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亮
(廣西東蘭縣民族中學 廣西河池 547400)
1.雙減政策的意義
雙減政策是對我國新時代教育格局的有效突破,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調整[1]。在新時期的教育氛圍當中,很多學生的課余負擔太重,很難得到充分的休息,導致學生普遍存在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很多家長要求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班,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課余負擔,極大地占用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因此,雙減政策有效糾正了功利化、短視化的教育理念,重新梳理了教育規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宗旨,這是雙減政策對新時代教育的要求。
2.雙減政策實施的現狀
雙減政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雙減政策的實施獲得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支持,很多家長對于雙減政策持積極的態度。其二,雙減政策有效降低了學生家長的教育焦慮問題。大多數學生家長不具備輔導學生完成作業的能力,因此,這會增加家長的教育負擔。通過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能夠有效減輕家長的教育焦慮。其三,有效減輕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經濟支出,通過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能夠轉變以往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十分猖獗的狀態,讓學生無需課外補習,從而有效節約了家庭教育支出。
并非所有家長都支持雙減政策的實施,有些家長對雙減政策推行持擔憂態度。其一,主要是目前所實行的考核測評模式會極大地阻礙雙減政策的實施。雙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學生的課余負擔,但是作業并非學生學習壓力的主要來源,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壓力更多來源于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因此,僅僅通過減少作業量很難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其二,很多人對于雙減政策實施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持懷疑態度。雙減政策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利大于弊,但是缺乏良好的方法來保持雙減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因此很容易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
1.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結合課堂學習內容,避免以往重復訓練性質的數學作業。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在課堂中完成與教學目標配套的數學練習,尊重學生的差異化,運用多樣化的形式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進行糾正,落實個別問題個別處理,典型問題集中處理,重視作業的二次批改審查,從而有效地改善數學作業批改效率。
2.控制作業總量
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當適度適量,突出教學目標,難度適中,應當設置選做題與必做題,避免重復性、機械性的數學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不能超出總學習時間的三分之一。教師應當深入探索網絡教育,利用新興的教育模式來優化數學作業,有效提升作業的完成度。
3.提高作業質量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利用作業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當精選習題,提高作業質量,針對不同的課型,包括探究課、概念課、復習課、習題課等,設計不同的作業題型,引導在學生探究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探究實際數學問題。教師還應當注重一題多變,發散學生的思維,多給學生布置一些變式訓練的數學題。
4.加強作業指導
在學生完成作業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指導,通過引導讓學生能夠找出更好的解題思路,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對學生的數學規范書寫模式進行指導。
5.落實作業批改與反饋
在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之后,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及時進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批注,并且當面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錯誤。與家長進行有效協作,督促學生高質量、高效地完成數學作業。
1.注重學生差異化,分層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之間的差異性,關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教師應當針對全體學生的提升開展教學,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也應當結合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設計。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秉承人本主義原則,對每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需求予以尊重,為各個階段的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雙減政策也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應有的進步。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分層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當秉承差異性原則。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部分知識點的過程中,盡管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作業設計都是全等三角形的問題,但是在難易度上有一定的層次性。針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困生,可以設計填空題,再附加一個證明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可以以證明題為主,直接在題目當中給出結論,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證明。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優等生,學生需要先對結論進行探索,之后再進行求證,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全等三角形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通過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深入的題目設計,能夠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性需求,有效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良好發展。
例如,對于C層學生,可以設置這樣的數學題目:在三角形ABC當中,BC與AC相等,∠ACB=90°直線MN過點C,BE垂直MN于點E,AD垂直MN 于點D.假如直線MN繞點C旋轉至圖1中位置時,有以下結論:(1)DE=AD-BE;(2)DE=AD+BE;(3)△ADC≌△CEB;以上結論哪些正確?請選出正確的并證明。

圖1
對于B層的學生,可以設置這樣的數學題目:在三角形ABC當中,BC與AC相等,∠ACB=90°直線MN過點C,BE垂直MN于點E,AD垂直MN 于點D.假如直線MN繞點C旋轉至圖2中位置時,求證:DE=AD-BE

圖2
對于A層的學生,可以設置這樣的數學題目:在三角形ABC當中,BC與AC相等,∠ACB=90°直線MN過點C,BE垂直MN于點E,AD垂直MN 于點D.假如直線MN繞點C旋轉至圖3中位置時,請問BE、AD、DE有什么樣的等量關系?將這個等量關系寫出來,并且進行求證。

圖3
初中數學教師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布置數學作業,能夠使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都獲得一定的提升,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感,讓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使提質增效的目的得以實現。
2.精簡紙筆作業,落實雙減“減負提質”原則
現階段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缺乏彈性,層次性不強,作業也缺乏針對性,只能無形地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充分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僅要提高數學作業的質量,還應當響應雙減政策的要求,為學生減輕作業負擔,減少作業量,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完成數學作業,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基于此,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精選數學作業,結合當天的課堂教學內容,從教材與練習冊當中精選出幾道題專門作為課后練習與課堂練習。在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時,教師應當挑選幾位層次不同的學生作業進行當面批閱,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容易出現失誤的地方,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能夠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學習熱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當天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然后,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對當天知識點的理解情況,適當地進行課后作業的增減,做到課后作業的減負提質增效。
比如,在學習“升冪與降冪排列”這部分知識點的過程中,這堂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將一個多項式根據某一個字母作為升冪排列或降冪排列。比較難的地方在于對多項式進行重新排列,每項都需要連帶其符號一同進行移動。如果多項式當中包含兩個或以上字母,需要按照某字母的降冪或升冪來進行怕了,和另一字母沒有關聯性。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結合教材內容,進行了以下課堂練習作業與課后作業的設計:
課堂練習作業
2.下列正式按m的升冪排列的是( )

3.將多項式重新進行排列
A.按x的升冪進行排列
B.按y的升冪進行排列
課后作業
A.按x的升冪進行排列
B.按y的升冪進行排列
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完成之后,教師所設計的課堂練習作業與課后作業,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覺突出了知識的重難點,作業量也不多,作業時間短,學習效率高,學習目標明確。因此,教師通過對數學作業的精心選擇,能夠有效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3.增加實踐探究性作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多減少一些書面作業,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探究價值的數學作業。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融入到作業設計中,這樣能夠為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數學作業體驗。通過這樣的數學作業練習,能夠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從而使學生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應用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完成“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知識點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實踐探究作業:讓學生在課后找到一些長度不同繩子,將其圍繞成三角形的形狀。然后通過長度對比,探究是否圍成三角形的其中任意兩根繩子之和大于第三條繩子,是否其中任意兩根繩子之差小于第三條繩子。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各樣不同長度的繩子,多做幾次這樣的數學探究實驗,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的驗證課堂上所學地知識點,加深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概念的認識。學生在自主完成探究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內化所學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探究能力。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深度挖掘教材當中的重難點知識,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當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合作、交流、探究。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中。對于學生數學探究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師應當予以積極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對優化作業設計予以高度的重視,提高作業的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有效落實減負提質的目的,改善初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