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子連 黃思蕓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依賴于戰略規劃的引領以及有效實施,戰略規劃實施是將大學戰略規劃轉化為現實績效的行動過程,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校的高質量發展。然而實施的前提是需要制定出一個高質量的戰略規劃文本,沒有一個高質量的戰略規劃文本,再優秀的實施都無濟于事,一個沒有目標、盲目的實施反倒適得其反。對于一個好的戰略規劃在制定過程中需要考慮四個問題。
高校制定戰略規劃首先要考慮學校當下的現狀是什么樣的、這個現狀是怎么來的,再考慮今后要走哪個方向等。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戰略規劃文本中制定的內容,要包括戰略指導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措施和戰略階段等方面的內容[1]。
在戰略規劃本文制定過程中,校長占據主導地位;其次,高校內部的發展規劃單位是戰略規劃的主力軍、主心骨,承擔核心編制工作;再次,吸納高校內部的行政機關各單位領導以及各學院院長根據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提供的意見,然后高校應咨詢相應的專家得到前瞻性的建議,最后也可以參考在校學生、一線教師、畢業校友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
大學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需要運用科學的信息搜集、統計和分析手段,建立科學的預測模型,尊重客觀事實,追求其內在邏輯的自洽性和現實的切實性[2]。在戰略規劃制定的整個環節中,一般會運用一些方法來保證信息的收集、模型的預測。例如:專家咨詢法、目標分解法、SWOT分析法、關鍵績效指標法等等。運用這些方法,在充分體現國家上位政策為主導的前提下,由制定主體來進行制定,制定主體可能是本校團隊進行制定(一般為校內發展規劃處等部門),也可能是聘請專家在為本校制定,還可能是本校團隊與專家共同進行文本的編制工作,最終完成戰略規劃文本。
制定出優質的戰略規劃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前提,一個優質的戰略規劃文本要以國家、政府上位政策為主導下,做到符合當地發展基礎,明晰高校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對目標任務做出清晰地拆解并且做到可測量,與年度計劃相互銜接,文本內容文字表述清晰、簡潔易懂,最主要是具有可執行性,最終得到師生以及高校利益相關者的廣泛認同。
教育體制是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的結合體,由一定的機構與規范相結合形成了教育體制,教育機構指教育實施機構與教育管理機構,教育規范指建立并維持教育機構正常運轉的規章制度[3]。本文的教育機構指高等教育機構包括高等學校與高等教育管理機構,本文的教育規范指建立并維持高等教育機構正常運轉的規章制度,高等教育機構與維持高等教育正常運作的規章制度相結合,形成了高等教育體制。其次,高等教育機構分為高等教育實施機構(指各級各類學校,在本文中指高等學校)與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其中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分為高等教育行政機構與高校內的管理機構,高校與高等教育規范相結合形成了高等學校體制,高等教育管理機構與高等教育規范相結合,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其中高等教育行政機構與高等教育規范相結合形成了高等教育行政體制,高校內的管理機構與高等教育規范相結合形成了高校管理體制。
教育體制中的兩大基本體制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體制和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體制,學校教育體制是教育體制賴以存在的前提,而教育管理體制是教育體制運行的保障[4]。在高等教育中,高等學校體制是高等教育體制存在的前提,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是高等教育體制運行保障。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分為高等教育行政體制與高校管理體制。

圖1 高校教育體制結構圖
為實現高校高質量特色發展,高等教育體制隨之改革,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實現高校高質量特色發展,辦出人們滿意的教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70年的經驗教訓表明,自主辦學是高校更好地服務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根本保證[5]。高校辦學自主權越大,辦學積極性越高;反之,高校則受到的約束越多,越難辦出自身特色,積極性也就將對降低。辦學自主權的問題自然也就收到了政府與高校的高度關注。1985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改變政府對高等學校統得過多的管理體制,在國家統一的教育方針和計劃的指導下,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明確高等學校的權利和義務,使高等學校真正成為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1998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其中規定了“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所以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應以簡政放權、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為出發點。高校擁有充足的辦學自主權,走高質量特色發展道路,少不了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是高校的辦學的精神向導、宣言書和制度創新的宏偉藍圖。
當今處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教育體制隨之變化的同時,高校的戰略規劃也在變化。在黨的領導下,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科學地編制以及實施“十四五”規劃是實現高校高質量特色發展的核心問題。
戰略規劃文本是高校與戰略規劃制定過程的結合體,在戰略規劃編制過程中,戰略規劃文本是決定高校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想要制定出高質量的文本,需要由高校內部的管理機構(主要指高校發展規劃處與各學院)來進行,高校內部的管理機構的制定團隊與戰略規劃制定過程相結合,形成了在高校戰略規劃制定過程中的主體。高校內部的管理機構的主體在制定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與戰略規劃制定的過程相結合,形成了高校戰略規劃制定過程中的方式。高校內部的管理機構的領導在使用工具進行編制完成后與戰略規劃制定相結合,形成了高校戰略規劃制定過程中的內容。高校內部的管理機構編制完的文本,在得到全校師生、工作人員以及利益相關者對戰略規劃文本的反饋后與戰略規劃相結合,形成了高校戰略規劃制定過程中的品質。
一個優質的戰略規劃文本,首先,需要得到與文本相關的主體(包括參與制定、參與實施、被實施、參與評估的利益相關者)的認可,只有得到認可的本文,參與戰略規劃的各環節的主體積極性才會更高。其次,需要戰略規劃文本具有可執行性,不具備抑或者是執行力低的戰略規劃文本只能是一紙空話。制定出一個高質量可執行的戰略規劃文本,需要有(1)高素質高水平的戰略規劃制定的主體,(2)先進且科學有效的戰略規劃制定的方式方法,(3)合理全面、符合高校自身特點且能為高校未來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內容,(4)全校師生、工作人員等利益相關者認可的品質。
高校戰略規劃制定的主體一般分為三種形式:
(1)高校內部自身組織團隊進行編制,此種形式基本以高校內部核心領導牽頭,如書記、校長、副書記、副校長,在與校內各部門(主要為發展規劃處)組成團隊進行編制。此種形式的利在于,團隊內部成員彼此相互了解,更能揣測出核心領導的想法且熟悉學校的基本情況,在編制過程中更好地預測出學校未來發展愿景,引領高校高質量發展。但是團隊很難突破團隊內部的各種利益、矛盾以及沖突,團隊的視角局限于高校內部本身,難以從外部審視高校發展方向,易形成閉門造車的戰略規劃。
(2)聘請專家團隊對高校進行戰略規劃進行編制,此種形式專家團隊擁有專業的眼光知識背景亦不在校內各利益、矛盾、沖突內,且有利于從整體的角度上前瞻性地審視高校的發展問題,但是編制戰略規劃時間有限,專家考察學校時間有限,不能充分地了解學校現狀以及學校的發展歷史,很難扎根與本身發展脈絡來對未來做出最佳預測,且團隊與校內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互不相識,校內各方利益相關者對外聘的專家團隊的信任感不高,很難得到校內各方利益相關者的認可。
(3)校內組織團隊與外聘專家共同編制,此種形式既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又可以從專業的角度來審視學校的發展情況,且能更好地得到校內各方利益相關者的認可,取長補短,也是在戰略規劃編制過程中比較理想的形式。
制定戰略規劃一般遵循以下路徑:環境評估—確立發展目標—規劃行動—形成規劃。首先,對學校的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進行評估,對學校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評估。其次,分析完學校內外部環境后,確立對學校未來發展趨勢有積極影響的發展目標。然后圍繞戰略目標的實現而進行戰略選擇。最后,整合上訴內容,成立發展規劃文本交由校方進行審閱決定,經過批準后形成文本。綜上所述,環境評估是起點也是整個路徑中的核心要點,識別優勢與劣勢,發現機會與威脅一般采用SWOT分析法,S(優勢)、W(劣勢)為組織的內部環境,O(機會)與T(威脅)為組織的外部環境,SWOT包括SO、ST、WO、WT四種戰略,SO:借助優勢利用機會,ST:借助優勢戰勝威脅,WO:借助機會克服劣勢,WT:避開劣勢和威脅,合理運用SWOT分析法可以幫助組織選擇最優的戰略。確立發展目標,我們可以采用問題樹分析法,這是一種以樹狀圖形系統地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相互關系的方法,可以幫助戰略規劃制定主體找出戰略規劃的核心問題與主要問題并發現問題與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圍繞戰略目標的實現時,我們可以采用關鍵績效指標法,關鍵績效指標法能夠選取到那些重要和關鍵性的指標,讓教職工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更加聚焦,有利于通過教職工的績效評價工作,幫助教職工找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來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使用合適的制定方法,是編制高質量戰略規劃文本的保障。
挖掘出適合本校發展的戰略規劃的因素,才能編制出優質的戰略規劃文本。在制定初期要明晰所處高校的發展基礎,明確了基礎才有前進的方向。當然,在制定過程中也少不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正因為有不足、有問題,才要通過制定戰略規劃去規避這些問題、完善這些不足。在制定過程中指導思想占了核心地位,高校戰略規劃的指導思想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跟隨黨的步伐,進而結合學校自身具體的實際情況明確發展戰略,在堅守高校自身的基本原則上建立預期目標、自身愿景,在執行戰略規劃中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在戰略規劃制定中也少不了戰略舉措,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來實現戰略規劃,最后如何保障實施都是需要在戰略規劃制定出來。
一份具有可讀性、言語精煉的高質量戰略規劃文本,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能夠引領學校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就是要對戰略規劃文本進行戰略實施,實施文本當中的各項內容,達到將戰略規劃轉化為現實績效這一過程。提高戰略規劃文本的可執行性,首先,要得到戰略規劃實施主體,也就是全校師生及利益相關者的廣泛認同,實施主體認可的文本在執行過程中會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戰略實施主體要有實施內容,這就要求文本要對戰略目標做到有效分解,且具備可測量的指標及任務。最終,使學校內的師生、利益相關者切實感受到學校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