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志
(濟南育秀中學 山東濟南 250002)
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高、近視以及肥胖等問題突出、學生課外體育運動參與率不高、每天體育運動時間不足等,究其根本,在于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不足,以及運動習慣未養成[1]。體育運動興趣的缺失以及運動習慣未養成影響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效果以及課外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2]。因此,加強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以及運動習慣的培養是破解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方向。初中階段作為青少年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加強該階段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
為掌握初中生體育運動興趣以及運動習慣現狀,筆者編制了《初中生體育運動興趣及運動習慣調查問卷》,在中部省份某縣抽取了10所初中,其中城鎮和農村各5所,每個學校每個年級抽取10名學生,共調查300名學生,獲得有效調查問卷285份,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學生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興趣調查
①參與體育運動中能感受到快樂問題調查結果
對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感受到快樂情況分年級、性別以及地區調查結果進行統計,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感受到快樂情況分年級調查結果統計

表3 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感受到快樂情況分性別調查結果統計

表4 初中生參與體育運動感受到快樂情況分地域調查結果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表示經常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快樂的學生分別有32人、29人、24人,占比分別為34.78%、30.21%、24.74%,可以看出呈現逐漸下降趨勢;而表示很少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快樂的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分別有15人、14人、28人,占比分別為16.30%、14.58%、28.87%,表現為初三學生比例大大高于初一、初二學生。
從表3可以看出,表示經常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快樂的男生和女生分別有45人、36人,占比分別為32.37%、24.66%;表示在體育運動中很少感受快樂的男生、女生分別有26人、53人,占比分別為18.71%、36.30%。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初中階段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快樂。
從表4可以看出,城鎮和農村初中生中表示經常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快樂的分別有43人、73人,占比分別為29.86%、51.55%;表示在體育運動中很少感受快樂的城鎮和農村學生分別有33人、38人,占比分別為22.92%、26.95%。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農村學生相對于城市在體育運動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②學生對體育課教學的興趣調查
對初中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情況分年級、性別以及地區調查結果進行統計,結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初中生體育課堂學習興趣分年級調查結果統計

表6 初中生體育課堂學習興趣分性別調查結果統計
從表5可以看出,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表示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的分別有28人、26人、19人,占比分別為30.43%、27.08%、19.59%,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上升,對體育課課的興趣呈現逐漸下降趨勢;而表示對體育課興趣很低的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分別有27人、14人、32人,占比分別為29.35%、14.58%、32.99%,表現為初三學生對體育課堂不感興趣的比例大大高于初一、初二學生。但總體上而言,非常喜歡體育課的初中生任何一個年級都未超過三分之一,說明從整體上而言,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的比例較低。
從表6可以看出,表示經常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的男生和女生分別有43人、31人,占比分別為30.94%、21.23%;表示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男生、女生分別有24人、53人,占比分別為17.27%、36.30%。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初中階段男生相比女生在體育課堂教學更感興趣。
(2)初中生體育運動習慣調查
對初中生體育運動習慣分年級、性別以及地區調查結果進行統計,結果如表7、表8所示。
從表7可以看出,在初一、初二、初三年級,表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分別有31人、25人、19人,占比分別為33.70%、26.04%、19.59%,可以看出呈現逐漸下降趨勢;而表示平時很少參加體育運動的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分別有21人、27人、35人,占比分別為22.83%、28.13%、36.08%,表現為隨著年級遞增,很少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逐漸增加。但總體上而言,各個年級的初中生表示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均未超過40%,說明大部分初中生體育鍛煉習慣未得到有效養成。

表7 初中生體育運動習慣分年級調查結果統計
從表8可以看出,表示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男生、女生分別有39人、27人,占比分別為28.06%、18.49%,表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而表示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男生、女生分別有19人、40人,占比分別為13.67%、27.40%,表現女生遠遠大于男生。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初中階段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表8 初中生體育運動習慣分性別調查結果統計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當前初中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以及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均不足,且表現為隨著年級的上升而逐漸降低,男生體育運動興趣和體育課堂興趣高于女生,農村學生體育運動參與興趣以及體育課堂學習興趣好于城市學生。同樣,在對體育鍛煉習慣進行調查發現,表現為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初中生比例較低,大部分初中生未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且對著年級的增長而呈現遞減趨勢,男生由于女生,農村學生由于城鎮學生。
教學方法是影響初中生對體育教學興趣的一個主要方面。傳統的運動教學方法實行的是“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并不能適應學生“因材施教”及“個性化教育”的特點。在運動課程中,老師要以學生為本,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進程。在教育評估的階段制定符合他們身體狀況的要求。如果標準過高,則會挫傷了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和運動的積極性。而如果標準過低,就無法使他們感受到通過自己努力實現了自身價值的感覺,更沒有辦法充分體現體育課教學的意義,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使得他們缺乏了對運動練習的積極性[3]。所以為保障初中學階段各個水平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濃厚興趣愛好,老師在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上都要因人而異,對階段不同的學生實行差別對待,讓各個階段的學生從體育學習中得到充實與提升,以保證對體育學習的濃厚興趣愛好。此外,老師們必須及時地緊跟教育發展與科學發展的腳步,多運用一些創新的教學模式,包括游戲教學方式、分組協作練習方式等,并多運用了一些現代的信息技術為體育教學服務,在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方式與載體的同時也推動了體育課的改革發展,以提高初中生對體育課的濃厚興趣與積極性。
體育教師是我校體育教師的重要基礎,老師的綜合素養水平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品質與效益,并影響初中生對運動教學的濃厚興趣。為了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水準,一是把好進口關。在錄用和引進體育老師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客觀科學的錄用標準,以防止唯學位論和唯經驗論,并以對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綜合素質為主要考察標準,以吸引既具備豐富基礎知識,又具有豐富教育經歷和創造力的體育老師。二是定期地對體育老師開展訓練與考評。人的運動能力可以通過學習來不斷地提高,但是部分中學體育老師卻疏于自學,導致學校教育能力與管理水平停步不前。所以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給中學體育老師提供培養的機會,以幫助中學體育老師們不斷地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水平[4]。
在傳統常規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孩子的主動性不能得以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自然也就無從下手。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必須轉變主體角色,把上課交給學生,使他們變成課堂教學的市場主體。體育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參加者,重視他們自己的選擇和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中來。另外,教學效果不僅依賴于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法,還依賴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所建立的關系及教學情景和氛圍[5]。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情感教學,抓住學生的心理變化,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地給予學生學習反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