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226532)丁曉琴
中職教育不僅擔負著以學科知識為載體的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還肩負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任務,這就要求各科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科本身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 年版)》指出,思想政治學科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凝練出體現課程特色育人目標的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將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放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輕松愉快地學習。這樣不僅能在教學中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還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協同育人的教學目標。
在中職思想政治課中開展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將思想政治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思想政治源于、取于、用于生活的鮮明特征。然而,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常常一股腦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卻忽視了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導致學生只知道理論,卻不知道理論的用武之地,經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思想政治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動力,從而被動地去學習,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提出問題,主動與學生對話,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為學生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但是,在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的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使整堂課處于一言堂的狀態,完全不顧學生的學習體驗,忽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效率低,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一步到位地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而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點滴實例,并將其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然而,在中職思想政治課的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是將思想政治課看作一項教學任務,而忽視這門學科所蘊含的育人價值,沒有長遠的教學規劃,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無法有效落實,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價值,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難以全面提升。
教育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緊密相連。中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活動應當基于中職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設計。要想在中職思想政治課上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搜集當下社會生活中的新聞熱點,并將其滲透于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外界信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學會提取社會事件中隱藏的思想政治知識點,提高自身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人生過程”一課時,筆者首先向學生講述了乒乓皇后鄧亞萍的故事,讓學生通過鄧亞萍的經歷,明白人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隨后,在引導學生學習“發展”這一概念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新事物”和“舊事物”的概念區分理解不到位,認為“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區別在于時間的前后。于是筆者以網絡詐騙為例,提問學生:“網絡詐騙作為一種新的詐騙方式,是新事物嗎?”學生聽后搖了搖頭,筆者繼續提問:“為什么不是新事物呢?”一個學生回答:“因為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有遠大發展前途的事物,而網絡詐騙是可以被消滅的。”這位學生的回答啟發了其他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明白了“新事物”代表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在此基礎上,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學習“新事物”和“舊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更好地理解“發展”的概念。
上述課例中,筆者巧妙地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實際理解哲學概念,啟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從而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曾說:“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積極有效互動的動態生成過程,要改變原來中心輻射的狀態,本質上轉變成網絡式溝通。”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互動環節,去關注、傾聽、研究學生的學習難點,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學生授業解惑,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釋放出的交流信號,進而做出有效回應,促使課堂教學目標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有效達成,為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一課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在PPT 上列舉了一些理想:1.我的理想是買一套別墅;2.我的理想是想成為一個誠實守信、孝順父母、正直善良的人;3.我的理想是考入一所好大學。然后,筆者讓學生從上述描述中提煉出個人理想的含義以及分類。所列舉的理想較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討論欲望高漲,在相互合作中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學生還能總結出社會理想的含義。感受到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筆者趁熱打鐵,立即問道:“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之間是什么關系呢?”這一問題再次引發學生討論。經過小組成員相互協作,運用畫圖法、舉例法厘清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為后續的案例分析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以上課例,不僅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尋找出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此課的教學目標。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的學科,因此其趣味性較低。為了讓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可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依托多元教學方法展開教學,以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這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熱情,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此規范自己的言行,進而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例如,在教學“恪守職業道德”一課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片段。觀看結束后,筆者邀請學生談一談心理感受,讓學生初步認識和理解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座談會,以“我最敬佩的職業”為話題,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我最敬佩的職業是警察,因為我爸爸的職業就是警察,他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人民,維護社會治安。”有的學生說:“我最敬佩的職業是醫生,因為他們救死扶傷,對患者一視同仁。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人員更是沖鋒在前,無私奉獻。”隨后,筆者再次運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的經典案例,要求學生剖析案例中不恰當的職業行為,并討論“如何更好地恪守職業道德”,以此規范學生的言行。
上述課例中,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教學重難點,筆者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吸收所學知識,而且還能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意識,并強化基持久度,從而實現雙重教學效果。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明確提出“5 個‘人’”的教育工作目標: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養人才、造福人民。從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出發,中職思想政治課應當重視融入時代主題,適時舉辦各類具有思想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寓知、理于時代背景下,寓德、哲于學生言行上,寓育人、修身于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新時代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培養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保持思想、生活、學習積極向上,放飛理想、張揚個性、舒展青春,健康、文明、快樂地成長成才。
例如,2019 年有兩大時代主題:五四運動10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基于此,我校思想政治教師聯合地方團委等部門舉辦了系列思想政治活動:2019 年5 月8 日,我校舉辦了主題為《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的慶祝活動,鮮紅的會標“弘揚五四精神,激發青春斗志”激揚起莘莘學子的滿腔熱血,習近平總書記熱情洋溢的講話更激發起學生的青春激情,高潮迭起的演講比賽把學生帶進了那個理想紛飛的年代;2019 年9 月30 日,我校舉行了《“禮贊新中國·建功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文藝匯演》活動,與上半年的百年五四慶祝活動相呼應,構成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宏偉畫卷,在全校師生心中烙上了“鑄民族魂·圓中國夢·煉工匠心”的時代印記,洗禮靈魂,升華夢想,進一步厚植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懷。
又如,2020 年的時代主題之一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周年。為此,我校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實踐活動,“立國之戰”“冰雕連”“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等一幅幅歷史畫卷在校園中綻放,一張張珍貴圖片在新一代學習中再現,那是一種無以言表的震撼,更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機和資源。由此引導學生堅定愛國、崇尚奮斗、憧憬未來,自覺把個人夢想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共振,“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奮勇前行!
再如,2021 年喜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思想政治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時代背景,帶領學生積極投身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這一年,我校組織師生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舉辦了“一二三四”百年華誕慶典系列活動:依托一“社”——青年學習社開展“紅色大講堂”;建構二“線”——線上和線下“黨史學教平臺”;圍繞三“館”——黨群活動體驗館、校史陳列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推進四“化”——電子屏、展板、背景墻、學生作品等文化業態,建設“紅色學府”。在思想政治課堂內外,師生同在時代精神洗禮中提升自身素養,創造出彩人生。
總之,中職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活化教學對于豐富學生的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政治品格、發展學生的政治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中職教師需要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運用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手段,以此來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指導生活,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還可以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