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第三十六中學(530000)李明霞
新高考到來之際,各學科考題風格以及考查理念大有變動,然而,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如何在一次次的考試中體現這個核心功能,是每一位一線教師必須努力做好的功課。
2014 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對加強高考內容改革頂層設計提出要求,明確指出要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2018 年,習總書記提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2019 年,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制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這是對我國高考評價體系核心內容的呈現,也可以說是奮斗在一線的高中教師的明燈,讓大家對新高考有了具體而清晰的認知。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是對素質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四翼”則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問題。
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以及考查要求大部分教師已熟知,但這些功能、內容和要求如何在考試題目中體現出來呢?大綱卷時期主要注重對知識點的考查,試題很容易呈現出此要求;新課標卷的試行期主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每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應對應的三維目標。如今,新高考、新課程的改革在上海和浙江等地試行初見成效,新高考將在全國全面鋪開,高考命題已逐漸具有新高考的特點。因此,新高考趨勢下,教師需要認真研究近年高考原題,包括2016 年以來的全國卷、新高考地區卷、海南卷(海南卷由教育部命題,具有很高的命題導向參考價值)。
然而“研究”并非要求教師只記錄這幾年高考考了哪些知識點,也不是簡單地講解試題,而是要求教師在這兩者的基礎上體驗和領悟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學目標如何在試題中得以體現,以及在整理試題答案和解析的時候以構建模型的形式呈現,引領學生形成答題思路。具體可以這樣分步剖析:教師首先要對試題進行考點分析,歸類放置,然后分析該知識點在試卷中是如何呈現的。例如,是屬于基礎性考查還是綜合性考查?是應用性題型、創新性題型?側重考查“四層”中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還是必備知識?整道題如何體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對每道題都這樣梳理和思考后,教師會發現這些高考題的新變化。此外,整理答案時,教師要從教材中尋找答案依據,以準確無誤地向學生講解知識點,并通過教研組集體的力量,構建出不同題型的相應答題模式,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類型題的歸納和分析,又有利于學生答題速度的提升。
有的教師認為,從2016年到2021年,六年間的高考試題總量不多,且相關研究不在少數,網上也可以搜索到很多關于高考試題中知識點的分布情況研究,從而認為當前對高考試題進行研究的意義不大。其實,分析六年的高考題不應局限于全國卷,在新高考的趨勢下,教師應該多研究新高考先行區的試題,把已經進行新高考地區的高考題一并納入研究范圍,并將其收錄到“考點分布檢索表”中。針對高考考點分布問題的研究現狀,筆者進行了網絡調查:首先上中國知網搜索主題“生物考點分布”,結果只有3 條,而相關文獻發表的時間最早的是2012年10月10日,最新的是2016年9月1日,研究的內容較過時,不符合新高考的需求。接著筆者用同樣的關鍵詞在其他網絡平臺進行搜索,搜索結果數量驚人,3500000 多條,但筆者發現,在搜索結果中不僅近年來的文章較少,而且也沒有搜到筆者想要的相關文獻。網上搜索到的結果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地方性高考題分析與反思、與高考相關的各類復習必刷題匯總、全國卷高考“考點分布檢索表”。研究高考題不僅需要知道考點在哪兒,而且需要知道高考怎么考、怎么與教材結合、如何體現《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四層”“四翼”,因此教師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數據分布表,而是經過整合和梳理,以新高考理念為指引的“考點分布檢索表”。萬事開頭難,因此筆者建議以學校教研組為單位,以集體的力量將這項工作做好,做好后這將是本校高考備考的資源寶藏,而且可以延續使用。經常對新高考的原題進行研究,有利于教師慢慢將新理念、新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和備考工作中。
在新高考趨勢下,為了有效提高本校生物學科的備考效率,筆者認為極有必要舉全體生物教師之力,制作一個適合學生的“考點分布檢索表”。
具體操作流程可參考如下:首先,教師要精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了解并掌握新高考的評價要求。其次,要結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和選修教材的知識點按章節細分,編制成目錄。再次,收集近年(如2016—2021 年)的全國高考Ⅰ卷、Ⅱ卷、Ⅲ卷或甲卷和乙卷的原題;新高考地區如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高考試卷的原題;2021 年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河北、遼寧、湖北被列為第三批新高考試點區域,教師可將2021 年這八個區域的原題也一并收集入庫。教師要整理答案及解析,主觀題應盡可能以構建模型的方式呈現,啟發學生的答題思維,并且在每道題的解析后加上備注,分析該題如何體現“一核”“四層”“四翼”的相關內容。這個任務量相對較重,因此需要教研組全部教師分工合作,盡量將每個流程精細化。最后,教師要將整理好的題目、答案、解析、核心素養分析等內容,按知識點的目錄歸類放置,制成最終的檢索表。
這樣的“考點分布檢索表”優點明顯:1.檢索表內的每道題都結合了新高考評價的思考,有利于新形勢下的高考備考復習。2.檢索表可納入本校的校本研究資源庫,在每一年高考結束后,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將新試題收納入庫,豐富檢索表的內容。這樣的檢索表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教師需要高考原題時都可以在這個資源庫中檢索。此外,日常備考以此資源為輔助,不僅可以清楚高考“如何考”,而且可以根據近年來同一考點不同題型的變化,預測高考變化的趨勢,以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正確的情境創設和科學的思維探究等改革。畢竟“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會指揮、倡導什么樣的教學。”3.使用檢索表的操作十分簡單。檢索表是文字處理軟件的文檔,只要電腦中裝有微軟辦公軟件都可以操作。使用檢索表時,只需要打開文檔,拉到目錄,找到要查詢的知識點,然后按住控制鍵,用鼠標點擊目錄相應的位置,即可跳轉到想搜索的知識點的相應高考題目。不管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的其中一個小題,但凡涉及該知識點,都能夠檢索得到(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2 由目錄檢索跳轉的頁面圖

圖3 相關知識點填空題在相應分類中的體現
“考點分布檢索表”可以在新高考趨勢下,根據新教材的知識點重新排布檢索目錄,有利于教師做好新舊高考復習工作的銜接。2019年9月,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在高一年級率先使用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隨著新高考的全面落地,廣西也在2021 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生物科學的新教材與原人教版教材區別較大,例如,在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上有較大改革,原人教版教材分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選修一、選修二、選修三;而新教材分為必修一《分子與細胞》、必修二《遺傳與進化》和選擇性必修一《穩態與調節》、選擇性必修二《生物與環境》、選擇性必修三《生物技術與工程》。從內容上看,必修一、必修二的主要內容變動不大,但原教材中有9處內容被刪掉;原教材的必修三則被拆改成選擇性必修一、選擇性必修二,內容上有多處增加、刪減和調整;選擇性必修三則是由原教材的選修一和選修三合并而成的,內容進行了多處刪改。我們從教材的變革可以預見新高考后的考點分布將會有大變動,因此,為了防止新高考真正實施之后教學時的盲目,教師要做好新舊高考的銜接工作。教師可以以高考題研究為切入點,將已有的高考“考點分布檢索表”當成基礎,根據新教材的變動整理考點,或刪除、或新增、或調整,然后生成新的檢索表目錄,這樣資源庫就可以一直沿用下去,也可以作為新高考來臨前做好銜接準備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新高考趨勢下,有效的備考策略之一是進入高考復習前,教師根據新舊教材知識點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制作出符合學生使用的高考“考點分布檢索表”,然后以此為重要資源庫進行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出適合學生和新形勢的有效備考方案,做好新高考落地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