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航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勤練常賽是一種教學方法,符合運動教學的特點與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需求。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合理運用勤練常賽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籃球技能水平,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然而,就現下高中籃球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于勤練常賽缺乏深入的研究,存在認知偏差,阻礙了勤練常賽價值的發揮,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過程費力低效。筆者結合籃球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勤練常賽的探索,就如何利用該模式構建高效籃球課堂,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采取的方法與策略,旨在提升高中籃球教學水平。
勤練常賽是針對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目的是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形勢,也反映了國家對體育事業的重視。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勤練常賽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勤加練習并且經常性地組織比賽,以此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一種教學手段。具體來說,教師先要教會學生,如將基本運動要求、基本理論知識等教給學生,引導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和技巧展開運動訓練,確保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知道如何規范動作,掌握各項動作技巧,防止在運動中出現損傷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勤練,勤練是不斷實踐知識、反復練習技能,是增長實踐經驗,提升運動技能不可少的條件。在訓練過程中,學生重復積累,具備更強大的運動能力,從而達到鞏固身體機能,提升體育技能水平的目的。而常賽主要是指借助體育活動平臺,檢驗學生體育訓練結果,可以展示學生的運動風采,是挖掘其潛能的重要手段。通過常賽,學生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體育運動,并且從內心喜歡運動,與此同時,學生會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并且在比賽中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競賽觀念。
在傳統高中籃球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示范教學法,先給學生系統地講解籃球動作要領,然后讓學生重復、機械地練習一項動作。以控球為例,學生反復練習控球,學習過程枯燥又乏味。這種教學方式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一,使籃球練習變得十分無趣,學生在機械、重復的練習中逐漸喪失對籃球的學習興趣。第二,籃球是一項對抗性較強且所有動作具有連貫性的體育項目,一直讓學生練習某項動作技巧,不利于整體技術把握,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作比較僵硬,銜接不當。對于上述問題,使用勤練常賽教學法可以解決。籃球是一項運動量較大,動作連貫的項目,必須勤加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每個動作技巧。而常賽符合籃球訓練規律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合理運用它有助于學生體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真正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比賽的氛圍一般比較緊張,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這既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糾正。教學實踐證明,合理運用勤練常賽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以及籃球水平,對于提升籃球訓練實效性有重要意義。
在組織勤練常賽之前,教師需要教授學生籃球動作要領,這是勤練與常賽的基礎和根本。在傳統高中籃球課上,教師主要采取示范教學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弊端。第一,學生數量多,教師在學生前面展示,只有距離近的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教師的動作要領,而后面的學生很難看清楚。第二,籃球運動中很多動作具有連貫性,部分動作甚至轉瞬即逝,教師無法將動作暫停或放緩,所以很多細節學生看不清楚。第三,高中體育課時有限,一個星期只有兩節課,僅靠課堂上有限的互動是不夠的。在講完動作要領后,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無法逐一指導,導致整體訓練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真正教會學生,為勤練常賽奠定基礎,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多渠道指導學生籃球動作要領。
例如,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首先,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提供國際知名籃球賽事的視頻,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學生喜歡的籃球明星,并收集相關的籃球比賽視頻。將這些視頻制作成合集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前自主觀看,這可以激發學生籃球運動興趣。其次,將籃球運動中的動作進行技巧分解,并制成微視頻提供給學生,如針對傳球、運球技術制作專題視頻,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并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接著,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簡單的練習,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針對共性問題給予針對性指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呈現+動作示范的方式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暫停、慢放等功能對畫面進行處理,使學生能夠看清楚籃球運動中的每個動作及細節,在腦海中形成直觀的畫面。學生課前經過自主學習,教師能夠快速了解學生對籃球動作要領的掌握情況,并且有針對性地給予輔助,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在籃球教學中,讓學生勤練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傳統高中籃球課上,教師通常讓學生機械、反復地練習某一項動作,如傳球、接球、射門等,這樣的訓練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感、厭惡感,失去學習興趣。為了保證學生訓練的持久性和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設教學法,讓學生在接近比賽的情境下感受、體驗以及檢驗傳接球技能。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游戲化情境,以此增強籃球練習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練習,落實勤練任務。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動作,及時發現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如團隊意識薄弱、傳球能力較差等,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指導,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
以筆者執教的籃球教學為例,通過一些簡單的測驗發現,學生傳接球技術薄弱,便組織學生開展“兩傳一搶”的游戲活動。要求與規則如下,將全體學生按照3人一組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1個籃球,其中2名學生扮演傳球員,另外1 名學生搶截球。要求傳球者不可以運球或者持球,防守者如果能夠做到手部觸球就算搶截成功,而被攔截的學生則由傳球者變成搶球者。筆者發現,學生很喜歡玩這樣的游戲,每個小組內的學生都表現出極高的學習興致。在練習了幾分鐘之后,筆者讓他們停止手上的動作,然后向他們提出問題:在籃球運動中如何將籃球安全傳出。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根據運動體驗給出答案,有的學生認為如果防守隊員將雙手高舉,就采取體側傳球的方法;假如防守隊員重心很低,就采取頭上傳球的方法;在傳球時密切關注防守隊員的動作,及時發現空當,然后快速、準確地將籃球傳出去。接著,筆者又提問:作為接球隊員,在傳接球中應該如何有效協助隊友。學生認為應不斷移動自己的位置,改變同伴傳球路線,與同伴呼應,讓防守者防不勝防。接著,筆者組織學生繼續玩游戲,結合提的問題以及補充的答案去優化動作。課后,筆者問學生在這節課上有什么獲得,大多數學生都表示在這樣的課堂上玩得很開心,并且表示課后還想繼續玩。相較于傳統課堂上枯燥、乏味的訓練,創設游戲化情境能夠顯著增強課堂練習的趣味性,不僅保證了學生課上的學習專注度,而且提升了學生課后練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了“勤練”的目的。
籃球是一項對抗性運動,只有讓學生參與到比賽中,才能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使其真正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在傳統高中體育課上,教師通常專注于動作要領的講解,很少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學生的學習興致低,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勤練常賽理念下,教師在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后組織他們展開運動競賽,從而化外在動力為內在需求,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能讓他們體驗到釋放自我的快樂。組織學生比賽,不一定通過真實的比賽形式,而是強調以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展現籃球水平,因此在高中籃球課上,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需求調整比賽的形式、規則等,如限制技術動作的使用,修改分值,增減籃球比賽的人數等。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比賽中實現籃球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學生籃球水平提升后,再逐漸過渡到正式比賽,遵循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這樣既能保證籃球教學的有序性,又能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不會讓他們承受超出能力范圍的學習壓力。
例如,在傳接球技術指導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3V3 籃球賽,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如下。6 個學生組成1個小組,每個小組1 個籃球,1 名學生負責替補,2 名學生負責防守,3名學生負責進攻。要求進攻傳球超過3次才可以投籃,球進計2 分,若是未進但是碰到籃筐、籃板或籃網計1分,累積5分后交換攻防。對于進攻方的學生,重點強調本節課所練習的接球與傳球要求,對于防守方的學生,強調對持球人的防守。比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6 個學生為1 組,激烈地展開比賽。與此同時,筆者利用拍攝工具記錄下每個小組的比賽情況,然后在比賽結束后將視頻發到每個小組,讓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參與的籃球比賽,尋找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糾正。實踐證明,組織學生進行籃球比賽有重要意義,這符合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在競賽過程中,學生能充分體驗到參與籃球運動的快樂,而且傳接球的技能水平能得到明顯提升。
勤練常賽是對傳統籃球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革新傳統教育理念,規避錯誤的教學方法,充分彰顯勤練常賽的價值,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高中籃球教學中運用勤練常賽,教師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不要僅專注于教技術,還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在傳統高中籃球課中,教師將籃球運動和比賽中的動作技巧和方法等直接教給學生,讓他們記住并運用。在勤練常賽教學理念下,教師應改變這樣的思想,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主學習,而不是讓他們被動地接受,只有真正理解掌握,才能將所有的動作巧妙地銜接在一起。因此,在籃球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性,引導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形成個人籃球技能。
第二,課堂上注重提問,把握好提問內容。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傳統高中籃球課上,教師主要針對技術動作規范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不足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籃球技術水平。勤練常賽模式下,教師的提問還要增加新內容,如某項技術在比賽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怎樣去使用,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做到有效練習,為學生在體育比賽或運動中有較好的表現打好基礎。
第三,籃球是一項開放性運動,不能過分拘泥于整齊劃一與統一管理。在傳統的高中籃球教學中,通常強調整齊劃一、統一管理,學生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教師的指導和要求下統一完成動作練習,這違背了籃球作為一項開放式運動的屬性。勤練常賽理念下,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發揮空間,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能力。
勤練常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符合體育運動的教學規律,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籃球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客觀、深入研究勤練常賽的應用價值,并圍繞其內涵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在教會學生動作技巧的基礎上,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保證他們練習的規范性、科學性和持續性,再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的籃球競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幸福感,為籃球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