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玲玲
(新鄭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鄭州 451100)
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剖宮產指征不斷拓寬,近年來剖宮產率明顯上升,尤其對高危孕婦預后、改善妊娠結局有重要作用,但剖宮產相關并發癥逐漸受到臨床重視,其中術后切口感染較為常見。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經濟負擔,影響預后恢復。目前臨床對剖宮產研究主要集中于術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對其影響因素分析及不同沖洗方式對感染發生率的影響較少。本研究選取我院行剖宮產的高危孕婦為研究對象,以分析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探討不同沖洗方式的價值,為臨床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行剖宮產的高位孕婦4375例。納入標準:經孕前檢查結合臨床資料確診為高危妊娠,包括不良妊娠史、流產次數過多、子癇前期、肥胖等多種因素;均自愿行剖宮產;單胎妊娠;足月產。排除標準:分娩前合并感染;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資料不完善。切口感染診斷標準(符合以下之一):術后切口存在膿性分泌物流出或表現為明顯紅腫疼痛癥狀;切口引流、穿刺時流出膿性分泌物;切口自然裂開流出膿性分泌物;經其他病原學檢查確診。根據沖洗方式不同將其分為2組。A組2172例,年齡26~33歲,平均(29.68±1.43)歲;初產婦1131例,經產婦1041例。B組2203例,年齡24~34歲,平均(29.37±1.52)歲;初產婦1149例,經產婦1054例。2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收集患者孕婦臨床資料,包括住院時間、陰道檢查次數、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瘢痕子宮等情況。A組孕婦術畢立即采用甲硝唑溶液,濃度0.5%,對宮腔及腹腔、腹壁切口進行沖洗;B組孕婦術畢立即采用氯化鈉溶液以同樣方式進行沖洗,濃度0.9%。兩組沖洗完成后均吸凈殘液,常規縫合切口,于術后7 d拆線。
1.3 觀察指標: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及1期愈合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L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與剖宮產術后切口未感染孕婦相比,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孕婦陰道檢查次數較多,術中出血量較多,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瘢痕子宮占比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s)

表1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分析(±s)
指標 感染(n=97)未感染(n=4278) χ2/t P住院時間(d) 29.06±4.3828.49±4.611.2060.228陰道檢查次數(次)4.05±1.021.96±0.6829.531<0.001手術時間(min)173.54±28.69169.33±30.281.3560.175術中出血量(mL)180.65±24.95160.38±22.918.599<0.001胎膜早破(例) 76(78.35) 21(0.49)2616.387<0.001羊水污染(例) 49(50.52) 33(0.77)1249.237<0.001瘢痕子宮(例) 35(36.08) 71(1.66) 460.943<0.001
2.2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術中出血量多、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是導致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
2.3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4375例高危孕婦中采用甲硝唑溶液沖洗2172例,感染25例;2203例采用氯化鈉溶液沖洗,感染72例。A組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1.15%低于B組3.27%(χ2=22.615,P<0.001)。
2.4 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1期愈合情況:A組1期愈合2128例,B組1期愈合2079例。A組1期愈合率97.97%高于B組94.37%(χ2=38.448,P<0.001)。
剖宮產率的提高致使一系列產科相關問題逐漸受到臨床重視,其中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在臨床中逐漸凸顯。剖宮產為有創手術,創傷性較大,破壞機體原有生理性防御功能,且產婦情緒焦慮、產后體力消耗、產中多次陰道檢查、組織損傷、大量出血等因素均會提高切口感染、產褥感染風險,尤其對高危產婦影響更加明顯[1-3]。因此,分析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影響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對確保母嬰健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所選4375例行剖宮產的高危產婦中,存在97例切口感染,感染發生率為2.22%;通過對高危產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與剖宮產術后切口未感染孕婦相比,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孕婦陰道檢查次數較少,術中出血量較多,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瘢痕子宮占比較高,術中出血量多、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是導致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胎膜早破主要是由于生殖道感染或胎膜本身病變所致,出現胎膜早破會增加宮頸及陰道處病原菌入侵宮腔機會,提高術后切口感染風險[4]。術中出血量多、羊水污染會增加病原菌入侵機體幾率,為病原菌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生長環境,導致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提高[5]。
給予抗生素是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臨床中逐漸受到重視,是指對無感染征象但存在感染風險患者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高危孕婦術后切口感染風險較高,通過預防性給予抗生素對降低術后感染風險有積極作用。甲硝唑是臨床常用抗生素,主要對厭氧菌起到殺滅作用,可直接穿透細胞壁進入細菌體內,與細胞內去氧核糖核酸結合,抑制細菌DNA合成,且抗菌譜廣,對多種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均有明顯控制作用[6-7]。剖宮產采用甲硝唑溶液沖洗既能直接殺死細菌,又能清洗生殖道,且不會通過乳汁吸收影響新生兒,具有較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低于B組,1期愈合率高于B組,表明甲硝唑溶液沖洗相較于常規氯化鈉溶液沖洗可明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提高1期愈合率。
綜上所述,術中出血量多、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是導致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常規氯化鈉溶液沖洗相比,高危孕婦剖宮產術后采用甲硝唑溶液沖洗可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提高1期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