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坤
急性腦梗死是非常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對于患者的健康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疾病的發病率高,且具有明顯的致殘和致死性特征,同時腦梗死有高復發率。因此多數患者的預后情況較差,亟待探尋科學有效的診療方案降低患者的殘疾率和死亡率。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復雜多樣,往往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斑塊不穩定,血流動力學改變等有關,近年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工作、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和日常飲食結構的較大變化,使得以急性腦梗死為代表的各類腦血管病變發病率不斷上升。有報道指出[1],血清Hcy 的異常可導致皮內細胞慢性受損,引起脂質過氧化和血液凝固異常增高,增加了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被認為是急性腦梗死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以下將進一步分析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診療中檢測血清Hcy 水平的實際價值。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20 年5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另抽取同期體檢健康者40 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7~85 歲,平均年齡(61.5±7.8)歲;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病情程度劃分:重度患者(≥16 分)10 例,中度患者(5~15 分)19 例,輕度患者(1~4 分)11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45~86 歲,平均年齡(61.7±7.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均為初次發病以及發病時間<48 h;②觀察組患者入院后通過顱腦CT 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③對研究方案知曉并自愿參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臨床資料完善且依從性良好,能夠配合各項臨床檢查以及隨訪等工作。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腦部病變者;②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③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④患有血液系統疾病者;⑤合并精神疾病等無法配合檢查和隨訪等工作。
1.3 方法 兩組受試者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肘靜脈血3 ml,以3000 r/min 速度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儲存于-20℃環境內待檢,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于血清Hcy 水平進行檢測,檢測方法為循環酶法,需要在靜脈血抽取后2 h 內盡早完成檢驗,血清Hcy 正常范圍:5~15 μmol/L。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清Hcy 水平、Hcy 檢驗異常率,并對比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cy 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Hcy 水平對比 觀察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血清Hcy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中男性的血清Hcy 水平略高于女性,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Hcy 水平對比(,μmol/L)

表2 兩組血清Hcy 水平對比(,μmol/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Hcy 檢驗異常率對比 觀察組的Hcy 檢驗異常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Hcy 檢驗異常率對比(n,%)
2.3 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cy 水平對比觀察組重度、中度、輕度患者的的血清Hcy 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高于中度、輕度患者,中度患者的血清Hcy 水平高于輕度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cy 水平對比(,μmol/L)

表4 觀察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Hcy 水平對比(,μmol/L)
注:不同疾病程度比較,P<0.05;與輕度患者比較,aP<0.05;與中度患者比較,bP<0.05
近年來各類腦血管病變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與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以及日常飲食結構的較大變化等有關,該類疾病的主要患病群體為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腦血管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和復發率,多數患者合并基礎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脂血癥等,進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2-4]。而發病后的肢體偏癱等后遺癥會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積極探尋科學的診療方案和預防措施對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殘疾程度以及預防死亡意義重大[5-7]。近年來有研究指出[8-10],血清Hcy 水平的升高與急性腦血管病變的發生密切相關,并且血清Hcy 水平的逐漸升高導致靜脈血栓、冠心病以及各類外周血管內病變的發病風險進一步提升,所以檢測血清Hcy 水平的臨床價值較高。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腦梗死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所涉及的病因機制十分復雜,例如凝血因子、血管壁和血小板等,血清Hcy 水平的升高造成腦梗死病變的患病風險增加,同時患者病情加重。由于高Hcy 水平的存在使得谷氨酸神經細胞毒性進一步增加,對患者腦組織灌注造成不良影響,促使神經凋亡,對腦功能產生急性損傷,所以血清Hcy 水平檢測有利于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嚴重度,還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腦梗死病灶面積大小,這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病情評估和藥物療效評估等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11-13]。血清Hcy 水平的升高導致患者動脈平滑肌細胞內的癌基因表達進一步增強,并促使機體平滑肌細胞異常增殖,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增加了急性腦梗死的患病風險,也導致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高血清Hcy 水平也將導致基質金屬蛋白酶異常激活,患者動脈平滑肌細胞內由于絲氨酸蛋白酶活性異常增加,使得動脈中膜層受到影響,容易誘發腦梗死病變。Hcy 水平的升高還將導致低密度脂蛋白出現自身氧化性異常增強的情況,而且吞噬細胞由于產生大量復合體使得發生泡沫細胞轉化,血管內皮細胞當中CD40 表達進一步上調,引起患者動脈血管慢性炎性反應,進一步造成泡沫細胞增加,并大量在患者血管壁內發生沉積,容易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程[14-16]。高血清Hcy 水平還將產生大量超氧化物陰離子以及氧自由基,并且還將對一氧化氮合成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損傷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管內皮功能異常表現,使得舒張因子分泌量持續減少,單核細胞粘附血管收縮,并出現血小板聚集,而上述因素都是誘發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高Hcy 水平還將導致花生四烯酸代謝異常改變,引起血栓素大量合成,還會對血栓調節素表達以及活性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非常容易誘發血栓形成,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所以血清Hcy 水平的上升將導致急性腦梗死的病變風險提升以及疾病嚴重程度增加,盡早檢測血清Hcy 水平有利于及時發現急性腦梗死病變的征兆,并盡早給予治療和干預。檢測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 水平也可用于早期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為疾病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Hcy 屬于含硫氨基酸,也是人體肝臟以及腎臟代謝之后所形成的重要產物,Hcy 可在機體中以三種形式存活,即雙硫Hcy、Hcy 以及游離型Hcy,臨床中一般需要對上述三種半胱氨酸總和進行檢測。近年來有報道指出,Hcy的升高將導致纖維蛋白以及纖溶酶原兩者的結合力降低,與此同時纖維蛋白以及高脂蛋白兩者間結合力進一步增加。隨著纖溶系統功能逐漸減弱,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的保護功能也會隨之受到削弱,引起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使得泡沫細胞大量產生,引起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一步增加了各類心腦血管病變的患病風險[17-2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血清Hcy 水平分別為(23.16±8.29)、(22.62±8.25)μmol/L,均高于對照組的(14.09±2.52)、(13.19±2.35)μ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中男性的血清Hcy 水平略高于女性,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Hcy 檢驗異常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急性腦梗死的發病與血清Hcy 水平的升高密切相關。進一步對觀察組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進行對比發現,觀察組重度、中度、輕度患者的的血清Hcy 水平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Hcy(29.95±7.20)μmol/L 高于中度患者的(24.25±5.06)μmol/L、輕度患者的(15.09±3.65)μmol/L,中度患者的血清Hcy 水平高于輕度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隨著患者病情程度的提升,血清Hcy 水平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急性腦梗死的發病與血清Hcy 水平異常升高之間密切相關,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可對其血清Hcy 水平進行監測,進而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可進一步對其診療方案做出優化調整,同時對腦梗死的預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血清Hcy 水平檢驗能夠為其疾病診斷以及病情評估等提供觀察和參考依據,可在其疾病診療預防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