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琳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指出:“職業教育未來目標要與普通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相互融通。”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自2017年起開展高職本科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試點(以下簡稱“高本銜接”),陸續與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韶關學院、韓山師范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四所本科院校聯合開展了職業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嘗試。目前,我校已有6個專業(金融服務與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現代通信技術、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軟件技術),共17個班級建立了高本銜接類協同育人項目[1]。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職課程體系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學科。對于高本銜接班的學生們來說,大學英語課關系著他們今后是否能順利進入本科院校學習,也是常讓他們覺得“頭疼”的學科之一。目前,針對高本銜接班的研究,多數集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建設”“協同育人模式改革”等較為宏觀的層面,鮮有聚焦于高本銜接班級學生在某一學科學習情況方面的研究。因此,對高本銜接班的學生進行英語學情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調查以我校目前在校高本銜接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大學英語這一課程進行學情分析,以期為后續英語教學提供依據,也為其他學校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美國學者泰利·道爾曾在《如何培養終身學習者》一書中表示,“為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第一步是設計一個學生背景調查問卷,能夠盡可能多地獲知學生的多種相關背景信息,包括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學習喜好等。收集學生的信息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把所教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聯系起來。”通過這樣的學情分析調查,教師能夠較為直觀和便捷地了解到學生學習的相關信息,為之后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提供有利依據[2]。
針對“學情”一詞,學術界對學情內涵的界定有很多,學者們也各有見地。但是到目前為止,尚無公認的、一致的界定。筆者較為贊同其中一種解讀,即“學情”有兩種。一種是包括學生自身情況,如身體、心理、智力、情感態度等,較為適合學期學情分析和班主任工作的學情分析;另一種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情況,適合科任教師對課時學情、單元學情的分析。本調查以解決課堂中英語教學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課堂效率為最終目的,因此,本文中的學情調查指的是后者,即調查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相關的學生情況。
本研究對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和問卷設計(圖1)。問卷內容框架依照影響課堂學習的學生自身的特征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因素兩個維度來進行。其中,學生自身特征相關的因素包括學生自身英語基礎、對英語學習的認知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性;影響學生學習過程相關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課堂氛圍和學習偏好。問卷通過電子問卷形式進行分發,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填寫,共向我校4個學院13個高本銜接班級學生發放問卷共439 份,收回有效問卷358份。
1.調查問卷的數據整理與分析
筆者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高本銜接班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如下特點。
(1)學生自身特征相關因素
①自身英語基礎
調查中對學生們的高考外語成績進行了摸查,具體情況如圖2。高考外語分數大于90分的同學共113名,占比31.5%;分數在“70~90分”區間的人數達到了147人次,占比41%;剩余的98名同學分數在70分以下,占比7.5%。可以看出,高本班中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水平較為一般,集中在“71~90分”這一區間,且學生與學生之間分數跨度較大。
問卷對目前學生們的英語考試通過情況進行了統計。從結果上看,有286位同學已經通過英語B級考試,占比80%;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的同學共有36名同學,比例占10.1%;35位同學暫時還沒有通過英語相關測試,占比9.8%;通過大學英語六級的同學僅有1名,占比0.3%。可以看出,B級考試對于高本班的學生來說通過率較高,大學英語四級是多數同學們當前英語考試的目標。
② 對英語學習的認知此部分的題目主要是了解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認知。只有對學生知識儲備、學習經驗、認知風格等方面信息進行科學調查、準確把握,才能確定其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題目采用五維度矩陣量表進行,五個選項包括:“非常同意”(5分)、“比較同意”(4分)、“中立”(3分)、“比較不同意”(2分)和“非常不同意”(1分)。學生答題后的平均分經降序排列后見表1列。經數據顯示,評分位列前三位的題目為:“英語對我目前的專業知識有幫助”“英語對我而言很重要”以及“我喜歡英語”。可以看出,同學們都較為注重所學英語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相關性,對英語也是重視的。但是另一方面,學生們的總體平均分均未有高過3.5分,3分為中立。也就是說,高本銜接班的同學們對英語總體的態度并非特別積極,大多是較為中立的態度。

表1 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認知評分表
在以“高考外語分數”為自變量,表1中題號1、2、7、8四小題為因變量進行交叉分析后(圖3),我們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信息。首先,圖3中,在“英語對我目前的專業知識有幫助”這一問題上,高考外語分數在“31~50分”區間的同學們打出的平均分為3.17,在所有分數段中排列第三,平均分高于“51~70分”和“71~90分”兩個區間的同學們;在“英語對我而言很重要”這一問題上,分數在“91~110分”區間的同學們平均分最高,達到3.2分,分數在“<30分”區間的同學們平均分也有3分。這個評分結果說明,學生們對于英語重要程度的認識上,和他們本身英語學習基礎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并非完全正相關。有的同學英語成績未必好,但是他們依舊覺得英語學習是重要并且必要的。另外,圖4中,在“英語總能過的,隨便學一下就好了”一問中,我們會發現“71~90分”區間學生們的平均分最高,90分也正好是高考的及格線。因此,這個分數段的學生似乎也更容易存在“僥幸心理”,即學一下,英語就能通過了。這其中有沒有存在一些學生們心理層面的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3]。
③學習動機和主動性
“學生的學習動機”一題采用多選的方式進行回答,結果見表2所列。調查結果顯示,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考級(B級,四六級)需要、專升本需要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另外,選擇“其他”選項的同學,5位同學表示是想與外國人溝通,2位同學是為了出國。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們更加注重的是語言的實用性,出于自身興趣而學習英語的同學數量較少[4]。

表2 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來源

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方面,問卷首先調查了我校學生對各類考試了解程度及獲得英語考試信息的渠道。結果顯示,在“學生對專升本英語考試的了解程度如何”以及“學生對四六級英語考試的了解程度如何”兩問中,選擇“非常了解”的分別只有5.0%和16.2%,選擇“不怎么了解,僅有大概印象”的分別占81.9%和74.6%,選擇“不了解”的分別占13.1%和9.2%。
(2)影響學生學習過程相關因素
(3)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
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對學生有效學習及教學目標達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題目設置了四個頻率:經常(5~7次/周)、較多(3~4次/周)、偶爾(1~2次/周)以及從不(0次/周),結果見表3所列。在“背單詞”一項上,15.6%的同學表示經常背單詞,29.1%的同學選擇會投入較多時間背單詞,46.1%的同學偶爾背單詞,9.2%的同學表示從不背單詞;在預復習習慣中,5.9%的同學經常預復習,15.9%的同學較多預復習,59.2%的同學偶爾預復習,19.0%的同學從不預復習;關于學生做筆記的情況中,11.5%的同學經常做筆記,27.9%的同學做筆記較多,48.6%的同學偶爾做筆記,12.0%的同學從來不做筆記;關于課堂中學生是否存在與課堂無關行為的兩個問題中,“英語課上玩手機”的一問中,4.8%的學生表示經常課上玩手機,10.9%的學生表示課上玩手機的次數較多,43.6%的學生選擇課上偶爾會玩手機,40.8%的學生表示從來不玩;“英語課上睡覺” 選項,經常睡覺的學生占2%,表示課上睡覺次數較多的學生占5.3%,表示課上偶爾睡覺的同學占23.7%,上課從不睡覺的同學占69%。

表3 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人數/占比)
總體上看,高本班的學生們課上玩手機和睡覺等課堂無關行為較少,這是好的一方面。但是學生們的背單詞,預復習和做筆記等均較少,學習習慣不太好。
①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對于高本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影響,見表4所列。在被問到“老師的教學風格是否會影響到我的英語學習”時,42.5%的同學表示影響很大,34.4%的同學表示有一點影響,23.1%的同學表示不會影響。在問及“課堂有趣是否會讓我更愿意學習英語”時,70.4%的同學表示影響很大,25.1%的同學表示有一點影響,4.5%的同學表示不會影響。在被問到“同學們課堂參與度高是否讓我更愿意學習英語”時,74.6%的同學表示影響很大,22.1%的同學表示有一點影響,3.4%的同學表示不會影響。由此可見,有趣、互動、參與度高的課堂氛圍能夠讓絕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的積極,更有利于高本銜接班的學生學習英語。

表4 課堂氛圍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情況(人數/占比)
(4)學習偏好了解學生喜歡怎么樣的上課形式,有利于教師及時采用合理的方法、科學的設計,使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參與度提高。調查顯示,我校高本銜接班同學們更加青睞的學習形式前三名分別是:老師講解題目和考試技巧、學生能多做多練、老師用觀看視頻方式協助講解。具體見表5所列。另外,在被問到“是否希望老師能利用手機上英語課”時,35.8%的同學表示希望利用手機,47.21%的同學表示無所謂,17%的同學表示不希望利用手機上課。

表5 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偏好排序
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總結出幾個有關我校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的一些問題:
1.高本銜接班學生自身英語基礎較為一般,且英語水平較為不均衡。這樣就造成在同一個英語課堂里會出現兩種極端,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吃不飽”,英語基礎差的同學“難消化”。其中,高考外語為非英語的問題有待解決。這類學生基本沒有英語基礎,但是又要面對將來高本銜接轉段的英語考試,心里的焦慮可想而知。怎么樣解決這一類學生的外語學習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2.高本銜接班同學們的英語學習普遍較為被動。高本銜接班的同學們對英語總體的態度并非特別積極,大多是較為中立的態度。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高本銜接班的同學們大多數是因為考級和專升本的需要才學習英語,并非能夠像一些調查當中顯示的是以興趣為動機。此外,同學們也未養成背單詞,預復習和做筆記等較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與專升本考試和四六級考試相關的信息也主要是靠老師在課堂的宣貫。筆者認為,教師采取有效方式以提高高本銜接班同學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務之急。
3.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對于高本銜接班的學生們來說有較大影響。總體來說,調查當中同學們回答的結果都較為保守,5分的五維度矩陣評分題大致的平均分也基本是3分上下,很少突破4分。但是在對于“課堂氛圍”系列的問題當中,卻有七成同學選擇“影響非常大”的選項,足以看到課堂氛圍對高本銜接班學生們的重要性。追求和諧創新、民主平等、互動參與、探索研究的課堂氛圍則有利于充分地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這無疑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該文針對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高本銜接班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對統計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希望在當前高本銜接育人模式成為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連接的主要形式之時,能讓更多學者關注到學生本身,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以期為學生成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