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張曉玲 李寧川
(1.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2.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2019 年1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從2019 年開始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求職業院校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要求“1+X”證書試點工作應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在更多職業技能領域及全國范圍內實施 “1+X”證書制度[1]。
為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求,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來助力企業實現崗位融合,截至2020年10月,四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共確定了471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初級、中級、高級)為第三批試點證書,現有試點院校共145個,高職院校達90個,評價組織機構于2020年11月確定了33所中高職院校為考點單位,并于2020年12月組織了第一次考試。
我校作為四川省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初級、中級)考點單位,是西南片區最早涉足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職業院校,于2020年6月率先進行基于“1+X”證書等級標準的“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重構工作,已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2020級各班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崗課賽證”融通的教學模式改革。同時,于2020年12月組織了四川省第一次城市軌道交通站務技能等級(中級)證書的考試,在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前實操培訓、理論與實操考核組織、考核標準的運用、考核結果的評判、考核數據統計與分析等考核全過程有一定的實踐基礎[2]。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初級、中級、高級)有試點院校共145個,33所中高職院校為考點單位,面向的專業有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等。由于考點單位的設備設施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專業課程體系及課證融通的內容也會存在一定的區別。同時,考評員的主觀性評價方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問題均會造成證書考核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現象,因此建設智能考核系統,統一考核項目、監控考核過程、進行智能評分、記錄考核結果,從而為學生搭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共享的X證書考核平臺[3]。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各類技能等級證書的權威性及企業認可度直接影響著證書試點工作的推廣速度。因此通過建設智能考核資源平臺,隨時跟進企業新技術、新方法,對考評員及考核項目進行動態管理、對考核標準、競賽標準及內容進行動態管理、對眾多考生的考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等提高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質量及效率,通過權威機構對證書實施認證,提高證書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中的認可度,迅速擴大證書的適用范圍,從而能迅速推廣證書試點的工作開展[4]。
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考試包括理論和實操兩部分。而考試所用教材或資料目前是由評價組織機構與個別院校根據技能等級標準合作編寫,考核的評判標準也以評價組織機構主導,由于信息互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樣則會存在教材編寫的內容不完善、考核評判標準有缺陷等現狀。同時,競賽標準及資源則為部分提供大賽的設備廠方或組織單位來制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智能考核資源平臺管理系統提供組織與教師、學生之間的信息共享區,師資、考評員或裁判社群區域互動,從而保證信息互通順暢,使考評與競賽的教材、題庫、模擬考題及評判標準處于動態管理的過程[5]。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1+X”證書試點院校有145個,具備考點資格的院校有33個,這些考點院校分布在全國各地。由于地區差異、考評設備不同等原因,考評員對實操考核評判標準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因此在實操考核過程中對考生的評判則有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員競賽評判標準也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競賽內容要求也隨著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新技術、新設備、新規范的要求不斷調整,因此學生的成長成才則要求動態調整考核資源。而智能考核管理系統提供滿足跨場景的線上、線下考核環境與過程管理,及數據同步分析,同時提供涵蓋1+X證書評價組織、院校、教師、學生、企業等與1+X證書體系重要參與角色之間的信息節點鏈接和智能管理,從而保證考核過程、考核評判等重要環節全部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體現,提升了1+X證書的權威性,為學生后續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6]。
(1)“互聯網+教育”理論
采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研發1+X考核管理系統,通過對大數據挖掘、分析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建立了智能化、科學化的考核管理平臺,構建滿足證書考核需求的模塊功能管理系統,真正精準地檢驗出考生的考核結果和操作的能力。
(2)“崗課賽證”融通標準化考試理論
標準化考試是科學制定統一、規范的考試標準,然后依據考試標準,對考試的各個環節,包括確定考試目的、制定考試題目、制定評分標準、考核過程的計分標準、考核后對分數解釋等都按照系統的科學程序進行組織,從而保證考試公平、公正及公開、透明。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及職業競賽考試包括理論和實操兩部分,這兩部分的考核均是根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面向的崗位群所要求的統一、規范的標準進行命題及評分,因此具備建設融通資源平臺及實施智能考核與管理的條件。
以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及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員技能競賽為起點,以平臺功能模塊建設、課程資源建設、考核考試資源建設為主要內容,結合國家教學標準、交通運輸部及人力資源部頒布的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員、城市軌道交通調度員等職業技能標準,通過試點及考點學校調查、考評員調查及企業員工職業需求調查,探索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考核資源與管理平臺建設的最佳結合路徑。
(1)考核資源平臺建設
聯合軟件開發公司,與“1+X”證書等技能等級考核參與角色(即:考評機構、試點院校、考點院校、考生及企業)及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單位開展深入交流,根據證書及競賽考核參與各方的需求,建設包括搜索引擎模塊、信息管理模塊、信息交互模塊、課程開發模塊、題庫建設模塊、虛擬仿真實操模塊、自主學習空間模塊、智能考試模塊、證書認證模塊等九大功能模塊的考核管理平臺,如圖1所示。

圖1 考核資源平臺架構
九大模塊的具體功能應包括:實現模糊搜索、快速查詢、智能排序、智能推送等功能,提供證書體系重要參與角色之間的信息節點鏈接和智能管理、組織與師生之間的信息共享、師資和考評員社群區域互動等功能;提供基于“協同命題體系”的證書、競賽課程資源和考核題庫建設;提供基于app應用的在線優質課程推送、學習、測試、模考;提供滿足跨場景的線上、線下實訓環境和考試環境的過程管理及數據同步分析。
(2)崗課賽證融通課程資源建設
結合國家教學標準、交通運輸部及人力資源部頒布的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員、城市軌道交通調度員等職業技能標準,基于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證書技能等級需求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課程體系進行課、證、賽融通專業課程資源建設,包括微課、動畫、電子課件、電子教材、在線虛擬仿真實訓項目等。
以我校為例,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課程體系構建是依據國家教學標準、職業技能標準、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等級證書(中、高級)標準要求,針對服務區域的企業需求,調查主要職業面向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貫徹成果導向(OBE)及終身學習理念,參照悉尼協議范式,構建了 “平臺+模塊”課程體系,平臺課程由兩部分組成,即: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群基礎平臺課程;模塊課程由三部分組成,即: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專業拓展模塊、素質拓展模塊課程。其中課、證、賽融通課程主要體現專業方向模塊課程中,由站務基礎技能模塊、站務核心技能模塊、站務提升技能模塊及綜合實踐模塊四部分。如下圖2所示。

圖2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課程體系架構
(3)技能及競賽證書考核資源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站務“1+X”等級證書包括初級、中級及高級等級證書,其中初級證書是面向中等職業院校學生、中級面向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高級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為了保證智能考核平臺的功能性,應從不同的三個等級證書的考核資源進行建設。因此,應根據不同區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特點,與評價組織機構深入不同區域運營公司、不同類型院校進行調研,了解不同區域運營公司的人才需求及不同類型試點及考點院校的考核環境的共同點及不同點,找到考核資源建設的最佳結合點,提升考核資源普適性及認可度。
(4)考核資源平臺上線、調試及試運營
根據平臺建設及資源建設進度,可以分批分階段將建成的課程資源和考核資源與平臺對應功能模塊進行結合,同時聯合試點院校考評員及企業現場技術人員對系統的各個功能模塊及資源運用進行測試,保證資源在線使用的可靠性及系統功能的穩定性。
(5)考核資源平臺管理系統推廣及正式運營
建成的“1+X”證書智能考核管理平臺及其資源需要通過專家及評價組織機構的多輪論證,根據論證反饋進行不斷的調試及試用,最終將成熟的平臺向考點院校及企業培訓機構進行推廣,保證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并做好運營期間系統維護和管理,保證平臺有效運轉。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通工作直接關系到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企業的人才培養,同時也為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高速鐵路客運服務專業進行“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通過建設考核資源平臺系統的建設過程,尋找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X”證書、競賽的最佳結合方案,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從而提高專業教育的針對性、職業性、實用性,提升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深化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