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洪 云 徐昕彥
從望洋興嘆、跨海辦證,到網點覆蓋、“跑腿”代辦,再到數字賦能、全鏈智治,短短6 年的時間,嵊泗縣不動產登記中心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為群眾辦實事”的使命,以一往無前的積極探索,以刻不容緩的自我錘煉,以廉勤效優的作風建設,打破列島地域限制,創新打造有海島特色、有情感溫度、有服務內涵、有品質追求的不動產綜合服務品牌,持續推動適應時空特點、群眾觸手可及、可操作性強、具有普遍意義的海島不動產統一登記新模式,成為邊際漁農村不動產統一登記的特色樣本之一。

▲嵊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在廣場政策宣傳
找準痛點解決問題,針對漁農村群眾辦理登記成本高、辦理周期長等問題,從便捷高效、降低成本、切實惠民等多個角度出發,結合《嵊泗縣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工作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業務轉型。一是系統梳理基礎數據。先后投入79 萬元,完成不動產存量數據整合33650 條,用三年的時間丈量了嵊泗縣三鎮四鄉每一寸漁農村土地,建立起完整的農村宅基地不動產權籍調查成果數據庫和不動產登記數據庫。二是系統構塑業務流程。在農房數據庫的加持下,以“農房繼承登記縣域通辦”為試點業務開始嘗試海島不動產登記“一站式”的模式。聯動司法、稅務、公安、民政等部門,依托各鄉鎮基層站所,通過流程優化、材料精簡和事項合并,完成不動產登記業務并繕發產權憑證。三是系統簡化佐證材料。從2020 年9 月開始,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不動產登記無證明化工作的通知》,將群眾提供證明材料改為告知承諾機制,辦理業務由原本的多頭多次多手續辦理證明材料變成單向單次簡化手續辦理證明材料,由原本的耗時費力辦理登記變成“家門口”辦全材料“一次到位”登記完成,結束了“島際奔波”舊局,開啟“不出島”辦證新局面。群眾辦理單筆業務耗時縮短超過50%,窗口單日辦理效率翻番,不動產業務滿意度不斷提升。
從2021 年開始,逐步構建一窗辦理平臺、住房稅務集成應用、部門間的數據共享三大“場景預設”。2022 年,進一步打造了不動產登記網上在線服務平臺,建立“一窗一網”雙軌協同新機制,真正實現了辦事企業和群眾不動產登記“不見面辦理”。一是穩步夯實數字平臺基礎。在浙江政務服務網、“浙里辦”APP平臺上搭建嵊泗不動產網上在線辦事大廳,通過應用電子印章、電子支付、電子簽名、電子證照、電子檔案等信創技術應用,建成可信、可靠、可追溯的網上申請、網簽合同、網上繳稅等網上辦事功能,推進不動產登記全業務流程數字化工作,全面打造嵊泗不動產登記 “一窗辦理”服務平臺。二是全面啟用電子證書證明。2021 年6 月,嵊泗縣第一本不動產權電子證書頒發,在線推送發放不動產電子產權證書(證明)成為常態。權利人可以一鍵存儲,隨時查用,在線核驗,避免偽造紙質證書帶來的交易風險。同時完善“電子檔案”管理和應用制度,實現不動產登記全“電子檔案”模式,解決了通過共享獲取的信息或材料還需轉換為“紙質檔案”進行存檔的問題。三是縱深推進“一件事”聯辦機制。與縣內外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了不動產抵押登記線上業務辦理“總對總”模式,實現抵押聯辦1小時辦結;與嵊泗縣人民法院建立了司法處置不動產共享協作機制,通過省級的“總對總”工作平臺,實現了查詢、查(解)封登記業務全程網辦。

▲嵊泗縣菜園鎮高場灣村
把握“數字化改革”東風,嵊泗縣持續優化登記流程,以“三張清單”為主線,細化階段性任務,始終圍繞“辦理提速、業務提質、反饋提度”三大目標,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智能化轉型。一是聚焦“數字提速”。壓縮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限至1 個工作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等十項業務登記申請材料壓減至3 份以內,辦理時限壓減至“60 分鐘”,查封登記、注銷登記等事項實現“即時”辦理。不動產一般登記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 2個工作日,辦理環節壓減至 2 個以內。二是強化“數字底座”。全面核實完善并匯交城鎮地區房地所有現勢和已入庫歷史數據,迭代不動產登記信息匯交與監管系統,加強數據的統計、分析、監管,打破數據壁壘,實現與民政、住建等十余個部門的數據共享,搭建完成“不動產智治應用”場景,實現了包括“權屬查詢”“商品房新購”“二手房轉移”“房地一般抵押”等高頻事項全縣貫通。構建起智能、智管、智判的“全鏈條式”不動產登記應用場景,在不斷的終端服務中讓群眾感受到更便捷的辦事流程、更高效的辦事速度、更智慧的辦事模式。三是開辟“綠色通道”。針對邊際漁農村留守老齡化現狀,推出“上門服務”“視頻見證服務”“異地見證”等特色服務,開設專項培訓班指導各村(社區)干部業務實操,避免海島群眾“咨詢無門”“多次跑動”。
2022 年,嵊泗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數字化改革為總牽引,深入推進“不動產智治”,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進登記便利化改革創新,全面深化全業務全類型規范化建設,有效提升了登記數據質量和共享應用能力,為營商環境優化、鄉村振興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整體智治提供了堅實的產權基礎和有力的服務保障,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海島樣板縣”建設貢獻不動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