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媒體更迭節奏加快,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應用型高校開設的播音主持專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要求較高,固有課程授課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播音主持的實際需求。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即興口語表達作為一種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的表達方式也在現代融媒體背景下逐漸豐富起來。文章研究即興口語表達課程背景和重要性,提出要加強學生對融媒體技術的熟練掌握及應用,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以達到課程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得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得以改革,為培養優秀播音主持人作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網絡技術;融媒體;課程教學;即興口語表達;媒介;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2-4;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5-0203-03
即興口語表達是指主持人接受采訪時對涉及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或者在主持節目時處理突發事件的語言表達能力。即興口語表達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重要課程,需要緊跟時代節奏,借助專業媒介改革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應對人才培養的變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各類新媒體設備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共存的局面已經來臨,二者呈現融合的發展態勢,這種融合會促進媒體發生進一步變革。
(一)媒體整合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學生開始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互聯網是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傳播速度快、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里,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輕輕松松地與他人溝通交流以及分享各種資源,表達出更多新穎的口語形式;而且現在智能手機越來越普遍,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如果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還可能各自獨立發展,那么最近這些年,這兩種媒體融合發展就是必然趨勢。首先,這種融合發展的趨勢是以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和先進的數字技術作為支撐的;其次,用戶的閱讀體驗、接受度等已經成為融媒體發展的巨大推力;最后,新媒體在改變傳統媒體,傳統媒體也在影響新媒體。
(二)媒體整合的可行性
在技術層面,媒體整合是指基于網絡和數字技術的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整合,共享資源,確保內容的兼容性,并通過不同的終端將其呈現給用戶。資源整合需要利用多樣化技術傳播,使信息交流共享成為可能,從而加速實現媒體融合。這樣的融合不只是單純的功能相加,還要求實現渠道、業務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不同的媒體之間起到搭建作用。媒體整合的過程也是傳播者和使用者之間思想互動和文化交流的過程。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認為,媒體融合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層面,而且屬于一種文化變革。除此之外,媒體融合過程也是媒體與用戶之間的溝通過程,二者產生思想碰撞,由此產生價值觀的傳遞和融合。
2014年,媒體融合成為國家戰略,此后新聞媒體大膽探索、大膽嘗試,取得了顯著成效。了解這一歷程,對于理解即興口語表達課程創就的背景及意義很有必要。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當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借助數字化技術進行媒體建設,加快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1]。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從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原則三個方面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多年來媒體融合到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媒體融合已向縱深發展。
“播音員”依賴完善的稿件創作,他們在稿件處理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稿件信息的正確發聲以及準確傳遞;“主持人”必須具有較好的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因此,他們在稿件處理過程中也要注重對現場氛圍的把控。所以,成為“主持人”的難度明顯高于“播音員”,“主持人”在心理承受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知識儲備能力以及臨場反應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即興口語表達課程是隨著“主持人”這一職業的興起而逐漸誕生的。
“美國主持人之父”沃爾特·克朗凱特憑借其巨大影響力,將電視新聞播音員的名稱從“播音員”改為“主持人”之后,“主持人”這一新職業才得以出現。受此影響,中國在改革開放伊始,也在播音藝術行業做出改變。比如央視主流節目《空中之友》主持人聲音柔美、氣質優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隨著中國播音藝術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涌現了大批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主持人在節目中處于核心地位,甚至成為公眾領袖和偶像,為公眾所熟知。
科技的迅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信息傳播和交流方式,并引發了媒體變革,媒體融合成為必然趨勢。在融媒體這種全新的趨勢下,新媒體創作的多樣性和即時性使其得以快速發展,人們緊跟時代步伐,利用先進的技術獲取熱門新聞,媒介的地位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2]。
為緊跟新媒體的發展步伐,傳統媒體也在緊鑼密鼓得進行變革,它與新媒體相融合,搭建起屬于自己的融媒體平臺。如今,用戶制作內容(UGC)和專業制作內容(PGC)已成為重要的內容制作方式。國內各大平臺打造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產品,例如,以專業人士音頻創作為代表的喜馬拉雅以及以廣大群眾短視頻創作為主體的抖音、快手。以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央視等為代表的傳統主流媒體也依據自身特色開發了自己的新媒體平臺。
即興口語表達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主要教授的是基本理論知識與口語表達技巧,學習這門課程需要掌握口語演講的基本技能,利用所掌握的實踐技能,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創作,進行創意實踐。這門課程意在鍛煉學生口語演講和節目現場主持時的應急表現能力,使他們能夠即興創作,以便在面對鏡頭或嘉賓時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由于專業素養要求較高,本課程被安排在廣播節目主持和電視節目主持等課程之后開設。
即興演講中“即興”貫穿整個專業課程的始終,在專業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興口語表達是一種靈活、開放的思維方式,具有較強感染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新媒體時代,鏡頭前的即興表達能力正成為衡量主持人專業水平的重要指標[3],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加強培養與訓練才能更好地勝任該崗位工作。然而,作為一門新課程,其教學方法仍處于探索階段,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問題需要重新審視和更新。
課程旨在讓學生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其口頭表達能力,能在公眾場合了解聽眾的真實需求。在媒體融合、即興情境創作的條件下,從必要的理論知識、課程實訓形式、課堂教學方法、實踐檢驗方式這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必要理論知識的充分學習
盡管即興口語表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也不能忽視這門課程的理論基礎。若是一味追求課程的實踐性,而忽視了課程的理論性,就會導致整個教學效果出現重大問題,若是學生對課程的理論知識理解不透,他們就不會知道播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播音原則是什么,也就無法達到最佳溝通效果,也提高不了表達能力。因此,應提高對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素質培養的重視程度。
口頭表達是主持人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不是唯一的環節,因此,必須在課程中融入相關的傳播理論和新聞學知識。
(二)課堂實訓形式的靈活調整
要做到連貫嫻熟的表達,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二者的連接便是課堂實訓,這也是即興口語表達課程的核心部分。在課程教學實踐當中,有三點是課堂實訓必須注意的。
1.要遵循按部就班的教學原則
首先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心態,克服內心對面對觀眾進行口語表達的恐懼感;其次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口語表達,并對他們的臨場表現予以贊賞,緩解他們的壓力;最后挖掘學生在口語表達當中展現的閃光點,并進行針對性講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口語訓練,且不斷提升口語訓練的難度,幫助他們穩步提升,不斷進步,激發其表達欲,培養其表達自信。
2.要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
語言作為思維的載體,承擔著思維外化的作用,所以是有序的,有邏輯的思維才能讓主持人的言語表達具體和有效。因此,在口語實踐中,要重視邏輯思維的訓練,可以通過畫思維導圖、描繪邏輯等方法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加強思維訓練[4]。
3.要正確理解“即興”的概念
所謂的即興創作,并不是指創作者在沒有任何前期準備的情況下完成作品,是指創作者憑借自身的知識和經驗積累,在靈光乍現的瞬間去創作并完成作品。
無法正確理解以上觀點,就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即興演講表達”的理解存在誤區,對應的表現就是在相應的教學實踐中,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認為站起來說,才能叫作“即興”。這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邏輯混亂和詞匯混亂,二是沒有物質支持,觀點過于單一。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該思維開闊,面對一個具體的問題,主持人必須有充足的信息準備,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準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因此,無論是對某個問題發表評論還是采訪某人,都可以進行深入分析。任何即興演講表達的前期準備工作一定是存在的,也正是由于準備工作的存在,才能更好地進行所謂的即興創作和舞臺表演。
(三)課堂與課堂教學方法的結合
在日常的藝術課程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經驗,對于語言類課程的知識教授,課堂中人數較少時,學生的討論會更加熱烈,互動更加頻繁,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更加有針對性。
如此,對于實踐在課程結構中占據了大部分比重的即興口語表達課程而言,更要求班容量以小班為主。但對于那些班容量大的班級,若要求如上所述的教學效果,其課程進度就會受到影響。只有采用小班教學的模式,才能在教學效果和課程進度中找到平衡,具體操作就是在課堂上進行分組,每組約10人,開展實踐課程,這種模式也可以在課余時間使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學習和期末考試并重
在即興口語表達課程教學中,必須安排學生口頭表達的實踐課,因此,在課程進行過程中要設置課堂練習、課后練習、任務完成和考試。
考試是為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考試的方式靈活多變,如評論新聞、演講討論和模擬電視錄制等等。
學生主持一類節目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臨場表現對其評分,學生既能夠檢驗自己的口語訓練成果,又能通過考核真切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調整練習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向優秀節目主持人邁進。
(五)教材內容更新,上課方式變化
播音主持專業上課內容發生了變化,課程詞匯也緊跟時代發展,著眼于當下發生的熱點問題。例如,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分配諸如網紅直播造假、中國人過洋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人故事等任務給學生,使其在課余時間上網查閱資料,并以小組的形式攜帶播音媒體和攝像設備線下模擬完成。在下次上課時,教師可以讓每一組的學生臨臺表演,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節目主持人。表演結束后,教師會對學生的現場表現進行評價,指出他們的優點與不足。另外,教師的備課教案內容也產生了變化,教材里需要穿插一些時政熱點和最新的新聞事件,教師需要選取最新素材的觀念和方法傳授給每一個學生,學生借助現代媒體設備完成學習任務,這是現代教學方式發生的重要轉變。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與傳統媒體進行了有機結合,傳媒發生了重大變化,節目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內涵需求相較之前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興口語表達是新聞學的重要課程,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結合媒體行業當下的發展趨勢,而且還要對課堂知識的寬度和深度進行拓展,更要從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對課題展開多方面的研究,才能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翔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攝影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旅游與攝影,2021(6):113-114.
[2] 林曉慧.關于新媒體背景下商貿類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探討[J].時代教育,2018(14):25-26.
[3] 李慧.《即興口語表達》教學方法改革策略初探[J].戲劇之家,2018(12):165,167.
[4] 李春俠,張曉燕.新媒體背景下商貿類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經貿實踐,2017(13):265-266.
作者簡介 王一鳴,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