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王品
(商洛學院 陜西 商洛 726000)
消費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行為和過程,也是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領域。在國外發達國家,服務型體育消費已經成體育消費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民健身意識的普遍增強,人們對體育消費的需求快速增長,為了追求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許多群眾和家庭開始使用健身器械、健身場地,健身指導的消費也大幅提升,而當前國內的健身市場魚龍混雜,體系不夠完善,消費者也盲目跟風,沒有根據自己的需求合理進行體育消費。因此作者通過對商州區不同職業人群健身消費狀況開展調查,了解他們健身消費的現狀及其動機、意識,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善的策略,進一步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合理地參與體育消費,轉變消費理念,促進不同職業健身人群健康發展。
本文以商州區3家俱樂部的消費者為研究對象,主要調查商州區亞瑟健身、動嵐健身和中聯美格游泳健身俱樂部。
(1)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研究了解目前商州區不同職業人群健身消費狀況為目的,通過中國知網以及學校圖書館查閱有關健身消費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再加上查閱相關的知識文獻和書本研究成果,搜集有關影響不同職業人群健身消費現狀的相關指標,為確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奠定了基礎,并且可以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科學的依據。
(2)問卷調查法。
①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運用問卷調查法,對商州區的3家健身俱樂部進行調查,對每家健身俱樂部通過紙質和微信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67份,回收率為89%,并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②問卷的信度檢驗
根據社會調查原理,抽取問卷30份,10天后對問卷進行抽查,用再次測量的方法對問卷進行信度的檢驗,兩次測量的信度系數都是0.93,符合研究的要求。
(3)實地觀察調查法。
到所調查的各個健身俱樂部,進行實地考察與訪談,對健身消費者進行訪談(調查的內容包括參與健身消費的動機、消費的內容等情況)。
(4)數理統計法。
將本文所收集到的理論資料,以及調查問卷所收集的數據,通過數據統計法的方式進行分類整理,以對本文研究起到更好的幫助。
(1)參與健身消費者的職業構成。
通過調查,我們把商州區3家健身俱樂部參與健身消費人群的職業具體分為公職人員、教師、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離休人員、公司職員、其他人員(商人、個體戶等)具體見表1,其中,公職人員、教師和公司職員所占比例較大分別為26%、21%和23%,這與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大的關系,公職人員、教師、公司職員都有著相對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收入較為穩定,空余時間也比較充裕,在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健身方式鍛煉自己的身體,提高生活品質。而另外一部分服務業人員、離休人員、自由職業、其他人員所占比例較少分別為 8%、12%、6%、4%,這部分人經濟收入較低,忙于工作,消費觀念和健身意識較為淺薄。由此可知,不同職業人群對參與健身消費的意識有一定的差異。

表1 商州區3家健身俱樂部體育消費者的職業調查表(n=267)
(2)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年齡結構。
由表2的統計數據可知,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年齡結構以20-35歲和40-55歲的健身人群為主流,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45%和39%,這部分健身消費人群以公職人員、教師、公司職員為主,年齡段以中青年為主。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同時大多數人已經完成了人生角色的重要轉變,大都已經擁有家庭和事業,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全家的重擔,因此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所占比例之高也不難理解。而20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職業構成以自由職業者和離休人員等為主,人數相對較少,由此可見20歲以下人群普遍健身消費意識較為淡薄,而60歲以上人群大多數鐘意通過健身路徑和戶外散步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既可以達到健身鍛煉的效果同時又無需花錢。

表2 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年齡構成調查表(n=267)
(3)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月收入。
我們把所有參與健身消費者的收入分為4個層次進行統計(見表3),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總人數的11%,職業構成多以服務業人員、離休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為主,他們收入相對較低,說明經濟狀況對健身消費有很大的影響。而2000-4000元所占比例最多,高達42%,職業構成人群依次為最多的為教師、公司職員和公職人員,部分人員收入則達到4000-6000元,這部分人群依舊是俱樂部健身消費的主力軍,而收入在6000元以上參與健身消費的人數相對較少,主要由教師和公司職員構成,說明經濟水平又不是制約健身消費的唯一因素,另一方面也說明收入更高的職業人群大都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事業的發展上,很少有時間進行健身消費。

表3 參與健身消費者的月收入調查表(n=267)
(1)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消費動機。
通過表4的調查顯示,參與健身消費的所有不同職業消費者的消費動機,排名前3的分別是強身健體減肥塑形、興趣愛好健身交友和消遣娛樂,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花錢買健康”的觀念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后,強身健體和減肥塑形就成為他們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動機。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或多或少的人都面臨著各種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周圍的人的影響參與到健身運動中,通過運動來消遣娛樂,緩解工作壓力。總的來看,從不同職業的人群來看,腦力勞動者(教師、公職人員、公司職員等)他們參與健身的消費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減肥塑形、興趣愛好,健身交友和消遣娛樂;而非腦子勞動者(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等)他們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動機是消遣娛樂和興趣愛好,受周圍人影響較多;而離休人員的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動機是強身健體和治療疾病。由此可知,不同職業對參與健身消費的動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消費的項目。

表4 參與健身消費者的消費動機調查表(n=267)
根據表5調查數據可知,健身消費項目最多是依次是操課、游泳、動感單車。同時不同年齡,不同學歷、職業、收入人群參與健身消費的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從職業上來看,教師、公職人員、公司職員等,他們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項目是操課、游泳、動感單車;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等,他們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項目是器械訓練和乒羽項目;而離休人員的參與健身消費的主要內容是游泳、乒羽項目等。由此可知,腦力勞動者大都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健身項目,非腦力勞動者大都選擇較為傳統的項目。

表5 參與健身消費者對健身項目的選擇(n=267)
(3)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消費水平和消費內容。
根據表6調查數據可知,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月消費水平大多數都在200-300元之間,公職人員、教師和公司職員占大多數,還有少部分人群健身消費的水平超過1000元,主要由教師構成,而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等和離休人員他們參與健身消費的水平基本在300元以下,由此可知,從事腦力勞動者的月收入較高,而從事非腦力勞動者的收入整體比較低,因此不同職業人群的健身消費水平跟職業成正比。收入越高健身消費水平越高,收入越低健身消費水平越低。

表6 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月消費水平(n=267)
由表7的數據統計可知,將人們消費的方式分為次卡、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和健身課,其中次卡、季卡和健身課消費人數最多分別占總人數的25%、26%、17%,而年卡和半年卡相對較少,公職人員、教師、公司職員、次卡、季卡辦卡人數較多,這部分人上下班時間較為固定且有雙休,所以比較傾向次卡和季卡的消費,而自由職業者和離休人員空余時間比較充裕,因此更加傾向半年卡和年卡。從健身課程來看,公職人員和教師選擇人數較多,健身消費意識較強,月收入可觀。

表7 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消費的內容(n=267)
(1)地理位置的不科學性,器械設施缺乏保養。
動嵐健身,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健身房比較小,再加上器械比較匱乏,缺少巡場教練,并且離城市中心較遠且人口密度較小,健身氣氛較淡,參與健身的多是小區的居民,吸引不了更多的健身消費者,相比之下中聯美格游泳健身和亞瑟健身俱樂部位于萬達廣場附近,地理位置較為繁華、交通便利、價格明確,環境適宜,參與健身消費人數較多。
(2)經濟水平的制約,價格的不合理性。
體育消費屬于“軟消費”,只有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才會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從而吸引開發商進行大量的投資,不同職業人群健身消費,價格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健身卡的價格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利益,不少消費者會將健身卡的價格和自己的消費品位、價值觀等聯系起來,以滿足自己的社會心理需要。腦力勞動者(教師、公職人員、公司職員等)他們的收入一般較高、消費意識也較為先進,大多數價格都能被所接受,而非腦力勞動者(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等和離休人員)他們的健身意識普遍較低,因此年卡和收費較高的健身課對這類職業人群是一大挑戰。
(3)體育意識的淺薄,無自己喜歡的項目居多。
體育社會化程度的偏低,體育意識淺薄是制約不同職業消費者的重要原因。據調查21%經常去健身俱樂部消費,64%表示只是偶爾到健身俱樂部消費,主要是因為工作忙,對器械的使用一竅不通,在健身俱樂部沒能得到科學有效的鍛煉從而逐漸失去興趣,在調查中沒有自己喜歡的項目占第一位,并且3所健身俱樂部都有這種現象。由此可見,營利性健身場所不僅要對地理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價格的設定也應科學合理,器械場地應配備專門教練進行器械使用指導,提高不同職業消費者的健身消費意識也很重要。
(4)服務深度不夠,結構有待優化。
商州區大多數健身俱樂部定位不高,服務管理水平與國內其他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專業化的健身指導隊伍還不能滿足商州區居民對健身消費市場的需求,現有的健身指導隊伍大多集中在私教課程上,多數人都存在盲目跟風鍛煉,訓練沒有科學性而言。同時參與健身消費的人群、職業以及年齡等結構分布不合理,對健身的需求也各有不同,目前參與調查的這3所健身俱樂部與會員還未形成一種一對一的個性化結構性關系,這樣不能充分滿足不同職業健身人群的各種要求,不利于為俱樂部培養忠誠的客戶。
(1)不同職業健身消費的人群多以公職人員、教師、公司職員等中青年人群為主,他們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較為前衛,健身消費意識較強,是健身房消費的主力軍;
(2)不同職業者對健身消費的認識、消費的內容、消費動機和消費水平等大都與工作性質、學歷水平、月收入高低成正比。次卡和季卡是他們消費支出的主要方式;
(3)腦力勞動者(教師、公職人員、公司職員等)大都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健身項目,非腦力勞動者(服務業人員、自由職業、離休人員等)大都選擇較為傳統的健身項目;
(4)影響不同職業消費者在健身消費中價格的合理性一般占首位,地理位置和體育意識也很重要。
(1)健身房應加大對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的宣傳和引導,促進不同職業健身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更新,吸引更多的人群來投入到健身運動中;
(2)健身房應根據不同職業人群的年齡、職業性質、收入水平推出更多的健身項目,讓更多的人群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鍛煉,享受健身帶來的樂趣;
(3)優化場地,定期維護和器械保養。發揮本地高校的作用,加快培養健身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的專門性人才;
(4)根據職業的不同性質,設置相對應的卡種,推出健身課程,讓更多不同職業的健身人群也參與進來,進一步刺激健身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