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利
(甘肅省武威第十五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中流砥柱,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關注高中生的文化課學習,還應在班級管理中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結合學生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運用藝術性的班級管理模式,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管理和教育中,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呼喚人性化的班級管理模式。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班委會這一輔助班主任進行管理的組織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在班級管理中的有效價值。同時,學生也沒有真正參與到具體的班級管理事務中。在這種缺乏民主的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逐漸喪失了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不愿意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以至于制約了高中班級管理的效果。
調查發現,很多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往往事無巨細,這在無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也常常導致班主任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另外,在這種事無巨細的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往往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就是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并未借助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
班級是學生成長和生活的主要環境,班級環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通常,班級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要想真正提升班級管理效果,教師必須從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建設。但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學生常常對教室環境的布置不夠滿意,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一些班主任往往只關注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而忽略了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這些亟待改善的班級環境,嚴重制約了班級管理和教育質量,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也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并促進班級氛圍的構建。但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高中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時,迫于升學的壓力,往往以文化課學習作為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重點,而忽視了班級活動的開展,甚至將班級活動形式局限于班會、體育活動中。在這種單一、枯燥的班級活動中,學生的精神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以至于嚴重制約了班級管理質量。
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直接決定了自身在班級管理中呈現出來的效果。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班級管理要求,高中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和教育時,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態度,摒棄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科學的管理目標。基于此,高中班主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高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必須拒絕“獨裁式”“專制式”的管理模式,而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管理,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其次,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管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必須從傳統的“重文化、輕德育”的觀念下解放出來,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還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高中生在日常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問題、心理問題、行為問題等,幫助學生解決成長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真正實現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堅持民主式的管理理念。傳統管理模式下,高中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時候,常常以班級“領導者”自居,傾向于權威式的管理模式。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班主任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班級管理,還應引導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
班級管理制度是實現高效管理的重要條件和外部保障。班主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為了構建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滿足班級關系需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之前,可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結合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
其次,班主任應結合校規、校紀以及學生自控力低下的現狀,設計具有一定彈性的班級管理制度,不能僅僅局限在學生犯錯的地方,而應將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生犯錯之后的改進行動上,旨在引導學生在錯誤中總結經驗,在錯誤中成長,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
再次,為了提升班級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動態性,班主任還應結合學生的持續發展需求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更新。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班主任必須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關心、被愛護,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期待和信任,才能更好地遵守班級管理制度。
最后,班主任應對班級的獎懲機制進行完善,借助公平、合理、科學的獎懲制度來激勵學生的班級管理意識,使學生通過獎懲制度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進。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和教育的核心人物,主要工作就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還必須堅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的原則,因為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是學生的一面鏡子,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進行模仿、學習的對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為了提升高中班級管理和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應關注自己的“言傳身教”,時刻約束自身的行為,從細節入手維護自身在學生心中的高大形象,以便于使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首先,在日常班級管理和教育中,班主任應借助自主學習、學校培訓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班級管理素養,同時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并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崇高的理想等,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管理者,使得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啟發。其次,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和教育時,應注意自己的儀容、言談舉止等細節,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最后,班主任應以身作則,遵守班級、學校的規章制度等,引導學生在班主任的影響下,遵守班級規章制度。
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關鍵在于“愛”和“尊重”,班主任唯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管理。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面臨繁重的高考壓力,在成長過程中往往面臨著一些困惑,甚至部分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厭學、叛逆等現象。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優化班級管理時,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從內心深處關愛學生。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應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學生進行溝通,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出現問題,班主任應及時進行引導,切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尤其是對班級中的學困生,班主任必須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不僅要關注其學習,還應關注其生活、情感等,使學困生在認可和肯定中,實現更好發展。其次,尊重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對待事物開始具有自己的觀點、看法。基于此,班主任必須堅持尊重學生的原則,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同時尊重每一位學生內心的想法,耐心聽取學生內心的觀點。學生只有感覺到被尊重,才能自覺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從而真正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開展有效的師生溝通,是提升班級管理質量的關鍵。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唯有加強師生溝通,逐漸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精準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內心想法等,才能“對癥下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措施。在優化師生溝通時,班主任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平等溝通。由于高中生的思維、認知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班主任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應避免居高臨下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而是要放下身段,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以朋友的角色進行平等溝通交流。只有在身份平等、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學生才愿意與班主任進行溝通,才愿意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教師。其次,實施差異性溝通。不同學生的性格往往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外向,有的學生內向,統一的溝通模式難以滿足每一位學生的溝通需求。因此,為了提升師生溝通的有效性,班主任必須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溝通方式。針對性格外向的學生,班主任可適當進行批評,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改進和完善自我;針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班主任應耐心與其進行交流,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引導其逐漸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最后,堅持“以心換心”的原則,與學生進行真誠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只有堅持真誠的原則,付出自己的真心、關心和愛心,才能切實打動學生。同時,在真誠溝通的過程中,針對存在困難的學生,班主任應給予真誠的幫助。學生只有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誠關心,才能敞開心扉,樂于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從而取得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在優化班級管理時,應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引導學生以班級管理者的姿態,更好地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
首先,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如學習制度、衛生制度、紀律制定等,針對管理制度中的細則內容,班主任可以召開班級會議,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見和觀點。班主任對其進行總結、整理和完善,最終形成具體的班級管理制度內容。其次,在實施學生自主管理的時候,班主任應通過“學生自薦”“匿名投票”等方式設立班委會,建立以班長、副班長、課代表、小組長為主要成員的班級管理體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只要與班委會成員進行溝通即可,或者布置相應的任務。如此一來,通過班委會的管理,班主任就可以將一部分的班級管理任務交給學生。如此,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就能逐漸提升自身的班級管理能力,同時促使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基礎場所,班級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基于當前高中班級環境建設欠佳的現狀,班主任在優化班級管理時,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班級環境建設。
首先,注重物質環境建設。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對班級中的物品進行整理布置,使其整齊地擺放在最佳位置;還可以在教室內擺放一些綠植或在班級中設計文化墻,從而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其次,加強心理環境建設。基于班級心理環境建設的內涵,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時,應關注學風、班風的建設,積極開展圖書分享會、名人故事分享會、班委經驗交流活動、經典誦讀活動、班級辯論賽等,給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另外,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班主任要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慢慢消除學生的內心防線,以便于學生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要想實現高質量的班級管理,班主任還應積極開展家校合作,使學生家長主動參與到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會的形式,給學生家長分享一些有關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或者將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呈現出來,引導家長據此展開交流,使得家長在相互借鑒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班主任也可以設定班級管理主題,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討論,以切實解決當前高中生成長中面臨的問題。學校還可以在日常教育之余,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學生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的現狀。班主任還可以充分借助微信、QQ 等工具,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綜上所述,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班主任必須從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來,堅持“以生為本”的班級管理原則,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新型的班級管理理念,并結合高中生的實際需求,構建新型的班級管理手段,循序漸進地提升高中班級管理質量,從而實現高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