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卓 李吉強 汪 嬌
(湖北文理學院基礎醫學院 湖北襄陽 441053)
新醫科,是國家為應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出的“四新”之一,“新醫科”是為適應新時代科技革命、生命科學、醫學以及教育模式發展而提出的全新的概念。其目的是探索在全球工業革命4.0 背景下的卓越醫學人才教育新模式,實現醫學從“生物醫學科學為主要支撐的醫學教育模式”向“醫文、醫工、醫理等交叉學科支撐的醫學教育新模式”的轉變。其特點有三新:一是理念新,實現從治療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全覆蓋;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實現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三是專業新,通過醫工理文融通,發展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醫學新專業。在新醫科背景下,如何守正創新、繼往開來,解決“怎么開發新型學習方式”和“開發什么類型的學習方式”是各個醫學院和醫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建設新醫科是在大數據背景下的重要舉措,且在特殊時期,開發“云上自習室”具有重要意義。
2020 年疫情暴發特殊時期,線下傳統實體行業不斷受到沖擊,“云上自習室”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及時性、無限制性等優勢成了當代青年學習的新模式。它是一種人們利用線上視頻、語音、時間管理等平臺或工具進行監督的學習方式。最常見的有兩種形式:打卡形式和直播形式。打卡形式主要以微信群打卡和軟件打卡為主,相比之下直播形式具有更強的直觀性和互動性。云自習具有在自律和他律中互相陪伴的特征,它使自習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更能在這種自由交往的媒介實踐中獲得自我認同、群體認同和情感慰藉。建設“云上自習室”,通過同伴效應加強自律意識,起到引導和激勵更多人學習的作用。但隨著“云上自習室”的發展,缺點也“浮出水面”,過度娛樂化、過度焦慮化和過度商業化逐漸違背了“云上自習室”開發的初衷,技術可以給人帶來最便捷獲取知識的途徑,卻也帶來年輕人普遍的充電焦慮,如何才能讓學習這件事更加專注、純粹和高效?這正是寄希望于工具和環境的外在約束,來更好利用時間是學生最關切的問題。
醫學教育具有抽象性和較強的邏輯性,醫學學習主要分為兩部分:基礎知識學習和臨床技能學習。基礎知識學習主要靠理解、記憶和練習,但是這很大程度上依賴學生的直覺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靠學校的實訓課,尤其線下課時的缺失,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下降。開發云上自習室,融入新醫科理念,以期加快新醫科建設,為在特殊時期培養強思維、高質量、綜合性人才提供“新方案”。
隨著數字化生活愈發便捷,“云上”模式觸及各行各業。它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思維、生活和生產方式。2020 年疫情暴發特殊時期,云上自習室進入蓬勃發展期。究其背景,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云上自習室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其能突破空間限制;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使得許多學生、備考族無法正常回歸學校圖書館、公共自習室等場所,而在家中又缺乏自習的氛圍,于是催生了大量的云自習的需求。它是一種人們利用線上視頻、語音、時間管理等平臺或工具進行監督的學習方式。將自習搬到云端,從直播間的布置來看,是基于線下自習室的復刻,用戶利用一定的標語、打卡、簽到等方式,發展出有一定組織性的云同桌群體。
新時代的變遷提出了高質量醫學教育、開創醫學教育新業態、培養醫學人才新思維的要求,“新醫科”理念順勢而生。“新醫科”有三新:理念新、背景新、專業新。“新醫科”的提出是醫學人才培養規律性發展和創新性變革的必要產物,是在堅守“醫”的本質和融合“新”的特質的前提下對傳統醫科學習的“守正創新”,面臨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醫學教育和學習不能“故步自封”和“獨善其身”。所以,探索新學習方式、開創云上自習室是對特殊時期“新醫科”發展的有力回應。
醫學生學習和自習的特點由醫學的特點所決定。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它致力于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業人才。大學學習階段是人才成長由“求學期”向“創造期”過渡階段,由于思維方法和能力的迅速發展,大學生需要在大學期間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醫學學習具有專業性強、科目繁多的特點,需要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適應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醫學來說,只學習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醫學生需要吸收不同專業領域的多重知識,構建醫學知識的縱橫體系,并增強醫學生掌握多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在特殊時期,根據醫學生學習特點,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學習適應性迫在眉睫。
該自習室主要分為三個版塊:學習版塊、娛樂版塊、軟件設置(如圖1)。學習塊包括打卡自習室和直播自習室,用戶根據學習需求選擇相應自習室,直播形式通過直播陪伴、場景布置和個體情緒激發,創建了虛擬共同在場的互動儀式,實現了群體內的情感共鳴。打卡形式主要有兩類:第一種大多選擇微信為打卡平臺,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或學習行為;第二種是利用打卡軟件,這一類主要集中于語言類學習,特別是英語語言。娛樂版塊包括:醫學生論壇、醫學知識競猜、醫學專業圖書館,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在長時間的學習后放松學生心情。軟件設置包括用戶信息和對軟件的設置。

圖1 醫學生云上自習室社交思路
醫學學習具有“三板斧”:理解、記憶、練習。醫學知識具有抽象化和邏輯化的特點,在學習醫學知識的時候,首先對知識進行理解,做到系統化和條理化,此時進入直播自習室,靜心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在此自習室中,找到虛擬的“同伴”,通過同伴效應,提高學習的效率。直播形式的自習室直觀性和互動性更強,主要呈現在標題封面、界面布置、背景聲和相關規則的設置四個方面。標題封面通常采用簡潔且重點的口號加上良好的視覺封面;界面布置通常是在直播間的界面重點信息,方便自習者了解直播間的基本情況;學習直播的背景聲主要分為純音樂、現場聲音和靜音三種類型;相關規則主要包括平臺的設置,比如新人簽到得經驗值等,主播也可以設定相關規則,比如設置簽到詞等,給觀眾提供儀式感和心理暗示等。但是這也很容易讓人沉迷其中,造成儀式化學習。
由于醫學的特殊性,醫學知識具有知識點難、多、碎、拗口等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還應加強記憶。所以開設打卡形式自習室以記錄用戶的背誦記憶情況,打卡形式的云上自習室主要是通過打卡App 等方式,例如在完成一章節的背誦后,上傳背誦記錄進行打卡記錄,并在班級或年級內進行排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自習室中還包括類似于“百詞斬”“扇貝”等這類英語學習打卡。打卡自習室將設定21 天一個循環,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不斷地背誦新知識、復習舊知識,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久記憶。這種打卡軟件的激勵機制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方式容易使用戶沉迷這種“鏡中假象”,對自我產生過高評價。在理解知識和熟練牢記知識后,可以通過練習加強印象,同樣可以將刷題的結果上傳到打卡自習室,做到“常復習常新”。
該App 還應開設學生交流平臺,包括:醫學生論壇、醫學知識競猜、醫學專業圖書館。論壇是一個即時、互動、交流溝通的版塊,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對一個新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同時它還是一個抒發感情的場所;開設醫學知識競猜版塊,“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放松學生心情,做到勞逸結合;醫學是一個多系統的學習,特殊時期,開展線上圖書館,相比線下圖書館,查找更加便捷、閱覽更加方便。
云自習室在自我監督、獲得知識的同時,也會強化自我認同感和群體認同感,獲得一定的精神滿足。在云自習室中,互動較多的成員像是朋友,自習者通過自我監督、他人監督、相互比較的方式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我學故我在”,自習者能精力充沛地進行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強化自我認同感。此外自習者長期在云自習室學習,基于與云同桌的情感關聯穩定性,雙方相互促進,能夠幫助缺乏自律的人融入學習行動和氛圍中去。在強化自我認同感的同時,還能消除精神上的孤獨感,如果說“我學故我在”是一種外在形式上對“我該怎么做”的自我認同,那么利用云自習室來找到“我不是一個人”“我不孤獨”的答案,則是在精神層面的自我認同。
特殊時期,如何抓住機遇,協調性地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是現在急需思考的問題。在“新醫科”背景下,開創云上自習室,可探索新型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趣味性。天津科技大學做出了嘗試,科大研發了校內“云自習室”,通過同伴效應加強自律意識,起到引導和激勵更多人學習的作用。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許多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技術歸根結底應該用來為人的發展、社會的良好運作提供正向助推力。因此,在學習直播的使用中,用戶應該“役物”而非“役于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規劃、應用有度,發揮它幫助學習的功能,真正幫助個人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