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雋
強化對重要財稅政策、重點專項資金等的審查監督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拓展改革部署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常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抓重點、抓關鍵,以重點專項資金監督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對支出預算和政策實施的實質性審查、全過程監管,有力促進了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財政政策實施效果、財政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力促轉變專項資金使用方式,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建議將無償撥款的專項資金改為市場化運作的基金”,在預決算審查意見中多次被提出。市財政等部門采納意見,分別于2018年、2019年設立了首期規模各1億元的農業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鄉村產業發展基金,兩支涉農基金完成股權直投項目6個,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超5億元,促成省市區三級聯合共設鄉村振興發展基金,引領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1年組建設立了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基金,撬動4倍社會資本投向新興服務業,當年投資2個項目,投資總額2000萬元。
廣泛運用專題審議形式,強化重點專項審查效果。預算草案審查前的重點專項預算編制說明會,預審時的專項資金重點審查,初審時的重點專項專題審議……在預算草案“三審”過程中,廣泛運用專題審議形式,對專項資金從當年預算執行、績效評價及審計和次年預算安排、績效目標設立等入手,提出對專項資金預算編制的意見建議交財政部門研究完善預算草案。如針對機構職能整合后的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管局的專項資金召開預算編制說明會,財政部門根據說明會意見全面清理界定部門專項與政府專項范圍,將涉及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的政府專項納入財政部門重點績效評價范圍,并對個別項目預算安排進行調整或重新測算。重點預審時,預算審查專家到部門實地查看專項資金相關材料,并延伸到轄市(區)、鄉鎮調查重點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執行情況,切實掌握第一手資料,2021年專家組經審查發現個別資金長期趴賬余額達數億元。
積極實行多元發力模式,提升審查意見建議質量。發揮主力,發揮好人大代表在預算監督中的主體作用,這是提高預算監督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常委會組建預算專業代表小組,全過程參與預算審查工作,預先審查時,專業代表參加專題調研和審查;人代會期間,代表小組專門審議預算報告和草案;財經委在大會期間兩次專門審議預算時,專業代表列席并發表意見建議。借助外力,聘請熟悉財政、會計、審計、稅務等領域業務的預算審查專家實地審查,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聯動合力,人大專委和常委會各工委結合聽取專項工作、專題調研、工作評議、重點議案建議辦理,關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監督支出預算分配促政策和預算落實。每年6月,主任會議聽取重大專項資金預算落實情況的專項報告。選取5至6項涉及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專項資金,結合資金扶持方向和使用規定,對預算落實到具體項目情況及執行進展開展專題調研,督促部門對照年初制定的預算績效目標,按照資金使用方向,加快資金分配撥付,并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的具體建議。2021年5月底,重點專項項目的預算分配進度達到92%,較歷年80%左右的分配率有了較大提升。
實時聯網監督促預算執行進度提升。“根據近期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顯示,專項資金存在如下情況,現函送你局,請認真研究處理并在7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這是今年7月1日針對紓困惠企穩經濟等專項資金半年度落實情況發給財政部門的提醒函。財政部門接函后在規定時間采取措施加快支出進度并反饋了情況。近兩年,圍繞全市“532”發展戰略,緊盯科技、商務、服務業、工業智造、文旅等重點專項資金,通過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按月跟蹤執行進度,在關鍵節點對進度偏慢的發提醒函,督促財政及主管部門加快資金撥付使用,盡快落實扶持企業政策,聯網監督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深化日常監督促預算管理力度加大。推動財政部門健全預算執行管理機制,分科目、分項目、分預算單位按月通報財政支出預算執行情況。政府及財政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清理市級專項轉移支付結余結轉資金、規范預算管理、貫徹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十條措施等制度措施。每年財政部門對9月30日前執行進度低于50%的專項資金進行梳理,按規定收回用于統籌安排,近兩年收回項目資金過億元,進一步推動了財政專項資金的精準安排和高效使用。

決算審查問重點。“社區配套建設專項資金在補助方式、補助標準、跟蹤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中心鎮建設專項資金在實際執行中定位不清;水稻田生態補償資金存在基層少撥滯留現象;農業生態補償資金與其他資金統籌混合使用……”專家將實地檢查發現的問題一一作了反映。決算審查時,通過組織預算審查專家對專項資金實地檢查,掌握的情況更準、提出的建議更實,有力提升了決算審查質量。每年年初確定1至2項專項資金,要求政府安排審計部門專項審計,并單獨出具審計報告,5年來涉及環保、城市長效管理、美麗鄉村建設等6項專項資金,進一步增強了決算審查的針對性。
資金使用問績效。督促財政部門將第三方重點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決算草案審查的參閱材料,財政部門向人大常委會提供的績效評價報告從2017年的7份提升到2021年的21份,五年共提交77份,大大提升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的針對性。督促財政部門每年將重要績效目標與預算草案同步報送人代會審議,2020年首次提交了3項重點專項預算績效目標,2021年增加到5項。推進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財政部門按照人大要求,近三年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累計壓減預算支出超億元,提升了財政資金安排的精準度。
審計整改問結果。“針對結余資金未上繳財政的問題,2021年8月,市住建局已將結余資金全額上繳財政專戶”,在常委會會議上分管市長如是報告,這項問題及整改源于年初人大要求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開展專項審計。近五年,根據人大要求審計的6個專項資金,通過整改最終收回結余資金4000萬元,加快撥付資金8000余萬元,調減預算1000余萬元,推動部門出臺制度3項。通過跟蹤監督專項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分析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挖掘問題成因,推進了整改工作落地見效。
常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將重點專項資金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問效有機貫通銜接,形成全過程監督閉環,有力推動財政政策更好地服務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要求,切實推動資金使用績效和政策實施效果的提升,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