腦組織內的聚積,下調腦氧代謝率,使腦損傷后內源性毒物的釋放減少,使神經細胞受到的毒害作用減輕,從而發揮修復和保護腦組織的作用[10]。唐慶希等人在一項針對60例病毒性腦炎患者的研究中,發現經依達拉奉聯合抗病毒治療后的觀察組療效顯著提升,高于對照組[11]。王清芳研究[12]中,82例病毒性腦炎患者經依達拉奉治療后,血清NSE、S100B等神經損傷指標水平均明顯改善。本研究說明依達拉奉聯合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應用,較單純抗病毒治療更利于減輕腦組織損傷,提升治療效果,與上述研究觀點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依達拉奉能夠徹底清除氧自由基,減輕神經細胞毒害有關,用藥后患者的腦組織功能得到更好的修復和保護,故而降低了血清NSE、GFAP等指標的水平。
CAT、LPO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損傷程度的兩個敏感指標,其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往往預示著機體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依達拉奉用于病毒性腦炎患者的輔治,還可有效減輕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其原因可能是依達拉奉對細胞內的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強效的抑制作用,能夠阻斷氧自由基生成,進而減輕腦組織受到的過氧化損害。此外,本研究還發現,依達拉奉聯合抗病毒治療方案在治療安全性方面也較有保障。
綜上所述,對病毒性腦炎患者實施依達拉奉聯合抗病毒治療,對提升臨床藥效、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以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均有明顯助益,并且其用藥安全性也較高,能夠為今后治療病毒性腦炎提供一些依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