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俊,楊 杰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我國已進入城鎮化中后期,城市發展由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更新階段,新時代的城市更新被賦予更深刻的新發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目標要求?!笆奈濉敝暗某鞘懈聜戎赜诮鉀Q城市空間品質較低、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以局部散點式的修補更新為主,缺乏系統性謀劃。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系統觀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表明我國的城市更新進入了新階段。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對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統性安排,是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擴大消費內需、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路徑[1]。因此,新時代的城市更新要以系統性的戰略思維,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和開發建設新理念,通過更新形成高質量的產業功能載體和高品質的宜居生活城區。
城市更新包括城市有機更新和舊城改造,近年來我國的城市更新研究已經進入從局部到整體、從節點到過程、從政府主導到多方參與的階段性轉型。楊保軍[2]指出,城市更新行動要通過開發建設方式的改變,反過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城市更新不是局部散落式的更新,而是要整體謀劃國家城市發展的未來走向。陽建強等[3]對中國城市更新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展望,指出中國城市更新應倡導多元價值觀、多元更新模式、多學科交叉與合作、多元主體參與和共同治理的方向轉型。張松[4]指出通過統籌規劃、整合推進、市民參與和綜合治理來健全完善城市保護更新的整體性實施管理機制。綜上所述,城市更新已從局部更新演進到整體更新階段,復雜性、時序性和多元主體成為日益關注的維度,需利用系統性思維對城市更新進行統籌謀劃。
系統性城市更新指的是統籌考慮城市發展、品質和民生等導向,對城市片區從整體層面進行更新的頂層設計和路徑安排,包括前期片區劃分和定位,中期業態謀劃、空間美化、配套完善以及后期實施運營,是系統性工程。通過系統性城市更新,不僅能實現城市的轉型升級發展,還能逐步落實共同富裕的目標,從而滿足國家對城市更新的政策要求、城市的發展訴求和當地居民的生活改善需求。
系統性城市更新的規劃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1)體系性 成片分級,特色定位。對城市更新地區劃分片區,并確定片區的整體更新主題,在片區內部根據主題細分更新單元。根據每個片區和單元的特點和訴求,對其進行針對性、差異化的功能定位,保證每個片區都有整體性、每個單元都有獨特性,從而形成“特色鮮明、百花齊放”的更新體系。
2)功能性 資源挖潛,產業升級。城市更新的重點片區往往具有較好的產業或資源基礎,但基于產業的生命周期,不再適于新發展階段,需要轉型升級。因此城市更新的重點是挖掘片區資源潛力,延續傳統產業基因,植入和培育適合片區的新興產業,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提升片區活力。
3)延續性 文化傳承,保留記憶。城市更新不是徹底地拆舊建新,而是要注重保留本地歷史記憶元素,傳承本土文化底蘊,如保護整體風貌和空間肌理、保留歷史建筑、講好歷史故事等,通過文化傳統和時尚潮流的混搭,嫁接出既有傳統內涵又符合消費趨勢的獨特吸引力,形成片區文脈的全新表達,提高文化品位。
4)藝術性 場景營造,美化空間。更新規劃結合片區新經濟業態,將片區空間進行場景化營造,設置生態游憩、消費體驗、市井生活、夜間經濟等場景,并以創意美學為理念,對場景空間形態和風貌進行主題化、藝術化設計,增強片區空間的審美韻味。
5)公共性 以人為本,補強短板。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想,以更新片區本地居民的公共利益優先,充分考慮本地建設條件和居民現實訴求,以保護提升為主,不大拆大建,針對性地提高老舊小區居住質量,補足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6)協調性 多方參與,利益共享。統籌考慮城市更新過程中多方利益訴求,平衡片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并通過規劃手段建立政府牽頭、市場引導、企業運營、居民參與、政策保障的更新實施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實現多方共建共享共贏。
成都市是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武侯區是成都市的老城區,擁有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優勢資源,輕紡、商貿、旅游產業發達,但同時也存在老舊小區較多、產業傳統落后、配套不完善等固有問題。武侯區提出建設科技轉化基地、創意設計基地、健康服務基地、品質生活基地,形成國際商務高地和人文宜居武侯的規劃?;诖耍浜顓^的城市更新以城區綜合發展目標作為城市更新的出發點進行通盤謀劃,在更新規劃中運用系統性思維,落實系統性更新規劃策略,從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次來推進更新工作。
為更好地落實“一區四基地”的建設目標,武侯區啟動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及三年計劃工作。武侯區以產業功能區、街道為調查單元,結合問卷調研、逐級座談、現場踏勘、數據爬蟲等方式,全面細致梳理區行政范圍內的老舊居住區、低效商業區、低效工業倉儲區、其他更新區4大類上千處更新對象,由此奠定全域更新的工作基礎。
針對武侯區實際,堅持全域一體、差異實施原則,綜合考慮產業功能區與街道行政區劃,重點依托核心資源和要素,將武侯區全域劃分為五大更新片區,明確每個片區的主題(見圖1)。在片區基礎上進一步劃分22個更新單元,每個更新單元都確定相應的功能定位、更新載體和策劃項目。在更新推進過程中,部分以更新單元整體推進規劃,部分考慮更新單元內部的復雜性,采取先期啟動區推進規劃,進而逐步在單元內拓展的方案(見圖 2)。

圖1 武侯區片區和單元劃分(圖片來源:《武侯區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及三年計劃》)

圖2 武侯區更新片區和單元落實武侯區建設目標對應(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宏觀和中觀兩個層面的工作為武侯區的城市更新框定了近、中、遠期的“四梁八柱”,而微觀層面則通過踐行系統性更新規劃策略,突出每個更新單元的工作重心和自身特色,以此推動更新項目的落地建設。如圖3所示,以太平園更新單元為例,本單元隸屬武侯祠紅牌樓片區,曾經是太平園家居市場和“中國西部家具商貿之都”,如今的市場日漸冷清,其原因除了產品缺乏升級外,主要是消費場景缺失、消費體驗感不強,難以吸引消費者。因此更新規劃的重點就是營造全場景的美好生活體驗氛圍。在深入研究近年來家居行業報告及代表性案例的基礎上,提出將“家居市場”的內涵擴展到“居家文化藝術”,改變以產品為主的消費空間設計,圍繞“居家文化藝術”的功能展開,表現為居家企業總部、居家藝術博覽、居家創意設計、居家科技創新、居家國際商務、居家品質商業六大主要文化藝術內涵。空間設計上,六大居家文化藝術場景凝結為6處近人尺度的文化藝術街區,每個街區既是家居產品的藝術化布展空間,也是家庭消費的體驗空間,創造出全新的沉浸式居家消費體驗。

圖3 太平園更新單元居家功能業態示意(圖片來源:《成都市武侯區未來居家產業城城市設計》)
城市更新規劃作為提質增效型規劃,是城鎮化中后期城市規劃的主要形式,也是城市邁向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途徑。系統性城市更新規劃為未來成都市和其他大城市老城區城市更新的全面鋪開和持續推進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