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銀
(越城區孫端街道中心小學 浙江紹興 312009)
目前,教育界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積極參與、體驗并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它具有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促進知識建構,重視遷移運用等特征[1]。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呢?筆者以為,應積極打造以“學”為中心,將“生本”意識、“文本”特點和語言實踐這一“根本”方法融于一體的“三本”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才能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主體。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最終取決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取決于學生對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是否主動、積極地參與。因此,我們在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走向深度學習[3]。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他們對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應盡可能借助一些形象、有趣的圖片、視頻,創設富有現場感、新奇感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奠基。比如,特級教師陳金才老師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情境,內容如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制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運行的錄像,地球逐漸清晰,最后定格)
師:同學們,這蔚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一句話,夸一夸我們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偉大!我喜歡你!
師:請同學們迅速地瀏覽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課文里是怎樣贊美地球的。
生:“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師:請充滿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
師:為什么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學生積極投入地自由朗讀課文)
陳老師通過模擬前往太空旅行,播放太空行星運行錄像,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看到了一個個美妙的畫面,看到了從未看到過的美麗的地球,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研究表明,學習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它的意義,甚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那么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想方設法設計和安排一些學生覺得有意思的教學活動,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領他們走向深度學習。筆者曾聽過一位名師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她一開始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除了喜歡學習,還喜歡干什么?
生:幫媽媽洗碗,給爸爸倒茶。
師: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有沒有不同的愛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繩。
生:看動畫片。
師:喜歡看什么動畫片呢?
生:《孫悟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個動畫片,想看嗎?
生:(齊聲)想。
(老師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動畫,但沒有聲音)
師:好看嗎?
生:(齊聲)好看。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畫片好像少了點什么?
生:(齊聲)沒有聲音。
師:對!今天,老師就想讓同學們做一做配音演員,給這個動畫片配上音。要配好音,先得讀好劇本,這個劇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現在我們先來讀好課文,好嗎?
生:(齊聲)好!
(學生興趣高漲,紛紛練讀課文)
為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配音,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這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接下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接下來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科書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憑借。教課書的編者按照一定的學科知識邏輯,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內容作了系統性的編排,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承載著各自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同時,每一篇課文又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是可以開發的教學資源。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文本”特點來設計和安排一些富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活動,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4]。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進一步明確了每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使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更加清晰,更加明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根據“語文要素”中的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比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排了一個神話主題單元,安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四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展開想象,寫一個神話故事。特級教師張祖慶老師在教學《盤古開天地》一文時,設計和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想象創造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正因為有了這神奇的想象,我們才讀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畫面。我們讀出了哪些畫面呢?我們讀出了——(師生合作回顧,然后PPT出示以下內容)

師:這一幅幅“創造宇宙”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看到了——(師生合作回顧,然后PPT出示以下內容)
氣息變風云;聲音變雷聲;雙眼變日月;四肢變四極;
肌膚變大地;血液變江河;汗毛變樹木;汗水變雨露。
師:同學們,如果把這組畫面連起來,我們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就把課文變成了一本連環畫。讀神話故事,我們不僅要讀出一幅又一幅的畫,而且要把它連起來,讀成連環畫。現在,考驗大家的時候到了。能看著上面的標題,把這連環畫用自己的話講下來嗎?
師:有點難度,但是不要急。每一個同學可以選擇一段話來講,講的時候要注意:第一,腦子當中浮現畫面;第二,抓住要點用自己的話說;第三,盡量說出它的神奇。會嗎?下面請大家選擇其中一段練說。
生:(選擇第二幅圖)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來,然后他看見眼前一片漆黑,他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混沌之處猛地劈去。然后,輕而清的東西漸漸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了地。
我們必須了解:寫作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樣,作文教學與生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們不可能憑空寫出文字來,而教師的教學也不可能脫離生活素材,只教給學生一座空中樓閣。新標準要求教師能夠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觀察和體驗過程中收集大量生活素材,鼓勵他們表達真實內心,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師:講得怎么樣?
生:好。
師:再來點掌聲。(掌聲)有沒有同學講第四自然段?這一段最難講,來,這位同學你上來。可以看著屏幕上的提示來講。
生:盤古倒下以后,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云,他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馬上改口,用自己的話)他的肌膚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川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孩子,我要為你喝彩。這位同學真了不起!第一,很自信;第二,他能夠把這么多的畫面講下來;第三,更為難得的是,她在講到大地的時候,用了和課文不一樣的詞語——“一望無際”,在講江河的時候,用了“川流不息”,在講樹木的時候講了一個?
生:花草樹木。
師:你看,這就是會學習。把掌聲送給她!(掌聲)
從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張老師一直在引導學生想象課文所描繪的一個個畫面,感受神話的神奇。同時,張老師通過組織學生回顧課文中的一個個畫面,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內容,又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后面的習作做了準備。整個教學活動融入和滲透了單元語文要素的要求,是一個聚焦“語文要素”而設計安排的深度學習活動。
“文本”的教學價值除了落實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其特點,進行適度拓展,設計出一些能引發學生“頭腦風暴”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比如,特級教師陳金才老師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最后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懂課文后,順勢引出了“布什拋棄《東京議定書》”和“布什不參加‘拯救地球’會議”這樣兩則網絡消息,讀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給布什寫寫勸說詞,接著師生模擬勸說場景開展勸說活動。)
師:(模仿布什的口氣)我是美國現任總統布什,我的信念是:美國的利益高于一切。聽說有幾個中國小朋友對我的環保政策有意見,我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不過我很忙,你們得抓緊時間。
生1:布什總統,你太不應該了……
布什:你是誰?你怎么這樣和我說話?
生1:布什總統,你好!我是中國的一位小學生。我從網上知道你不愿參加“拯救地球會議”,我很失望。布什先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我們應該倍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非常有限……因此,你必須改變態度,重視地球的保護工作。我們強烈要求你簽署《東京議定書》。
布什:你說的情況我都知道。但是我認為沒那么嚴重。我們美國的科學技術這么先進,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有,我們還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去嘛。好了,再見。
生2:布什,你不要走!
布什:你是誰?你要干什么?
生2:我是正義的化身,我要控訴你!
布什:控訴我?憑什么?
生2:你聽著!你們美國是全世界排放廢氣最多的國家,是核試驗最多的國家,是消耗石油最多的國家……你是大國的總統,應該有責任感!你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如果地球被破壞了,你們美國人也沒處逃生。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到時,你總統的位置也不保了,你必須認真考慮!
布什:啊,好厲害的中國小姑娘。雖然,態度很嚴厲,但講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看來我是要考慮考慮。再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生3:(作海豚游水的動作)布什先生,你好!很高興能見到你。
布什:你是誰?怎么這樣?
生3:我是海洋的精靈——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動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嚴重了,我們簡直無法生存。過去,我們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后來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們的家園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海洋中的同伴死傷慘重呀……
布什:我很同情。你要我做什么呢?
生3:希望你采取行動,拯救地球,救救我們海洋里的動物、植物。
布什:好,我一定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這個精彩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充分激活了學生的語言創作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學生經歷了一場真正的深度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同時還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這些課程理念,為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只有在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才能走向深度學習。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說:“語文教學承載的是識、寫、讀、背、說、作、習。再簡單一點,即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確實應該增強“讀寫”意識,根據文本特點設計和安排一些讀寫聯動的教學活動,從而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比如,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
師: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當然,如果你習慣了用白話文來寫,也行,那就用“孔子說”開頭。話不一定多,意思到了就行。
(學生寫話,教師巡視)
師:好!各位孔老夫子,面對兩小兒的嘲笑,你們有話想說嗎?
生:(讀小練筆)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師:看來,孔老夫子有點心虛了。
生:(讀小練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師:好一個虛心好學的孔夫子。心虛大可不必,虛心卻值得我們學習。
生:(讀小練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說得好!做學問、做人就應該老老實實。
生:(讀小練筆)天下的知識多如海洋,我哪能樣樣精通呢?
師:實話實說,學無止境嘛!
生:(讀小練筆)對與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學會了觀察和思考。
師:瞧瞧!都什么時候了,還好為人師,職業病啊!
……
這是一個續寫類的“補白”寫話活動,需要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系自己對孔子的了解,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最后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一個深度學習活動。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基本上是在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中進行的,也就是說,聽說活動是語文課堂上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活動。但是,據筆者觀察,我們平時課堂教學中開展的聽說活動都是一些比較單一的、低效的教學活動,老師的主導地位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卻看不見。要真正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安排一些學生參與度高,綜合性強的聽說活動。比如,有一位名師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課堂上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
師:現在我要請同學們來當一當配音演員了。誰來當小壁虎?誰來當媽媽?誰來當老黃牛、小魚、燕子?
(學生爭先恐后,上臺佩戴好頭飾,然后老師播放剛才沒有聲音的《小壁虎借尾巴》的動畫片,學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師:這幾位同學多有意思啊,當上了配音演員,把課文的話變成了自己的話,你們覺得他們演得好不好?
生:他們幾個人把動畫片的聲音配上去了,但沒有想象,不像是小壁虎在借尾巴。
師:你覺得要怎么樣才像是小壁虎在借尾巴?
生:要表現出小壁虎難過又著急的樣子。
師:好!現在老師請你來當小壁虎,再由你叫幾個同學上臺來扮演媽媽、小魚、老黃牛、燕子。
(幾位學生上臺佩戴好頭飾,隨剛才的動畫片表演配音)
生A:沒有尾巴多難看啊!(快哭出來了)向誰去借一條尾巴呢?(不好意思地往前走,來到了小魚面前)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聲音低低的,懇求道)
生B: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生A:(不好意思地往前走,來到了老黃牛面前)黃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聲音低低的,懇求道)
生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
生A:(不好意思地往前走,來到了燕子面前)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聲音低低的,懇求道)
生D: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A:(噘著嘴巴來到了媽媽面前,一臉的委屈)媽媽,我的尾巴斷了,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們都不肯借給我。
生E:傻孩子,你轉過身子看看。
生A:(轉悲為喜)我長出新尾巴啦!
師:哇,太棒了!特別是這位演小壁虎的同學!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學生熱烈鼓掌)
可以發現,在上面的聽說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經歷的是一場深度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