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南通市崇川區幸福街道的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科創中心內,研討氛圍格外熱烈,聲聲為民、句句惠民、字字利民。“通往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凝聚了百姓的期盼、復興的重擔,我們作為人大代表更應該堅守初心、履職擔當,為鄉村振興謀路子、獻良策。”南通市崇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嚴崇明說道。崇川幸福街道用人大代表智慧和力量化解困難、解決問題,讓更多、更動聽的振興故事流傳在“幸福”大地上。
“我們所的基本職能是科技創新、科技服務,通俗講就是‘育好種’‘種好田’,主要承擔國家、省、市農業科研項目,服務鄉村振興、服務農業增效、服務農民增收……”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一峰介紹。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各項事業振興的前提,用科技引路,以創新惠民,農科所為轄區鄉村振興指出了新路徑,繪出了美藍圖,走出了一條融合發展之路。
區人大代表、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室副主任魏亞鳳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其主持的元麥產業鏈項目,他立足科研人員角度給出了轄區百姓的“致富良方”,用“雙重身份”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這次‘代表建功新鄉村、集智聚力為振興’活動給了我一個機會,講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說出自己的履職愿景。我想,經過科學的育種播種、合理的種植生產,我們很快就能品嘗到‘鄉村振興’的香甜成果!”
“這里是我們的玉米種植田地,我們的鮮食玉米經過自交系的選育和組合鑒定,過會兒請大家嘗嘗……”一位在田邊工作的研究員介紹。寬邊沿的遮陽帽、黝黑的面容、自信的笑容,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最真實的形象。
烈日當空,萬里無云,高溫也擋不住代表們在薛窯科研基地調研的步伐。看著橫平豎直、井然排列的農作物,區人大代表、幸福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捷說道:“這些試驗田凝聚了我們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作為人大代表,我們在學習他們勤懇奉獻精神的同時,更應該積極探索科技推廣、產品營銷、創新融合等方向,助推產學研結合,引‘源泉活水’灌溉我們的農作物呀!”代表們隨后在甜瓜育種試驗田參觀調研,深度了解目前甜瓜種質資源、品種組合以及立架栽培技術、全地膜覆蓋等新技術。

鄉村振興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幸福街道致力于向土地要效益,選好路子、找準方向,注重優勢轉化推動產業發展,打造最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點,擦亮鄉村振興新品牌。
“隨著2.4萬公斤寧麥顆粒歸倉,我們文俊村社區迎來了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第一桶金,后續我們將繼續深化跟農科所的交流合作,邀請農業專家支招田地管理,布置優質生產,助推集體經濟提檔升級!”區人大代表、文俊村社區黨總支書記馬鋒說。今年以來,文俊村社區攜手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建謀新路、科技創豐收,依托農業專家指導選種寧麥13號種子,采用“小麥軟土”全面復耕,打造“閑地育培”“休閑農業”,聚焦產業促發展,讓鄉村振興看得見摸得著。
擂鼓催征、初心如磐,立足幸福、助力振興。“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要擦亮身份,沖在鄉村振興第一線,立足不同崗位,凝心聚力,為幸福街道走好振興路貢獻力量!”區人大代表、幸福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施曉峰向代表們發出倡議。展望未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幸福”大地上全面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