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好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采取五項新舉措,用法治力量解決影響經濟恢復、企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的關鍵問題。
人大決定:深化企業合規保市場主體。“近年來,鎮江的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對私營企業負責人慎用刑事強制措施的建議,以避免經營管理缺位導致企業停產甚至破產。鎮江是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市,市人大常委會專門聽取市檢察院關于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并作出《關于深化推進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要求,市政府明確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經費保障辦法,實現第三方機制平穩運轉。規定監察、偵查機關可以向檢察機關提出合規建議,探索在調查、偵查階段啟動企業合規程序,為企業爭取更多時間、更大空間。規定行政執法機關在執行自身職能中,發揮督促、引導、支持作用,明確審判機關對輕緩量刑建議予以充分考量的義務,形成共同關注和支持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的更大合力。
代表建言:構建法治環境穩預期。穩定的預期來自于透明的環境,如何讓市場主體、人民群眾更多了解司法,更多感受公平正義?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請代表監督、讓人民滿意”法檢兩院行。
更全面地了解司法工作。開展“看作風建設,促進政治能力新提升”“看服務發展,促進法治保障新提升”“看辦案質效,促進公正司法新提升”專項活動,各代表小組走進基層“兩院”、人民法庭,在互動中了解“兩院”工作。
更廣泛地傳遞司法溫度。人大代表積極參與“兩院”組織的司法公益活動,70多人次參加市中級法院“反詐在行動,守護夕陽紅”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宣傳、市檢察院“青春閃耀,奮進有我”全市檢察好故事講述等系列活動,為正義“站臺”。
執法檢查:助力維護企業利益。確保憲法法律有效實施是人大的職責所在。今年調研發現,執法機關檢查的頻次、執法的力度直接影響企業的信心。面對市場主體數量增速下降、企業復工復產意愿不強、投資信心偏弱的總體形勢,市人大常委會既關注執法嚴不嚴格,更關注是不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執法,是否存在過嚴甚至過度、過頭等現象。
排查2020年以來市政府審結涉企行政處罰復議案件,認真研判被申請行政復議較多的部門執法情況,聽取被處罰對象意見建議,形成重點關注清單。把執法檢查重點由實體法向程序法轉移,以程序正義確保實體公正。結合前期摸排狀況,謀劃對《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程序法開展執法檢查。督促行政部門完善貫徹法律法規的制度體系,特別是涉及自由裁量權部分,因地制宜完善機制,確保行政相對人始終享受平等待遇。目前,全市12個行政執法部門制定277項“涉企免罰輕罰清單”。
人大評議:抓“關鍵少數”增市場信心。“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經鎮江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會對十個市政府組成部門開展“穩住經濟大盤”專項評議。
深挖根源性問題。成立五個專題調研組,用四個月時間深入基層一線,走訪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全面摸排全市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措施中存在的短板問題,形成清單,交有關部門整改。
找準找實政策依據。對照國務院“33項措施”“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和鎮江市“紓困解難24條”,認真研究對策建議。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堅持正確監督、正面導向,推動政府直面問題、邊評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